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标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夯实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保障[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立足国情实际,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特色化粮食安全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我国粮食安全关注点逐渐向饲料安全和重要口粮供给安全转变。保障粮食安全,既要保证口粮安全,也要保证饲料安全[2-3]。据海关数据显示,尽管2022年全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由上年16 454 万t 降低至14 678 万t,但作为主要饲料品种的大豆进口占比由58.7%上升至62.0%。这一数据表明,改变我国既有饲料短缺阻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已刻不容缓。面对饲料安全日益严峻这一形势[4],我国农业农村部在2022 年8 月已提出“鼓励用粮的生产端企业节粮提效、缓解原料短期供需缺口和优化长期战略布局、鼓励饲料养殖企业实现节粮目标”三方面建议,以保障饲料供给安全。随后,2023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发展青贮饲料,推进秸秆养畜”“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上述政策的出台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饲料安全保障提供了宏观指引。
作为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范畴的民族复兴中彰显出重要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如何秉持国家关于保障饲料粮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指引,顺应饲料消费结构调整的新变化与新要求,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成为当前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面对这一形势,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研究视角,探究新时期下我国饲料安全保障的现实基础与使命任务,希冀保障饲料安全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现赋能。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立完善的饲料政策体系可以实现饲料稳定供给,是保障我国饲料安全的关键现实基础。就保障饲料供应的相关政策而言,2020 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增加青贮玉米种植,提高苜蓿、燕麦草等紧缺饲草自给率,开发利用杂交构树、饲料桑等新饲草资源”。该政策表明国家正通过多方努力减少我国饲料进口依赖,进而保证我国饲料供应安全。就保障饲料市场稳定的相关政策而言,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将符合条件的饲料养殖企业纳入稻谷饲用定向邀标竞价销售范围,并制定《饲料养殖企业参与稻谷饲用定向邀标竞价销售试点实施方案》。这利于加快超期储存最低收购价稻谷消化和饲料加工转化,满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内饲料养殖用粮需求。就保障饲料质量安全的相关政策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并出台了《2022年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2023年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总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已从保障饲料供应、饲料市场稳定、饲料质量安全方面对饲料政策体系进行完善,可为我国的饲料安全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安全保障强调升级生产方式,以落实食品安全为核心,全面提升养殖业的安全、高效、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实现养殖业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饲料生产已逐渐向工业化、规模化方向升级。就饲料生产工业化升级而言,传统饲料生产方式大多是依靠人工,难以保证饲料生产质量与品控的一致性。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生产方式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饲料品质。据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2016年与2017年全国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累计产量分别高达47.7 亿、48.8 亿台,2018 全国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累计产量降至22.0 亿台,此后全国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市场已近乎饱和,累计产量趋于稳定(见图1)。这充分表明饲料生产设备已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领域,促使饲料生产方式逐渐朝工业化方向升级。就饲料生产规模化升级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规模化饲料生产逐步成为饲料生产链的主要表现形式[5]。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1 月,中国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6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7.5%。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生产方式逐渐升级,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饲料生产环境、增强饲料生产可持续性,这是保障我国饲料粮安全的核心现实基础。
图1 2016—2021年中国饲料专用生产设备产量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行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发展对保障我国饲料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饲料行业市场化能够激发饲料企业的竞争意识,推动饲料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生产管理水平,这是保障饲料安全的重要现实基础。目前,我国饲料行业市场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企业数量增加。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生产企业数量增加是饲料行业市场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年产10 万t 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达到947 家,较2018 年增长286家。二是饲料粮价格波动逐渐减小。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行业市场化发展还表现为饲料价格波动逐渐减小。在我国饲料产业发展初期,饲料一度存在价格波动过大以及无序现象[6-7]。现如今,受市场价格制度的影响,饲料价格日渐趋于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1 月—11 月,饲料生产原材料平均价格指数为108.9,环比基本维持稳定,同比略有下降,表明饲料行业价格较为平稳。三是市场透明度逐渐提高,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市场高度透明是饲料行业市场化的重要标志。现阶段,行业协会和专业网站等渠道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布小麦、豆粕、玉米等饲料的价格与产量等信息,推动饲料市场逐渐透明,使投资者更容易理解市场变化趋势并及时调整决策。
