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指标研究

2023-07-12 01:13谢根甲姚晓敏
山西青年 2023年12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观测点应用型

谢根甲 姚晓敏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3

2021 年1 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年)》[1],对“十四五”发展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做出整体部署和制度安排。此方案特别强调:“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方案中指出[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推进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方法创新,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

可以看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建设情况与运行效果,仍然是本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开展本科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改进和发展,通过不断发现、关注、诊断问题,直至找到解决方案,构建本科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促进课程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指标的定位

本部分探讨应用型本科课程质量评价的目标定位,与研究教学型相比,应该注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为支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建立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因此,本科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应承担什么样职责、发挥什么样作用,必须明确。

(一)促进课程实践应用价值提升

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宏伟目标看,对应用型本科课程进行评价,检验其实践应用价值是重点,要看学校最终培养的人才是不是与社会发展需求保持一致,是不是能够为区域经济服务,是不是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课程质量评价指标设置和研究的战略意义体现于此。

当前,面对企业、教育机构、各个单位对人才专业化和精细化的需求,课程评价既有理论课程,又有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方面要体现爱国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敢于创新、不畏失败等素质能力,而这些是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价值所在。

(二)促进教学过程、内容及方法创新

从课程实施过程来看,课程评价指标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质量,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新颖性,难点重点讲解详细,是否体现思政内容,课堂管理是否有效。因此,要实现这些根本内容,必须从课程建设开始,判断课程质量的好坏是多个维度相互整合的结果,教学过程、内容及方法创新是体现课程评价指标的基本要素。

(三)促进以学论教,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发展

从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学生,可以看作是成果导向产出。以此可知,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教学投入与成果产出之间的绩效评价。那么,教师队伍质量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存在着很重要的关系,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呈现课堂教学规范、约束、激励的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指标的构建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单元和要素,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和组成,是指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有效的量测方法,检验课程的目标达成程度和教育的目的实现程度,评价结果运用到课程建设和教学改进,为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4]。因此,课程评价过程至少包含评价目标的达成度,评价的价值性,诊断、改进课程的实践性。所以,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指标的建立应该从教学对象(师资队伍)、课程资源与利用、教学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

(一)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包括师生及年龄、专业结构等,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的根本力量。因此,在课程评价指标中,首先要考虑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建立一支合理的教师团队。评价应从师德师风、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授课该课程经验等方面进行。第二,注重教师团队的发展。评价时,应从课程组成员间的听课、参与教研活动、从事教改和科研成果等方面观测,要看团队教学思维活跃度,参与课程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及成效。第三,教学团队对课程建设方面是否有规划,教学达成度效果是否明显。详细见下表1 所示。

表1 教学对象主要观测点

(二)课程资源与利用

课程资源与利用方面主要包括教材建设、实践(或实验)教学和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评价时,主要观测点侧重于:第一,选用教材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要具备完整的参考资料,注重与企业实践结合,启用校企合作的自编教材。第二,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或实践学时要达到总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5],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第三,具有较高质量的线上课程资源库、项目案例库和试题库,使用率和共享程度较高。详细见下表2所示。

表2 课程资源与利用主要观测点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从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文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辅导学生及作业批改、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主要观测点体现在:第一,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蕴含专业思政元素;第二,教学日历、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与教学大纲具有较高契合度;第三,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清晰,具有本学科的新成就、新知识;第四,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适当,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形式;第五,能定期辅导答疑学生提出问题,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形成性考核依据充分;第六,考核方式与内容符合大纲要求,能科学地检查教与学的效果,试卷分析认真,规范,并认真进行试题质量分析及信息反馈。详细见下表3 所示。

表3 教学过程主要观测点

(四)学生发展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实践能力等。因此,在对学生发展达成度方面,主要的观测点体现在:第一,考教分离,通过考试充分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第二,考试内容、方式、方法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受益显著;第三,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培养要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显著效果。详细见下表4 所示。

表4 学生发展主要观测点

(五)教学成效

课程考核结束后,应该进行详细的教学成效分析,特别是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评价的主要观测点体现在:学生评教、教学满意度、同行与督导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等。详细见下表5 所示。

表5 教学成效主要观测点

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估体系共有一级指标6 个,二级指标18 个,主要观测点31 项,分值100 分。并给出A、C 两级标准,介于A、C 级之间的为B级,达不到C 级的为D 级,各观测点原则上平均分配其所在二级指标的分支[6]。各项二级指标中A、B、C、D 四级权重分别为1.0、0.8、0.6、0.4。评估分为A、B、C、D 四个等级,A≥90 分,B≥80 分,C≥60 分,D<60 分。

三、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指标实施及持续改进

在课程评价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课程自评、学校评价和持续改进三个阶段:

(一)课程自评阶段:由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等级表》确定本门课程的预期学习目标及实现措施,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评价标准引入最先的前沿与热点知识,并且在课程网站上向学生展示,结合课程建设现状,课程教学团队自行申报课程评价,根据《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等级表》开展自评工作,并向开课单位提交课程自评报告,原则上是每门课程每四年申报一次。

(二)学校评价阶段:学校成立课程评估专家组,通过专家检查各课程组提交自评报告、开课单位评价意见及相关佐证材料,并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现场考察等方式对各课程情况作出综合性评价,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为课程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三)持续改进阶段:课程评价完成后,根据评估专家组反馈的问题与意见,各课程负责人对标对本,结合专业特色、所授课程性质与特点,积极配合教学课程改革实践,可以自主设置课程评价标准。对课程质量问题,教学单位或开课单位应和课程负责人共同制定改进方案,并安排专人督促实施。课程在学年内至少完成两次“评价—改进—复查”的循环周期(见图1),经过两次以上复查还是D 类课程,经课程评估专家组认定后,可以确定是否保留。

图1 课程评价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图

四、结论

本研究主要根据新一轮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要求,探讨构建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从应用型本科课程的定位分析出发,提出构建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指标应从教学对象(师资队伍)、课程资源与利用、教学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在课程评价实施过程中,应体现大学生实际需求、教师教学先进的理念,教学过程具备科学性和创新性,学生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教学成效满足人才的实际需求等,从而推动课程质量的提升。因此,应用型本科课程评价指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修订,才能与时俱进,促进课程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观测点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速公路网连续式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设方法研究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法学本科课程教学考后复盘评析短课设置研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
张掖市甘州区代表性观测点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