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艺术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2023-07-12 20:32王龙成海睿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汉字

王龙 成海睿

摘 要:将中国汉字艺术元素融入城市公共艺术当中,可以进一步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丰富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赋予其更高的人文价值,对提高城市公共艺术的文化价值也有非常大的帮助。以汉字的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中国汉字艺术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优势及意義,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汉字艺术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汉字;艺术元素;城市公共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新时代汉字艺术在高校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XJK20CGD010)阶段性成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对物质文明有了更高的追求,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城市公共艺术不仅可以代表城市形象,而且可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汉字不仅仅是我国大众交流的重要媒介,还可以用于弘扬美学思想。将中国汉字艺术元素与城市公共艺术相结合,可以展示我国特有的文化风采,对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一、汉字的特征

就汉字而言,其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义性。作为记录文化信息的载体,汉字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由最早的甲骨文、金文逐渐发展为人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其中承载了一代代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心血。并且伴随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汉字信息化处理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

作为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汉字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将中国汉字艺术元素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可以提高艺术创作的多样性,赋予艺术作品独特韵味。

二、中国汉字艺术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

应用优势及意义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蕴含着我国的民族审美与特点。城市公共艺术可以反映当地的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将二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推动文化发展。

(一)中国汉字艺术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优势

西方艺术中通常将字母、字符当作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但是西方所用的字母、字符较为接近,使得艺术作品在内涵方面存在一定交叉。与之相比,中国汉字艺术元素具有独特性的特点。因此,将中国汉字艺术元素与城市公共艺术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美观性;另一方面,可以赋予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丰富又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内涵。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既可表形,也可表意。汉字因其独特结构,在公共艺术中应用时,可使人产生一种美的感受和认知,是独立的视觉美学元素。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在元素形式上,汉字无论是作为装饰元素的叠加,还是作为主体结构的表现,再或是内涵意义的直接表达,均具有公共性特征与丰富的视觉效果。在表现内涵方面,字义的选择与组合可直观地与空间文化诉求相吻合,体现精神特性。汉字介入公共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性不单单在于视觉表现力,同时具有直观且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中国汉字艺术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意义

第一,可以突出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互动性。公共性是城市公共艺术最基本、最核心的固有属性之一,其具体表现为作品既可以存放于大众生活聚集的场所,又可以被绝大多数人接受。互动性是指公共艺术作品在大众之间造成的“轰动”。要想判断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是否成功,只需要观察其是否可以将自身所蕴含的情感、价值传递给大众。

汉字的独特魅力体现在自身具备的图像特征与交流功能方面。一方面,汉字的前身为图像,属于表意体系;另一方面,汉字为我国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大众可以通过对汉字的解读来了解文化。在众多艺术符号中,汉字是最直接、最容易被大众理解的一种,借助中国汉字艺术元素进行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可以拉近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

公共性是城市公共艺术的基本属性,将大众日常生产生活中极易接触到的汉字融入城市公共艺术创作,可以进一步凸显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特点,弱化城市公共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感,提高二者之间的互动性。

第二,有利于人文精神的表达。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对城市公共艺术所处的环境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好的表达其公共属性的艺术载体。换言之,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需对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创新,提高其观赏性,而且应赋予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更多的人文价值,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同时需要在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中展现民族特点、地域特点以及时代精神特点等。

在城市公共艺术中融入中国汉字艺术元素,可以有效彰显人文精神。首先,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可以使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具备更鲜明、突出的民族特点;其次,作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国汉字艺术元素与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最后,将中国汉字艺术元素与城市公共艺术相结合,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三、中国汉字艺术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一)交融:从二维到三维的演变

汉字一般是由多个笔画组成,对笔画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就能使汉字发生不同的变化。在使用中国汉字艺术元素进行城市公共艺术创作时,可以尝试对汉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从而实现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首先,汉字书写过程中的空间性特点属于被动特点,若书写行为停止,则其空间性将立刻消失;其次,汉字的笔画具有方向,因此将线条当作三维物体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提高三维物体的空间感;最后,将二维汉字转化为三维汉字,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大众获得全新观感。

虽然线条有距离限制,但是其中的情感却是无限的,将二维汉字转变为立体雕塑或装置,仍然可以表达汉字的线性特点。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却非常高。与平面书写不同,雕塑或装置具有多面性特点,如何保留汉字的线条气韵是艺术家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经过不断研究,一些艺术家发现,将二维汉字放置于三维空间中,并对其进行变化组织,可以很好地完成此项工作。

目前,我国雕塑界中较为出色的汉字主题作品为著名雕塑家刘永刚创作的《站立的文字》,该作品包含了上百个古代汉字造型雕塑,非常壮观。该作品对各民族的文字进行了艺术性的夸张与简化处理,使得汉字的结构美与雕塑艺术实现了完美融合,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并且该作品的出现,为文字创作提供了新思路,为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二)转换:汉字的意象构成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中国汉字艺术元素不仅具有形象美,而且具有意象美。以中国汉字艺术元素为切入点,向不同方向进行延伸,不单单可以获得具有不同艺术价值的作品,还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对文字进行二次创作。

