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与路径

2023-07-13 03:05李红美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1期
关键词:乡村建设农村经济三农

李红美

摘要:现阶段,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目的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因此,聚焦于“三农”新问题,为实现发展乡村农业,带领农民致富,创建新农村等发展目的,我国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入了解农村基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构建科学的农村治理机制,完善相关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支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使农业经济朝着现代化、制度化、標准化方向发展,带领农民走向致富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问题;农村经济;乡村建设

一、引言

农村经济的发展涉及民生问题,为带领广大农民走上致富道路,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就不能忽视乡村的贫困问题,要重视城乡贫富差距问题。因此,需要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积极探索“三农”发展中的各项问题,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三农”发展,积极探索实践道路,实现农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带领农民积极转型,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等科学技术,实现农民的职业化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实现农民的富裕富足,安居乐业。

但在现阶段,我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旧存在,各地区之间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同时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不断加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生产力落后,为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经济投入,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构建美丽乡村,为乡村建设培育一批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的农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问题之间的关系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面对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能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能打破发展不平衡的僵局,促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强国梦、大国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化发展迅速,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因此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发展,需要加大制度管理,结合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马克思理论,贯彻落实国家制度以及相关要求,实现城市带动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使得二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的“三农”问题

为发展农村经济,党和国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和完善乡村经济管理体系,因地制宜采取科学的策略和办法,促进各地区农业发展,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使农村的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了改善,让农民获得了更多经济效益,为实现脱贫攻坚奠定基础。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能持续增加。但“三农”问题依旧存在,我国各地农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具备发展优势,发展模式上相对完善,但部分地区资源匮乏,不具备发展优势,发展模式落后,由此导致整体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做好长期准备,坚持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乡村经济转型,积极应对乡村发展中的各项问题。

(一)种养殖结构不合理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低,一方面,我国农业产业存在内部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合理的农业结构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处理,调整供给精准度,农业产业的发展要严格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也利于解决民生问题,避免出现销路受阻,农民贱卖农作物等供给不良导致的问题。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模式依旧是以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为主,由单个农户负责种植以及养殖,因此在农业供给上,很难满足当前的市场经济,而且市场经济十分复杂,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农户们很难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面临不断多元化、精细化的市场需求,需要农户们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当前新型的农业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包括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需要国家层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产业质量水平较低,大部分农业企业发展不完善,规模体积较小,对农产品的加工,仅能做到初级加工,未实现农副产品的深、精加工,经济效益低,由此很难促进企业的发展,无法进一步促进农业企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发展。随着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倘若农业企业不思变革,不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很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生存和发展,由此,就需要农业企业加大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力度,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为农产品增加附加价值,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由此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打开销路,妥善处理农产品滞销的不良情况,带领农户致富,形成当地特色企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

当前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正面临着转型期,传统的生产模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同时给农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农业资源浪费、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十分严峻,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土壤和水质被污染,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不利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三)生态治理模式落后

农村生态问题倘若不治理,将会越发严重,但是在实际中生态治理模式落后且存在局限性,需要相关部门重视生态治理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在过去的农村建设中,各地政府为追求经济发展,不注重环境保护,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隐患。一方面,基层管理体系在环境管理方面较为松懈,为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管理目标。另一方面,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差,即使当地政府推行绿色发展观念,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但是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以及过度使用农业化肥等造成的土地污染问题等依旧十分严峻。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交通设施落后,使得乡村的村容村貌改善问题难度不断增加。

(四)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重视城市化建设,无论是在政策还是投入上都倾斜于城市发展,重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发展资源运用到城市建设中去,忽略了乡村经济的发展,由此造成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不利于整体社会稳定,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下,党和政府重视农村经济发展,重视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相较于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水平高的城市,我国大部分农村依旧处于贫困的边缘,甚至部分地区农民的生活需要依靠国家补助,才能实现温饱。我国大部分农村不具备竞争优势,未建立稳定的产业结构,人口流失严重,面临劳动力匮乏等问题,再加上天灾人祸的存在,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很难抵抗风险,因此常会出现返贫问题,这是乡村振兴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相较于其他阶层,农民阶层收入水平较低。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还导致农民阶层与其他阶层在收入上的差距持续增大,导致严重的贫富差距,造成了社会阶层分化,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

(五)农业产业链条较短

当前阶段,我国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行业种类丰富齐全,供给上非常充裕,但是大部分农业企业规模小,竞争优势不明显,还存在产业链条短等突出问题,在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上,很难实现精、深加工,无法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价值,由此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农民收入非常微薄,使得农户的收入无法支撑一家人的生产、生活,农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六)农民职业化程度低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应积极带动农民自身的发展,提高农民的职业化程度,带领农民学习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加强农民的公民意识,强化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权利,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四、乡村振兴下针对“三农”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结合实际问题,调整扶持政策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需要从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扶持,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确保乡村振兴措施的有效落实,就需要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实现农村资源的统筹规划。面对农村的“三农”问题,要掌握当地农村的各类生产要素流动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规划地建立可行方案,同时对当前的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相关制度的落实,例如:宅基地盘活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并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总之,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都需要结合和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现状,从农村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出发,采用灵活的政策和手段解决“三农”问题,突出当地农村的发展优势,提高当地农业的发展竞争力。此外,为进一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就需要加大城乡融合政策的监管力度,保证城乡融合政策的有效落实,由城市经济带动乡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化和发展。

