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猫营镇第二小学 胡华仁
教育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应试教育中问题的有效途径。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本文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势、现状等,提出了若干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参考。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推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续航”能力。不同于传统的数学课堂,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转变教学地位,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避免出现过去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自主性薄弱、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凸显出教育的价值,数学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还能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务能力,转变教学形式,深入研究创新教学策略,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技能。
自主学习能力是与传统学习方式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模式,主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由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不受他人支配和外界干扰,以通过阅读、听讲、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成长的一种行为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以“接受式”教育为主,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大量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完成了教学计划,但却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并不是要完全颠覆过去“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而是要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乐学、会学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主实践来提高其自控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界定,不难看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这一范畴本身就表明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表明主体应该具有能动的品质。为此,可以得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特征就是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简单来说,即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体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本身的事情,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教学科目之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需要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的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行为,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自信,这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习主体将学习纳入自身的生活结构中,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之一。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此阶段学生往往保留着较大的好奇心,这是学生产生学习所需的动力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结合所学的知识,整理更多的学习资源,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框架,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也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律能力和规范能力,在认知域中表现为自主学习,才能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前制定好计划,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完成学习目标。除此之外,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虽然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但是,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陷入困境,具体表现如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习数学的动力有四个二级维度组成,具体是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计划和自我效能感,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留出更多的时间,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往往会运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点讲述,这样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远远不足,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展开交流和讨论,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成效。同时,根据调查可知,大多数的小学生没有自主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的能力,即使制定了目标,也不能自觉地执行学习计划,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悉心引导、监督,否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其次,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学习资源是可以直接或间接用于学习的一种资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自觉并主动利用学习资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重要的指标。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辨析已有的资源是否适合自己,在上网查询资料时,也容易被其他无关学习的信息吸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长期下来将无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引导,正是由于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习惯,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渗透和引导,通过小组合作、课堂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最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质量差。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信息的交流,久而久之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自主预习和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很难坚持每天都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这不仅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还提升了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能够改变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作为教师,还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长远发展离不开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自主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克服困难、自我约束等手段来实现的,其最大的受益者正是学生本人。不同于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乐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激励自己,搜集更多的学习资源,这一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越来越高。
学习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学生个人不断努力,在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坚忍的意志。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学生不仅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搜集资料、解决困难,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对各种干扰说“不”,坚持学习并持之以恒。通过这种方法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薄弱。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长期进行引导和坚持。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俗话说“学无止境”学习的目的就是让人学会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点讲述。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强化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水平。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通过互动探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原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整合好本课的基础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然后给学生布置问题,留有温故知新的时间。如:“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是怎样进行的呢?写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设计,能够让学生有效衔接新旧知识,通过借鉴,初步明白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原理,这有效减轻了正式课堂教学的压力。
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技能也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关键,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学生难以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自主探究。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去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进行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对于问题情景的创设,既可以是在课程导入过程中,也可以在课后的探索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需要引导学生产生思维冲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时,为了让学生发现并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就可以采用“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巧妙地利用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之前,通过两张纸板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你说说这两张纸板的长和宽是怎么样的?”在课前导入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通过比较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活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传统的作业设置中,往往是以重复训练为主,这样的作业设置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更多实践类型的作业,有层次地划分数学作业,以提高作业的拓展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内容《复试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能够培养其分析统计图的能力,老师在完成基础教学活动之后,就可以设置一个以生活为背景的实践性作业。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为背景,在生活中可以发现女生的数量比男生要多,为了分析出这是特殊情况还是普遍现象,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其他年级男生、女生比例的情况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制作统计图,尝试写出分析报告。通过课后作业设计,既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数学教育的特色,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独立的探索,为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