形与意的结合是汉字的独有特点,正是因为这一特点的存在,汉字才具有较高的艺术创作价值。借助汉字所对应的意象与意蕴完成艺术作品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艺术作品的趣味性、观赏性以及文化价值,增强作品感染力。以深圳万福广场的万福壁为例,该作品展示了我国不同形态的“福”字,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不仅展示了我国书法文化的发展历程,而且可以展示我国的历史文化。作为一种观念艺术形式,城市公共艺术可以反映艺术家的创作习惯,展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将中国历代汉字艺术元素与城市公共艺术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艺术气息,而且可以提高城市公共环境的美观性,展示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国汉字艺术元素进行城市公共艺术创作时,不僅需要遵循汉字字体本身的美学特点,而且需要考虑汉字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以保证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合理性。

(三)升华:公共艺术中的语境之美

汉字的形态与其所蕴含的含义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并且由于所面对的人群不同,汉字的解释也存在一定差异,当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汉字所对应的语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在使用中国汉字艺术元素进行城市公共艺术创作时,艺术家必须对汉字进行全面解读、深度剖析,以保证作品效果。

汉字是起源于象形,或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需在对应的语言体系下才可以表达出具体含义。目前,展示汉字的视觉属性与文化属性,是将其与城市公共艺术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以徐伟设计的环保主题海报《人间仙境  伊甸长生》为例,徐伟通过“以图构字,以字显物”的设计形式,展示了作品中的主要元素——大众过度消耗的垃圾袋、餐巾纸,在使用极具讽刺意味的“仙境”二字表达作品思想的同时,呼吁大众节能环保。

“语境”的概念最早是由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来的,寓意为承接。城市公共艺术对应的语境包含创作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时需要融入的客观条件,如时间、空间、文化、社会情况等,以及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观众所欣赏的内容。在此背景下,如何让大众由被动观赏变为主动感受,成为艺术家的重点思考内容。与语境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相同,在创作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时,必须考虑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作品的包容性,提高其观赏价值。

(四)交互:汉字元素加强了公共艺术的互动性

汉字有且只有一种欣赏角度,但是将其融入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当中,将赋予汉字多种不同的观赏方式。将二维汉字以立体形式展现在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中,通过时间、光线的衬托,再搭配其他辅助效果,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增强大众的观看体验。

作为物质实体,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对其周围空间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其可以引导人们的视觉感知,最终在空间中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从而形成其他艺术类型无法比拟的空间艺术特点。

以年铁、张骁、张艳、高天霞团队于2015年设计并展示在北京设计周的装置艺术作品《管·白塔寺》为例。《管·白塔寺》是一个饱含互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 作品以风管为材料,组成巨大的汉字“白塔寺”,既有标识意味,也能很好地与整个公共空间产生互动。“白塔寺”风管内部安装了六组潜望镜,通过镜面的反射,人们仅仅站在地面上就能将周边景色尽收眼底。同时,风管中的反光镜还能映射出街道和管道内部由3D打印机制作的场景,具体展示装置的运作过程。装置的底部形态宛如人们平日可见的公园座椅,可以供人休息与观看镜面,照顾到特殊人群。城市公共艺术所营造的意境,针对的不仅仅是人的视觉体验,更是整体的生活经验、心理体验及思想的提炼。

以林天苗于2014年设计的装置艺术作品《凸起的纹样》为例,该作品展现的就是远大于视觉体验的震撼。艺术家林天苗将她的思想在这件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作品所展现的两千多个标签词汇中,有的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一些词汇被赋予了近现代的含义。由此表明,将汉字呈现于作品中,能将语言文字的力量融入作品中,这样可以将作品与社会现实问题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作品更多含义。

这种城市公共艺术的形式同时也是对汉字的发展和扩充,在保留汉字形与意的基础上可以不断推陈出新,既是一种艺术手段,又是一种人文关怀。同时,开放的设计思维、敏锐的艺术视角以及多元的创作理念,为汉字的发展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养分。可以说,中国汉字艺术元素与城市公共艺术相结合是一种双赢。

四、结语

中国汉字艺术元素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在城市公共艺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对推动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艺术家需对中国汉字艺术元素进行深度剖析,以更好地展示其特点,提高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聂莎.“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再设计研究:以十二生肖公共艺术品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156-157.

[2]杜耀中.传统艺术元素在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运用:基于洛阳市城市内公共艺术实践案例的考察[J].戏剧之家,2018(29):121-122.

[3]张奇磊,王鑫,张丽蓉,等.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21(6):166-167.

[4]陈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与传承[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9):65-66.

[5]马娣子.传统文化在合肥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2):112-114.

[6]郝振欣,杜佳麟,邱玉蕊.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艺术上的应用研究:以秦皇岛景观为例[J].商情,2022(30):152-154.

[7]陈思捷.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融合探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5):75-81.

作者简介:

王龙,博士,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成海睿,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汉字
常挂在嘴边却不一定会写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