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璐 吕笑静 赵 雪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由于乳腺组织出现低分化改变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腋窝清扫对腋窝下面淋巴管网造成一定损伤,致使淋巴管回流系统遭受破坏,引起上肢水肿。临床上针对BC术后患者常应用弹力绷带行压力包扎,可减轻上肢水肿,但消肿周期相对较长[1]。研究指出,泡沫块绷带可改善术后患者肿胀程度,利于肢体水肿的尽快消除[2]。本文旨在探索应用不同包扎方法对BC术后患侧上肢Ⅲ级淋巴水肿患者水肿程度、皮肤纤维化状态及淋巴水肿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探讨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2月103例BC术后患侧上肢Ⅲ级淋巴水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创新组。常规组51例,年龄(53.73±8.56)岁;水肿部位为左侧31例,右侧20例。创新组52例,年龄(54.06±8.21)岁;水肿部位为左侧34例,右侧18例。两组基线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可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3]中BC的诊断标准。
1.3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BC相关诊断标准,经B超、钼靶片等检查确诊为BC;(2)符合淋巴水肿诊断标准[4],并辨为Ⅲ级淋巴水肿;(3)均经手术治疗;(4)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1)全身水肿;(2)淋巴结远处转移;(3)其他引起上肢肿胀的疾病;(4)存在渗液、感染、溃疡等;(5)精神疾病,认知异常。
1.4 方法 两组均行淋巴引流、皮肤相关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等。
1.4.1 常规组给予中、低密度平层敷料为衬垫联合弹力绷带包扎。行压力包扎时,由肢体远端至近端包扎,针对手指长时间放置引起的肿胀应用指部绷带,针对手指关节应用4cm规格的网状弹性绷带包扎,缠绕3层/手指,进行依次缠绕,针对整个肢体采取低弹性绷带包扎。包扎持续36min左右,1次/d,持续干预20d。
1.4.2 创新组给予泡沫块绷带与高弹力绷带联合包扎。行压力包扎时,由肢体远端至近端包扎,泡沫块及绷带修剪为手指及手背大小,然后包扎手指手背部位,以自内而外的方式进行依次缠绕,按照泡沫块绷带、手指绷带、低弹力绷带、高弹力绷带的方式进行依次包扎。对于包扎手臂所采取的方式同手指包扎方式。包扎持续36min左右,1次/d,持续干预20d。
1.5 观察指标 (1)水肿程度:以健患侧臂围差评估水肿程度,应用软皮尺测定手腕上8cm、16cm、32cm处的健患肢周径,并分别计算手腕上不同部位的健患侧臂围差。(2)皮肤纤维化程度:①ISX-3型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定上肢生物电阻抗L-Dex值;②组织水分比率:BCA-2A型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患肢、健肢组织水肿程度,水分百分比差值为患肢水分值与健侧水分值差值占健肢水分值的百分比;③皮肤纤维化发生情况:CBS-802皮肤弹性检测仪选取肿胀肢体多个测试点(同手臂周径测量点)进行局部弹性程度测试,累积上述5个测试点的均值,弹性均值低于健康皮肤的35%为存在皮肤纤维化。(3)淋巴水肿相关症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20d末淋巴水肿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包括肿痛、活动受限、麻木等。
2.1 水肿程度 两组患者干预20d末手腕上8、16、32cm周径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创新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水肿程度比较
2.2 皮肤纤维化程度 两组干预20d末L-Dex、组织水分比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创新组低于常规组;创新组干预20d末皮肤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皮肤纤维化程度比较
2.3 淋巴水肿相关症状发生情况 常规组肿痛9例(17.65%)、活动受限8例(15.69%)、麻木6例(11.76%);创新组肿痛1例(1.92%)、活动受限1例(1.92%)、无麻木发生。创新组肿痛发生率、活动受限发生率、麻木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χ2=5.579 0、4.512 0、4.528 5,P=0.018 2、0.033 7、0.033 3,P<0.05)。
临床上,BC患者因腋下淋巴结的切除、放疗及术后的感染和局部组织的纤维化等,致使该区域毛细血管间隙、淋巴结的结构受累,导致淋巴引流与毛细血管滤过作用处于失衡状态,最终引起上臂水肿。现临床针对BC术后水肿患者,多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干预,可减轻患肢疼痛感,但长时间应用,部分患肢易出现麻木感。相关研究证实,泡沫块绷带可改善BC患者术后患肢周径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5]。
衬垫采用中、低密度平层敷料,并与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其静息压较低,配合功能锻炼促使肢体活动,可促使淋巴回流速度加快,对水肿程度有一定改善作用[6]。泡沫块绷带其主要材料为高密度泡沫橡胶材料,加强水肿局部压力,水肿组织间形成有效压力差,软化肿胀局部高张力状态,加快淋巴回流;联合高张力绷带于肢体上促进局部压力差的形成,促使静息状态下淋巴回流得到加强,减轻肢体水肿状态[7]。研究显示创新组干预20d末手腕上8、16、32cm周径水平低于常规组,表明泡沫块绷带与高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可改善水肿程度。
本文结果显示,创新组干预20d末L-Dex、组织水分比率、皮肤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表明泡沫块绷带与高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对皮肤纤维化程度有调节作用。中、低密度平层敷料为衬垫联合弹力绷带包扎可促使由远及近的压力梯度的产生,使得自肢体远端至肢体近端回流得到加强,但由于术后肢体活动的受限,患者的积极性不高,使其未取得预期效果,皮肤纤维化程度的改善程度不高[8]。泡沫块绷带通过对拉普拉斯定律的应用,促使加压干预效果增强,促使患肢皮肤受到均匀有序的压力与密度,并针对不同部位的需求包扎,促使患肢皮肤受到均匀的压力梯度,有利于局部肿硬的软化;并使纤维化肢体受力面积得到均匀增强,调节纤维化水平;联合高弹力绷带,可对自远心端至近心端患肢淋巴受到有效刺激,有利于淋巴回流,促使患肢纤维化区域得到软化,对皮肤纤维化程度有改善效果[9]。
弹力绷带包扎对滞留淋巴液推至血液进程具有促使作用,可促使淋巴液回流增快,降低因淋巴管阻塞引起的肿痛,但由于普通的中低密度平层敷料并不能促使皮肤所受压力均匀,患肢因长期加压引起其患肢不适,增加麻木发生,致使淋巴水肿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的调节效果不明显[10]。针对患肢不同部位应用规格不同的泡沫块绷带,在对其进行合理利用的同时,避免了因规格不适引起的压力包扎效果不佳,促使包扎部位得到适宜的压力,且由于泡沫块绷带具有较高的密度,可促使更大压力差的形成,促使肿胀减轻效果更显著,改善术后患肢肿痛;且高弹力绷带可加快深部静脉及淋巴回流,促进患肢水肿快速消退,改善肢体活动,降低活动受限的发生,且于夜间休息状态下,去除外层高弹力绷带,减少麻木的发生[11]。本文结果发现,创新组肿痛、活动受限、麻木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表明泡沫块绷带与高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可调节淋巴水肿相关症状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泡沫块绷带与高弹力绷带联合包扎,可调节BC术后患侧上肢Ⅲ级淋巴水肿患者皮肤纤维化程度,改善相关症状发生情况,调节水肿程度,疗效优于中、低密度平层敷料为衬垫联合弹力绷带包扎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