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田田
安妮·普鲁(Annie Proulx, 1935—),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她的文笔风格独树一帜,常以清醒的眼光和幽默讽刺的口吻描写乡间轶事和边疆见闻。普鲁小说中地点多变,遍布美国德克萨斯州、怀俄明州、新英格兰及加拿大纽芬兰岛等多个地方。同时,她笔下的区域文学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也弥漫着厚重的历史色彩。基于丰富的实地考察经验以及历史学知识储备,普鲁擅长描写普通人物,并且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反思大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不同抉择,凸显人性的本质,展现了其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强烈的人文意识。
《船讯》普鲁的经典作品之一,一经出版便获美国国家图书奖(1993)和美国普利策小说奖(1994)。小说主人公奎尔生活在美国纽约的小城镇,名叫莫金伯格。奎尔虽块头大性格却畏缩胆怯,人到中年经历了种种变故,睿智的姑妈带他前往纽芬兰岛,一个位于大西洋上的小岛屿。几经挣扎,奎尔踏上了漫长的寻找自我之路。终于,在小说最后拥有了和谐的家庭、婚姻及工作,实现了精神上的成长。《船讯》中莫金伯格和纽芬兰岛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工业化迅速发展过程中自然危机的显现、人际关系的异化以及自我精神的崩塌。通过描写主人公前后的成长变化,作者间接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抵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诉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地球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危机逐渐显现,生态批评也应运而生。西方生态批评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生态批评则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蓬勃发展。生态批评是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文学批评。鲁枢元(2000)在《生态文艺学》中也强调了生态文艺学的侧重点应放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的关系上,并且生态文艺学应当对人类全部的文学艺术活动作出解释。鲁枢元率先将精神生态引入生态批评,并且将生态学大致分成以下三个部分: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生态学”,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以人的内在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学”。
国内外学者大多数从成长小说、区域小说、语言特征、叙事技巧等视角对《船讯》展开解读,但运用鲁枢元“生态三分法”的分析文献并不多见。实际上,通过解读《船讯》中的自然景观、社会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精神生活,可以发现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因此,本文试图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三个维度来分析文本,厘清主人公前后转变的成因,并且揭示安妮·普鲁在《船讯》中传达的生态理念以及思想内涵。
一、生态批评视阈下奎尔的成长解读
(一)自然生态
全球化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繁荣,还有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与生态危机的不断显现。映射到文学上的表现是越来越多的作家将关注点落到人与自然的对立上,试图通过描写环境唤起大家的保护意识,从而追求诗意的栖居状态。普鲁对小说人物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极为重视。普鲁擅长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反映主人公的精神状态。文中包括两个地点的转移,从莫金伯格到纽芬兰岛,城市与海岛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述。
