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涛 赵 欣 南 楠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5)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点任务[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引。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统筹农业全方位发展是当前重点。在农业领域中,畜牧业是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承农启工”作用,关乎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3]。2020 年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现阶段,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技术、资金、环境条件等诸多阻碍[4],需采用科学方式与优质自然资源予以支持。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新型旅游方式,其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特征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5]。2021 年7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下发《关于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出“构建适应区域资源环境本底的生态旅游产品谱系”,为生态畜牧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各地区开发的现代生态畜牧旅游示范点、相关产品与服务,标志着我国生态畜牧旅游发展模式已形成。我国逐渐产生的多种生态休闲畜牧旅游区,如郑州昌明奶牛科普乐园、洛阳生生乳业农牧庄园、河北君乐宝乳业优致牧场、黑龙江飞鹤乳业观光牧场,均在推动生态畜牧旅游向高质量发展。面向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目标,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可加速农业绿色转型,助力农村产业兴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广生态畜牧旅游发展成功经验,促进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亟须探讨的问题。
绿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农业绿色转型是绿色振兴的主要表现[6]。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途径众多,其一是发展生态畜牧旅游。作为乡村新兴产业演进趋势,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创新发展与绿色转型的主要内容,可推动乡村振兴。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通过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增长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旅游观光为辅助,以健康饲养与生存环境为支撑,聚焦循环种养、畜禽绿色养殖等畜牧经营活动,补齐农牧业绿色转型短板,推动乡村振兴[7-8]。如浙江省在本地生猪养殖业中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创新农牧、渔牧、林牧、旅牧等多种绿色转型模式,成为国内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为生态畜牧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经验,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休闲观光牧场作为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式,对整体环境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畜牧业低碳发展,加速农业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乎乡村振兴实际成效[9-10]。乡村振兴视域下,“六畜兴旺”是“产业兴旺”的应有之义[11],“六畜兴旺”离不开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因此,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随着生态畜牧业与旅游业结合现象增多,以旅游业发展思维为指导、以绿色生态畜牧业为基础的生态畜牧旅游业逐渐形成,并快速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这种新型畜牧业发展形势使旅游休闲和畜牧生产相融合,形成一种涵盖全产业链的和谐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以我国生猪养殖和商品猪战略发展保障基地四川省为例,近年来四川省依据区域特色积极发展生态畜牧旅游业,通过融合农牧业生产、加工与旅游服务,建设集生产、科研、环保、观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养殖基地,推动了商品猪生产智能化、品牌扩大化、加工集约化,有效助推川猪产业兴旺。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初,四川省年出栏500 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达1.4 万余家,规模养殖比重较5 年前提高超过20%。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指向[12]。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在于拓宽农民收入来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3]。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需求与结构大幅升级下,生态畜牧旅游业逐渐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创业与就业机会,有利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赋能乡村振兴[14]。与畜牧业单一盈利模式相区别,生态畜牧旅游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畜牧旅游产业化带来的收入,如生态畜牧旅游区本身畜牧产品的销售收入。二是游客游览生态畜牧旅游区带来的收入,即生态畜牧旅游区利用自身畜牧资源获取的收入,如游客喂食动物、挤牛奶、观看动物驯养表演、制作乳制品等活动的体验消费[15-16]。在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等中西部地区,乡村依托高原、山地、丘陵等地貌条件及农副资源,促进乡村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在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青海和甘肃通过扩大养殖户规模、落地养殖技术转化等措施,打造了牛、羊、马、奶业等特色生态畜牧旅游产业,促进了两省畜牧业总产值的提高(见图1),有效带动了居民收入。因此,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图1 2015—2021年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畜牧业发展状况
