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

2023-07-12 21:12赵奋飞
家长·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件学科信息技术

赵奋飞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背景下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突破。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初中地理的逻辑性更强。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的整合,不仅可以使地理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形象,还能增强地理课程的互动性,刺激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力和地理学习兴趣。本文简要阐述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总结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和方法,希望以此助力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优势发挥,有效促进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实现整合的必要性研究

(一)进一步满足新的课程改革和标准的地理学科教学要求

近年来,教育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时,不仅要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当今世界信息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未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动人类进步和学科发展。

在整体的社会大环境下,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地理学科无论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规则的制定方面,还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都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的有机部分中,以辅助展现更加千姿百态的地理想象、更加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更加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方面考虑,要全面推进初中地理的教育改革,为学生营造更加主动的、积极的、富有个性的地理学习环境。所以進一步响应新的课程改革的号召,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方面的整合应用将成为地理学科教学改革的必然。

(二)新时期教育与教学的现实需要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实现整合才能进一步提升地理学科的生动化和形象化,让初中地理课堂活跃起来,才能使初中地理课堂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向着自主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当中应该要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辅助工具,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拓展初中地理学科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刺激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初中地理教学的推动作用,借助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常见性问题

(一)地理教师的自我定位不清晰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老师面对初中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往往难以清晰地定位自身的位置。部分初中地理教师认为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的辅助,做好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将精美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就是实现了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地理教师应该是实现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发者和推动者,地理教师有着一定的责任去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体上的整合,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辅助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不是单纯地成为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实现整合的解说员。

教师在地理学科的授课方面不应该完全依赖于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有什么就讲什么,电子课件的结构是什么就按什么顺序讲,还是没有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难以真正引起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得自然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实现整合的积极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相对滞后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说教,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在听,教师掌握着绝对的课堂主导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学生愿不愿意听、有没有听懂和吸收成为传统教育模式常常忽视的重点内容。而在实际的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实现整合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沿用着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育模式,即使地理教师使用多媒体和新的电子课件,一定程度加大了地理教师的工作压力。既要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又要额外去准备电子课件,照着电子课件讲述。很多时候电子课件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地理教师对教室内部网络和多媒体的利用方式是非常单一的。有的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来向学生播放视频、图片或者音频,与具体课程的紧密结合程度并不高。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式,既难以消化课上的内容,又难以抓住课程的重点,保证不了基本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和有效途径

(一)地理教师要清晰定位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概念

截至目前,还有很多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师单纯地认为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将课程设计以电子课件的形式借助班级内部的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严重阻碍正常的地理学科教学进度和质量,也将阻碍地理学科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是要求地理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构建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地理知识的分析,并获得更多的地理学习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中教授《世界的聚落》一课时,地理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将教材该节内容中所涉及的一些地区的景观图、居民图以及地区气候资料等内容转化成信息版的教学资料,然后根据这节课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创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和动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活跃度,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提问。

比如,在向学生展示了北京、上海、纽约、伦敦、巴黎这样大城市的繁华景象之后,可以询问学生“你看到的城市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城市从发展之初就是城市吗?城市最初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也可以利用电子课件向学生展示独具特色的东南亚传统民居、传说中的北非民居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民居都有什么独特之处,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踊跃发言之后,再次发问“你看到的这些本土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系吗?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将话题重点转移到课程重点上来。“在我国的民居文化当中,又有哪些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说说你对我国这些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感受。”将文化课程的重点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相联系,以中国传统民居的保护刺激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爱护文物、保护历史。

所以,地理教师的课程与学生的探索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方面是环环相扣的。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地理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具体验感和观赏性的地理课程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去探索、寻觅和发现,学生将完全融入地理课程中,进行互动、交流与分享,并积极地在课下借助多角度的平台拓展自己的视野,巩固在课上的学习。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前通过多方面渠道获得相关课程的信息,借助信息平台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学生也在借助信息技术营造的课堂氛围和情境中更加深刻对于课程内容的认知,教师的发问引发学生思考,教师的总结促使学生进步,整个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也形成了提升地理课程有效性的“闭环”。不仅达到了将基本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目的,更使得学生借助地理课程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开阔了视野、创新了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情感的增强。

(二)在新课标背景下,积极地优化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和方法

1.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初中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实现整合,不仅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在地理教学方面的引导性和促进性,还要重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的课程主导性为主,学生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能力往往得不到发挥和拓展。相比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实现整合会使得地理课程的互动性更强,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多媒体之间有更多自由对话的机会。

同时,地理教师在地理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做具体的课程设计和规划,具体的课程内容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现实需求,在确定和充分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再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从音频、视频、图片等方面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又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和思考。在确定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后再进一步开展线上地理课程,借助网络,推进网络地理教学。不仅可以真正地将学生的吸引力转移到地理课程中来,还能够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例如: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教授《中国的地形》一课时,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和中国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的系列短片,短片中包含如茵的草原、奔跑的牛羊、苍茫的大漠、饥渴的骆驼,还包含滔滔的黄河和浩瀚的长江、连绵的天山和沟壑分明的丘陵,以短片引发提问,向同学们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自然景观。自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兴趣逐渐转移到中国地形上来。

从内蒙古大草原讲到中国北方的平原,从泰山讲到中国的五岳,从青藏高原讲到中国的四大高原,从四川讲到中国的四大盆地。学生仿佛在各地的旅游景观中领略中国复杂的地形,学生畅游在教师营造的情境氛围中,了解中国基本的地形分布和复杂的地形地貌,感受中国的地大物博。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线上软件,让学生自行拼凑中国的地形分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力。

2.兴利除弊:利用课程整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地理教师在实现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利与弊。多媒体手段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网络课件和电子教学虽然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和优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過程也要重视其他常规性教学用具和媒体作用的发挥。例如:地球仪、空间结构更加直观的地理模型、投影仪、录像机以及静态的地理挂图等,这些辅助性用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另外,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帮助教师辅助和演示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地理教师让学生也参与到运用和操作技术的过程中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就会涉及“认识地球”的相关内容。从初中生的实际学情考虑,学生当前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无法支撑学生有效了解地球的空间结构。所有先进的技术手段,都没有地球仪展示得更直观。相比借助信息技术去制作动图或运用经纬线来表示地球上的逻辑关系,用静态图片去展示地球全貌,也更符合初中生的接受能力。但当涉及后期地球板块迁移的内容时,地理教师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板块迁移的过程转换成动态视频短片,能够更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看到板块迁移的整个过程,这一功能是其他的传统教具所达不到的。

同时,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实践平台,基于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时,讲到中国的森林资源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张覆盖了中国全部的森林资源的卫星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森林覆盖情况,让学生定位中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太行山绿化工程的位置,询问学生“防护林区域完成之后中国的黄河流域还会产生水土流失吗?那黄河两岸的景观会是怎样的?黄河周边的自然灾害应该如何预防?”建立在学生基础接受能力范畴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向探索地理学科和地理学的奥秘发展。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使得地理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地理课堂的氛围更富有活力,学生的地理思维也进一步得到开拓。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和信息化将是未来各社会领域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求地理教师将基本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求教师实现地理学科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综合素质。在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地理教师要充分理解“整合”的内涵,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现实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整合优势,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地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猜你喜欢
课件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超学科”来啦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