鲁枢元(2000)认为,人们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大自然攻掠式地无度开发,已经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给人类的基本生活带来严重危机。《船讯》的开头部分便向读者表明莫金伯格是一个被过度开发的城市。工业化给这个小城镇带来了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这是一个处于“第三次死亡”的地方。“它在两百年中由森林和林地部落沦为农场,再沦为拥有机器和轮胎工厂的城市。一次长期的衰退洗空了商业区,摧垮了购物中心。”由此可见,原先莫金伯格拥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后经过农场变迁以及工业占据,这里成了一座生态空城,逐渐沦为机器工厂的附庸。不仅如此,普鲁更为直接地叙述道,这里有“化学品泄漏、瘟疫、漂浮碎片、分解中的臭氧层”以及“火山、地震和飓风”等。自然环境被破坏后,生态系统失调,自然开始对人类实施“报复”行动。总而言之,莫金伯格的生态环境已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不再属于宜居地点。奎尔生存在这样一个毫无生机的环境里,被资本主义的利益裹挟着,缺乏奋斗动力,无法前进。
生态危机不只存在于莫金伯格,纽芬兰岛也在劫难逃。原先这个岛屿有着蓝色的陆地,有一望无际的蔚蓝海岸,有成群的鳕鱼。现在,由于石油工业和渔业的过度发展,海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早已失衡。但不同的是,纽芬兰岛让奎尔重拾了前进的动力。尽管这里生态环境差强人意,但是奎尔能够从自然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并且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他倍感亲切。面对已被摧残的环境,奎尔并没有弃之不顾,而是积极找寻对策来对抗资本主义的霸权话语。奎尔在新闻报社工作,在搜集资料中逐渐意识到了纽芬兰岛的生态现状,主动向主编提议去掉虚假广告,展示真实的新闻动态,展现了其想要拯救纽芬兰破碎生态的决心。在小说结尾,奎尔成为报社的主要负责人,并将推行新的新闻报道政策。这能够看出普鲁的美好企盼,生态危机永远都不能被消除,但它可以被逐渐缓解,纽芬兰岛也终有一天回归到人们心目中的“伊甸园”。
(二)社会生态
在自然生态逐渐遭受破坏的背景下,社会生态危机也会与之同步蔓延。鲁枢元在《生态文艺学》一书中提到,社会生态学关注人与其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即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主要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生态系统开始扭曲变异,随之引起人与他人的关系畸变,生态问题逐渐显现。从莫金伯格到纽芬兰岛,奎尔对待周围人的态度由疏离变为乐于接纳,能够看出他向积极健康的社会关系网靠拢,以自身的努力去緩解附着在他身上的社会生态危机。
奎尔在莫金伯格的生活可谓是一团糟。他是一名三流新闻记者,并且时刻处于被解雇的风险之中。他的父亲偏爱哥哥,从小便对奎尔实施各种言语打压,认为他从头到脚都很失败。在父亲的影响下,哥哥迪克也从未正眼看他,总是唤他“猪油脑袋,臭气弹,鼻涕虫”等蔑称。他的妻子佩塔尔行为放荡,肆意践踏奎尔的自尊心和主体性。奎尔最早意识中的自己是一个遥远的人,所有人都处于故事中心,而自己始终游离于故事的边缘。他始终无法适应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人情冷漠令他身心疲惫。
来到纽芬兰岛之后,他被这里的热情淳朴民风治愈,所处的社会关系网也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奎尔从姑妈口中得知了自己的家族历史,这弥补了父母口中的空白,使自己不再处于一团无知的迷雾当中。除此之外,在姑妈的指引下,奎尔知道了如何与女儿们沟通,学会理解她们的独特行为。工作由一开始的不顺到渐渐适应,奎尔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到最后成为拉呱鸟报社主编,这转变过程与奎尔的努力密不可分。随着故事的发展,奎尔也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并且终成眷属。可以看出,不论是在家庭关系上、工作关系上还是两性关系上,奎尔都经历了从逃避失败到主动争取的转变。
普鲁通过叙述奎尔在莫金伯格的遭遇,向读者们呈现了真正的社会生态危机。人们被工业文明的虚假表象蒙蔽,爱情、亲情、友情都被无情湮灭,在表面繁荣的大城市中奋力挣扎,最后却陷入了感情的无助以及精神的空虚状态。随后,普鲁描写主人公在纽芬兰岛的转变,说明社会生态危机可以被缓解,渗透着其积极的生态价值观念。
(三)精神生态
精神生态学是鲁枢元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沟通自然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的桥梁。鲁枢元认为精神生态学“一方面关涉到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因此,精神生态强调个体的精神生活及其变化。在《船讯》中,主人公奎尔的精神生活构成了主要的精神生态,普鲁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奎尔的心理状况,并通过细节特征来暗示其主体性不断增强。