生态畜牧旅游业采用绿色发展技术,立足畜牧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进行畜产品生产与加工、畜牧区游览观光、畜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成为一种新型畜牧业发展趋势[17-18]。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国部分地区建立起生态休闲畜牧旅游区,有效促进当地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如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构建了包括绿色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一条龙服务生态休闲牧场,推出“双湖秘境”“火山森林”“乡居田园”“鹤舞湿地”4 条畜牧旅游线路,增加了当地生态畜牧旅游收入[19]。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子昂牧业奶牛主题公园是生态休闲畜牧旅游区典型代表,集鲜牛奶品尝、牛奶加工、休闲观光、牧业科普教育、生态规模化奶牛养殖于一体,总占地面积35.2 公顷、存栏奶牛3 700头,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态休闲畜牧旅游产业链。生态畜牧观光牧场集畜禽养殖教育、娱乐休闲观光、低碳化养殖、牧业文化传播于一体,不仅提高了畜牧业经济,还促进了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在畜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多个现代生态畜牧旅游示范点,如三江源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海晏县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初,我国共培育国家级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点641 个,这些现代生态畜牧旅游示范点依据本地特色不断发展,有效推进了当地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以三江源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为例,自2021年底建成以来,示范点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规划下建成划区轮牧、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为主的生态畜牧旅游业,形成“牧户+合作社+企业+市场”全产业链,实现地方乡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是青海省最大饲草生产基地、青南地区重要饲草供应基地,依托优势区位与地域优势,建成了我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点,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整体共赢。预计到2025年,贵南县牦牛将饲养超过25万头,实现11万头以上牦牛出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部分地区结合当地产业特色,积极开发生态畜牧旅游产品,优化畜牧旅游业服务,有效推进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如黑龙江省通过打造农业科技研究-种子种苗-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与加工-农业观光的生态畜牧观光牧场,形成了多款生态畜牧旅游主题产品,如避暑游、湿地游、边境游、森林游等项目,使当地畜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黑龙江积极构建家庭生态畜牧旅游项目,打造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的“田园综合体”旅游项目,包括特色农家乐、畜牧旅游度假村、畜禽生态养殖场,为游客提供近距离接触并饲喂畜禽、参观畜禽制品加工过程和消费品尝等服务。河南洛阳生生乳业农牧庄园主营奶牛养殖、牧草种植与生态观光,已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该牧场采用国际一流进口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为游客提供近距离与奶牛接触、参观挤奶厅与乳品加工生产线、了解奶牛养殖全过程、动手制作奶制品、品尝新鲜牛奶等奶牛养殖相关服务;也可体验骑马、看动物表演、采摘等其他类型服务。总体而言,在乡村振兴赋能下,我国生态畜牧旅游产品与服务较为丰富,可有效促进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优势,打造特色化生态畜牧旅游区,助力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首先,农牧企业应利用地方特色生态环境,结合当地传说和生态旅游特点,提炼畜牧区域特色元素,对生态旅游文化、畜牧资源进行创造性组合,打造本地特色生态畜牧旅游区。如农牧企业可借鉴黑龙江奶牛休闲观光牧场建设经验,依托丹顶鹤故乡(扎龙自然保护区)建立飞鹤生态养殖场,使游客在接触现代化奶牛饲养过程和奶制品生产加工流水线,体验人工挤奶、奶粉制作等畜牧加工过程以及丹顶鹤观光服务。其次,地方政府可借鉴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经验,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好本地大规模畜牧村庄或优势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畜牧旅游小镇或旅游村。最后,特色化生态畜牧旅游区需深挖本地文化特点,根据本地特色文化制定旅游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旅游区内项目建设活动,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畜牧旅游区,促进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不能故步自封,需要发挥多行业多主体协同力量,在坚持整体经营理念前提下,推动生态畜牧旅游业融合发展。第一,以“生态旅游+畜牧产业”为质量提升重点,形成地区生态畜牧旅游业融合发展新引擎。政府部门和农牧企业应抓好“生态旅游+畜牧产业”质量,充分挖掘自然旅游文化资源,与现代畜牧业相结合,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畜牧业深度融合,推进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第二,加强生态畜牧旅游与传统产业融合,夯实生态畜牧旅游业融合发展基础。政府部门可与林业、金融、文化等传统产业深化合作,创新、优化工作机制,由旅游民政、财政、税务、市场监管、农工办、环保等部门协同建立地方生态畜牧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统筹推进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第三,加强生态畜牧旅游宣传推广,强化产业融合品牌效应。农牧企业可借助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工具打造宣传矩阵,通过生态畜牧旅游资源整合与多种渠道信息互动推广,强化产业融合品牌效应,推动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不能一成不变,要坚持合作、创新,借助数字技术工具,开发新型生态畜牧旅游产品。一是创新智慧生态畜牧旅游产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畜企业采用全套现代化、自动化设备,大力创新“智慧生态畜牧旅游”产品,实现畜牧养殖环境一键智能控制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性强的生态畜牧旅游服务。二是开发生态环保畜牧旅游产品。政府部门应依托地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借助抖音植入、游戏植入、电影植入等“互联网+”工具,开发集畜牧养殖、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生态畜牧旅游产品。同时,政府部门以绿色生态畜产品为基础,吸收当地农家菜、有机菜精华,开发生态畜牧膳食产品,为游客提供地方化生态畜牧旅游膳食产品。三是打造沉浸式体验生态畜牧旅游产品。农牧企业应从体验牧场生活着手,借用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设计动手体验、情感体验等的一系列产品,形成生态畜牧旅游产品线,通过提升游客认同感促进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是畜牧业发展的新方式、新思路、新途径,符合生态畜牧业创新发展与畜牧旅游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具备打破常规与产业融合的后发优势。乡村振兴视域下,立足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明确生态畜牧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采取针对性方法,切实推进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
具体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生态畜牧旅游业发展已初见成效,生态休闲畜牧旅游区已初步构建,现代生态畜牧旅游示范点逐渐增多,生态畜牧旅游产品与服务大幅升级,为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应结合乡村地方元素,打造特色化生态畜牧旅游区;坚持整体经营理念,推动生态畜牧旅游业融合发展;借助数字技术工具,开发新型生态畜牧旅游产品,借此推进生态畜牧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