(二)完善农村建设机制,加大资源投入

为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留住农村的劳动力,同时鼓励农民回村创业,并在政策和待遇上进行调整,应该与城市农村一致。此外,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要积极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改善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建设美丽乡村。同时在建设资本的管理和监督上,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确保农村建设资金的合理利用,避免由于人为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对待优质的农业企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优质企业下乡,为农户拓展农产品销路,帮助农民分析和掌握市场发展情况,便于农民实时调整种植计划,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为保证农户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就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农资市场的监管和建设,确保农户购买的农资产品质量过关,也就是保障农户购买的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货真价实。农民对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因此相关部门建立科学的天气预警机制,面对灾情,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和办法,带领农民减少灾害损失,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为农民营收增加保障。

(三)整合当地各项资源,实现农业产业化

“三农”问题下,需要企业构建农村产业体系,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也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关键。首先,相关部门要掌握当地发展特点,深挖当地资源,实现当地资源的有效运用,在农村产业体系的建设中,要以当地资源为建设基础,例如具有旅游资源的地区,可以挖掘当地的观光旅游资源,建立度假村、观光旅游景点等,让当地的农民实现创收。当地政府在加大经济投入的同时,应该制定科学的政策并提供制度保障,遵循市场经济体制,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优化和改革。其次,要注重品牌塑造,形成特色产业,因此可以结合当地的人文歷史文化,使产品具有文化特色,打造优质的产业品牌,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能吸引消费者关注,获得社会认可,并借助品牌效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最后,积极开拓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范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飞速发展,为农产品的销售打造了更广阔的平台,借助线上销售平台,让农村产品走向城市,甚至走向国际。

(四)加大农村生态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不断加大农村生态治理力度,尽可能发现和解决农村中的生态问题。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大生态环保机制的监管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因地制宜建立法律法规,使当地有法可依,要求管理人员执法必严,对待违法乱纪问题,要及时纠正,由此才能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明确乡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可以将执法情况与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自上而下推进乡村生态的治理工作,保证乡村环保工作质量。其次,针对农村环保问题,财政上要加大投入,建立专项资金。建立调查组,针对污染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找寻污染源头并加以控制,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吸引优质企业绿色企业到当地,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尽可能减少农业生态污染源,比方说:农药化肥造成的土地污染以及水资源污染等情况,可以为农户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良当前种植模式,以实现水资源、土壤资源的保护。再次,要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农民的环保理念,从思想层面来解决生态破坏的问题,让农户接纳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并且相关人员要优化和完善治理方案,带领广大农户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最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培训指导部门,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加强环保思想的宣传和培养,大规模推行清洁生产,优化生产环节的同时,一方面要避免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及再生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物。

总之,建设绿色新农村,要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开始,为农民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才能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让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为乡村建设吸引人才,实现农村的振兴和发展。

(五)积极引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

我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等方向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科学运用高新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首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农业各个环节和领域当中,比方说: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遥感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科学的预测,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等,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在农产品的加工和运输方面,灵活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保证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和质量等。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和掌握当前的市场环境,了解供需状态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宣传,并建立产品品牌,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和了解产品。其次,农业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还需要因地制宜地制订方案,针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要积极引导,促使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并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产业。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链条过短,导致农副产品得不到精细加工,很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价值。由此,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深度挖掘各项资源,找出当地的特色以及优势,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例如打造生态农场,发展特色旅游农业等,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当地的農业品牌建设力度,提高知名度,吸引消费者,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竞争优势,通过短视频平台,以网红直播、带货等形式,实现品牌宣传和推广。

(六)提供培训平台,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基层干部的培养要得到重视,首先为他们提供培训平台,其次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打造出一支能够走进群众、爱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人才队伍。要求他们能力过硬、业务要精、党政意识要强,工作中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既要重视理论培养,还要开展实践培训。通过培训来指导农村党政队伍开展工作,对于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开展讨论会议,制定解决方案,同时要开展实践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实践能力。开展实践培训,要结合各地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培训内容,通过培训来强化和锻炼基层干部的能力,更好地解决当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培训工作,不仅要针对当前的基层干部和党政人员开展培训,还需要积极储备人才,扩大基层建设队伍,重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基层干部和党政队伍中的“好苗子”要格外重视,可以通过老人带新人的模式,向新人传授工作经验,使其尽快适应乡村管理工作。

总之,建立完善的人才队伍培养、培训机制,是保障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五、结语

“三农”问题涉及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富裕这三个方面,建设美丽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由此党和政府就需要重视农村经济的优先发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朱艳琳,谢乾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2):251-254+261.

[2]钟亮才.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生态“三农”的逻辑与建议[J].延边党校学报,2019,35(06):79-84.

[3]吕少良.“三农”的出路在“三乡”——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36):9-12.

[4]张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探究[J].农家参谋,2019(22):45+55.

[5]韩立雄.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农”问题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1):251-253+266.

[6]宋薇.建设“一懂两爱”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J].党史博采(下),2019(09):54-55+59.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温陈街道办事处财政经济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乡村建设农村经济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