奎尔在莫金伯格生活时,没有什么东西是清晰的。他的思想“翻腾而混乱”,他的话时常断断续续,声音低沉,毫无存在感。到达纽芬兰岛后,奎尔的生活并不是突然焕然一新,一切都在缓慢地发生变化。在海上航行时,突然有一天他的船倾翻了,这时他看到“小船颠簸着,一小截绳子从座位底下滑出来,一头打着结,另一头弯弯曲曲,好像一些古老的绳结终于被解开了。奎尔第一次心有所悟——打结的绳子蕴含着深意”。普鲁借奎尔的内心独白向读者暗示,奎尔即将发生改变。此处的绳结不仅是实际存在的海上航行所用的绳结,更是指束缚奎尔成长的心结。这次经历刚好与奎尔在莫金伯格的经历形成对照。在莫金伯格时,奎尔极度怕水。他的父亲一次次将他放入游泳池、小河、湖水和海浪中,奎尔早已“尝够了咸腥味和水草的滋味”。但是纽芬兰岛是海边小岛,最为简便的出行方式就是划船。奎尔避免不了要与水打交道,这次溺水经历更是强迫奎尔直面儿时的恐惧。此次经历过后,奎尔不再怕水,精神状态不再始终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变得自信强大。这也反映了奎尔的精神状态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奎尔经历了沉默寡言的前三十年,精神生态始终在崩溃边缘徘徊。去往纽芬兰岛后,他开始逐渐找到话语权,主动向报社主编提要求,并且大胆建议姑妈找寻新住处,种种迹象表明他的精神状态危机得到极大缓解,通过语言获得了自我的认同。奎尔的自我人格不断完善,并且拥有了相对圆满的生活状态。
二、奎尔成长的成因
《船讯》中描述了两个明显的地理空间:莫金伯格和纽芬兰岛。空间的转变是奎尔成长的直接成因,也是小说中生態危机缓解的主要因素。大城市和海边小岛拥有着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这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文环境。鲁枢元认为自然、社会与精神三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不能完全等同也不能互相取代。因此,自然生态的不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状况。在莫金伯格,奎尔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社会人际关系被利益驱使,人情冷漠,奎尔的自我精神状态并不健康。来到纽芬兰岛后,一切都在慢慢好转:海岛自然风光治愈人心,人与人间关系和谐,奎尔自我人格不断完善。值得一提的是,普鲁在情节设计中,避免了过于理想化的乌托邦式叙述,纽芬兰岛从来都不是一个完美的伊甸园。普鲁并没有空洞地将其泛化为完美的世外桃源,相反,纽芬兰岛也有着自身的生态危机。只是奎尔在面对这些危机时,没有采取消极逃避的厌世态度,而是运用自身的智慧去主动缓解,在这一过程中找寻与完善自我。
除了地理空间的转变外,奎尔的成长也离不开姑妈及他人的帮助。姑妈带他远离伤心之地,走上治愈之路。普鲁在塑造姑妈这个角色时,也是颇有深意。姑妈在回忆往事时,用极为晦涩的言语向读者透露出她被奎尔父亲强奸的往事,但是奎尔始终处于不知情的状态。普鲁设计这一戏剧性反讽让读者意识到姑妈的神秘性以及引发我们不断思考为何她要帮助奎尔。毫无疑问的是,她对于情节的推进以及主人公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奎尔到达纽芬兰岛后,加入了当地的拉呱鸟报社。在报社里,他遇到了一群具有丰富人生阅历的报社成员们,他们让奎尔收获了不同的生活经验,并且拥有了久违的存在感。纽芬兰岛民风质朴,人们热情地接受了奎尔这个“外来客”,并且给他无尽的关怀和温暖。在爱意的包裹中,奎尔选择与过去不完美的自我和解,实现了自我发展。
三、结语
自然生态由莫金伯格和纽芬兰岛的自然环境所构成,社会生态反映在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中,精神生态则体现在奎尔的精神状态与自我人格上。运用鲁枢元的生态三分法对《船讯》进行解读,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奎尔与自然环境、奎尔与他人以及奎尔与自我的关系变化历程。从莫金伯格到纽芬兰岛,奎尔的人生轨迹发生转变,自我人格得到了完善。通过分析发现,奎尔的成长离不开地理空间的转变、姑妈以及他人的帮助。普鲁擅长区域写作,通过冷静清醒的口吻以及简单直白的话语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船讯》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主义色彩,不论是莫金伯格还是纽芬兰岛都存在着生态危机。普鲁并没有采取规避的态度,也拒绝采用乌托邦式的描述。在生态危机日益显现的今天,生态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普鲁试图通过文字唤醒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这体现了她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