绿色可持续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思想,旨在关注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打造生态化饲料生产模式已成为保障我国饲料安全的绿色使命[8]。具言之,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缺乏和生态恶化的压力越来越大[9-10]。如何减少饲料生产模式中的化学农药使用和化肥施用,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注重点。而打造生态化饲料生产模式,可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首先,生态化饲料生产模式强调生态平衡和生态循环,通过合理的耕作和施肥方式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有效避免化肥、农药残留对饲料安全的影响。其次,生态化饲料生产模式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饲料产量,通过提高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地生产力提升,从而实现饲料可持续发展。最后,生态化饲料生产模式依托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提高饲料生产效率和质量,为畜禽养殖提供优质的饲料保障。总的来说,打造生态化饲料生产模式利于促进饲料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饲料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促进饲料贸易国际化是保障我国饲料安全的贸易使命。一方面,饲料贸易国际化能够弥补国内饲料资源缺口。2020 年四川粮网发布在《我国粮食中长期供需形势与应对的政策建议》中表示,“预计2030年,玉米需求将超过3亿t,国内产需缺口将达到2 500万t以上”“大豆消费量也将继续增加,届时总需求量接近1.2亿t,进口量约在1亿t”。这充分彰显出饲料用粮需求强劲,体现粮食品种供求失衡格局将进一步加剧。于此背景下,通过国际贸易,我国可以从全球进口大豆、玉米等饲料,有效减轻我国饲料的需求压力,填补国内饲料资源缺口[2,11],为动物养殖提供充足的饲料保障。另一方面,饲料贸易国际化有利于提高国内存量饲料粮品质。饲料贸易国际化利于我国引进更加适合本土动物养殖的饲料资源,丰富国内存量饲料的品类[12-13]。同时,贸易国际化还有助于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产业合作,促进饲料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国内饲料的整体质量[14]。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保障我国饲料安全的产业使命[15]。一方面,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可推动饲料安全管理流程科学化与规范化。饲料生产涉及的数据若全部手工管理,会存在烦琐、冗余、易出错等缺陷,甚至可能导致饲料安全问题。而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整合与分析各种信息,精简饲料安全管理流程,充分提高饲料管理科学性[16]。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将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转换为系统化要求,对饲料生产全流程进行精细化监控,以提高饲料安全的可控性、可靠性和可预测性。另一方面,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可实现饲料安全管理问题精准溯源。当饲料出现安全问题,饲料企业可以迅速查清问题来源、影响批次以及波及范围,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而饲料企业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饲料信息追溯能力,实时监控饲料生产全过程,及时准确地锁定问题源头[17-19],为后续处置提供有效依据。总的来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饲料企业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方法,建立数字化追溯体系,实现智能化风险预警,全方面提升饲料行业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透明度和精准性。
在我国饲料消费量日益扩增的当下,想要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饲料安全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生态化饲料生产模式、饲料贸易国际化、饲料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等使命任务的深耕。在这一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应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从政策端、供需端、技术端持续发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饲料安全保障保驾护航。
粮食生产政策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饲料安全保障的重要方式,具体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出发,着力推进饲料粮安全保障。宏观层面,完善粮食生产补贴与奖励机制。一是地方政府应针对玉米、大豆等主要饲料作物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并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相关作物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地方政府应划拨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以支撑饲料新技术引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培训等欠缺领域的产业发展。微观层面,实施个性化资金利用方式。其一,地方政府应制定涉农粮食补贴资金统筹整合方案,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等多种资金补贴政策统一划分为规模种粮户补贴,以对规模生产经济主体进行便利化直补。其二,在初次资金补贴后,地方政府应实行动态粮食综合直补方式,为种粮大户提供奖励性补助的同时,按照饲料生产数量进行二次补贴,以进一步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以保障饲料生产安全。
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背景下,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持续保障我国饲料安全,进而稳步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极为重要的任务。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可通过推动饲料结构调整,渐次转变粮食安全观,为实现饲料安全保障助力赋能。宏观层面,国家应引导生产者改变对饲料作物“口粮”的片面认知,大力优化当前粮食产需供给错配的结构性问题,继而助力饲料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需供给平衡发展。同时,应降低豆粕、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料进口占比,转而提高大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在饲料配比结构中的比重,以减少对大宗饲料原料进口的依赖。微观层面,地方政府应重点研判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饲料短缺与口粮过剩这一实际阻滞,加快填补空白领域。一方面应围绕地方水土人文与饲料需求实际,增加多元、优质的饲料产品供给,鼓励农民及企业种植填补饲料领域空白的新兴饲料品种。另一方面,在稳定地方畜牧业发展既有基础上,建设区域饲料产业带,以优化域内饲料生产生态发展布局。同时,因地制宜增加单位亩产,秉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战略目标,渐次助力饲料安全保障体系高效发展。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饲料生产技术创新提升资源利用率与产品竞争力,有助于拓宽饲料产业发展潜力,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第一,地方政府可扩大招商引资范围,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加速推进商业化育种技术创新。同时,应完善饲料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培育饲料领域种业市场,以更好地为饲料安全发展提供环境土壤。第二,科研机构可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基础上,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对饲料粮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投入,进而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解决“卡脖子”问题,保障我国饲料安全。第三,相关部门可建立饲料粮食作物自然灾害风险预警机制,以减少生物灾害、气象灾害以及地质灾害对饲料作物的影响,提升种植户防灾避灾能力。第四,科研机构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饲料生产服务、管理以及经营决策方式,加大高标准农田技术、水利、服务等投入力度,以促进饲料生产的绿色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如何保障饲料安全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生产方式逐渐升级、政策日趋完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保障我国饲料安全的现实基础。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应牢记打造生态化饲料生产模式、推动饲料贸易国际化、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使命任务,从政策端优化落实粮食生产政策,从供需端推动调整饲料结构,从技术端加速创新饲料生产技术,以在保障我国饲料安全的同时,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