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means算法和TOPSIS模型的陇东旱区大豆品种饲用性能评价

2023-07-12 09:31耿智广张金霞李世恩施海娜岳耀敬
饲料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结荚饲草籽粒

耿智广 张金霞 李 峰 李世恩 施海娜 岳耀敬

(1.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庆阳 745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50)

黄土高原陇东地区饲草来源主要以紫花苜蓿和作物秸秆为主,存在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问题[1]。此外,该地区属雨养农业区,年季间降水差异较大,牧草的产量难以达到稳定水平[2]。因此,开发新的优质饲草资源、增加饲草储备量是实现当地畜牧业高产优质的必经之路[3]。粗蛋白含量越高代表牧草品质越高[4],大豆富含植物蛋白是种植优质青贮饲料的可选作物[5],具有良好的饲用潜力[6-7]。大豆植株蛋白质含量随着植株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鼓粒期前粗蛋白含量达22%,明显高于玉米或高粱[8]。大豆中的粗脂肪含量高达12.6%,而苜蓿中的粗脂肪含量仅为2%[9]。饲草中粗脂肪含量高可增加泌乳奶牛的产奶量[10]。

本研究从我国不同生态区引进大豆品种,通过对其饲草生产性能指标的测定与综合评价,探索大豆作饲草利用的可行性,从中筛选出一批适应性强、产草量高的大豆品种,以丰富黄土高原陇东旱区一年生豆科饲草品种,为当地畜草业发展提供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21 年引进牧用大豆、籽粒大豆、油用大豆三个类型14 个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参试大豆品种名称及来源见表1。

表1 参试大豆品种名称及来源

1.2 试验地点及土壤状况

试验地位于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盛科研基地(35°25'N,107°48')。该地海拔1 170 m,年平均温度8.9 ℃,年日照时数2 449.2 h,无霜期165 d,年降水量600 mm左右,属西北半湿润偏旱区。土壤为黑垆土,有机质含量11.4g/kg,全氮0.94 mg/kg,碱解氮87 mg/kg,速效磷12 mg/kg,速效钾230 mg/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播种密度6 000株/667 m2。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生育期

出苗期:全区发芽出土高约3 cm 的穴数达50%的日期。

分枝期:全区50%的植株在叶腋内长出分枝腋芽长达2厘米左右的日期。

初花期:全区50%的植株出现花朵的日期。

结荚期:全区50%的植株出现荚果的日期。

种子成熟期:叶片转黄脱落。

1.4.2 农艺性状

株高:结荚初期每个小区随机取5 穴,测量从地表至主茎顶端的高度,取平均值。

分枝数:结荚初期每个小区随机取5 穴,统计株数及分枝数,取平均值。

单株叶片数:结荚初期每个小区随机取10株,统计每株叶片数,取平均值。

单株荚果数:籽料成熟期每个小区随机取10株,统计每株荚果数,取平均值。

单株籽粒数:籽粒成熟期每个小区随机取10株,统计其每株籽粒数,取平均值。

籽粒产量:籽粒成熟期每个小区随机取3个2 m的样段齐地刈割,脱粒晒干并称重,估算小区籽粒产量。

鲜草产量:结荚初期每个小区随机取3个2 m的样段齐地刈割,称鲜重算小区产量,并折算成公顷产量。

1.4.3 饲用价值综合评价

采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步骤如下[11-13]:

(1)设有n个处理,m个性状,建立评价决策矩阵A。

(2) 由矩阵A 构造规范化的决策矩阵Z',其元素为Z'ij。

式中:Z′ij为决策矩阵Z'的元素;fij为决策矩阵A 的元素。

(3)构造规范化的加权决策矩阵Z,其元素为Zij。

式中:Wj为每一指标的加权系数。

(4)确定正理想解Z+与负理想解Z-。

嘉兴和绍兴各有1处景观得到康、乾二帝的偏爱,烟雨楼在避暑山庄中仿建,兰亭在紫禁城、清漪园、圆明园、西苑和避暑山庄等多处皇家园林中仿建。

(5)计算各处理与理想解的相近度。

与正理想解的相近度S+i按式(6)计算。

与负理想解的相近度S-i按式(7)计算。

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按式(8)计算。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进行整理,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LSD 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表示,P<0.05 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大豆品种生育期(见表2)

表2 参试大豆品种生育期 单位:mm/dd

由表2 可知,D1、D2,D3、D4、D5、D7、D11 从出苗到结荚期的周期较长,初花期均在8月1日以后,结荚期在8 月底9 月初,持绿性好。D3、D4、D5 长势好、持绿期长,但种子不能成熟。其他品种生育期较早,其中D13、D14在8月中旬叶片就开始枯黄脱落。

2.2 参试大豆品种的鲜草产量及产量因子结果(见表3)

表3 参试大豆品种的鲜草产量及产量因子结果

由表3 可知,两个饲用品种D1、D2 的株高达到212.33、218.07 cm,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他大豆品种中,D8、D10 株高达到160.93、160.00 cm,其次是D3、D9,分别达到159.00、155.60 cm。D2 产量最高达5 620.6 kg/667 m2,D1 产量4 586.7 kg/667 m2,居第二位,这两个品种其单株叶片数、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除D1、D2外,产量最优的依次是D4产量为3 710.7 g/667 m2,D5 产量3 464.0 kg/667 m2,D6产量3 350.6 kg/667 m2,D3产量3 223.8 kg/667 m2,D7产量3 214.9 kg/667 m2。除D1、D2 外,分枝数较多的品种是D6、D7,均在5 个以上。叶片数较多的品种是D4、D6、D7。

2.3 参试大豆品种的饲草生产性能综合评价分析(见表4)

表4 参试大豆品种的饲草生产性能综合评价分析

由表4 可知,95%大豆的籽粒归圆,豆荚内籽粒有晃动感。

2.4 K-means聚类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K-means聚类分析结果

采用K-means 算法对14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类别设定为3 类,迭代次数为20,期望找出综合指标能够满足饲草生产的较优的类。

由表5可知,14个品种共分为3类,第1类D1、D2,第2类D3、D4、D5、D7,其他品种归为第3类。

将14个成员聚成3类,K-means聚类分析方差见表6。8个评价指标中除分枝数外,其余7个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表明选中的聚类最大化的差别主要来自这7 个指标。

表6 K-means 聚类分析方差

2.5 TOPSIS分析结果

TOPSIS分析根据表4的8项指标建立评价决策矩阵A。再由矩阵A算出规范化矩阵Z‘。

权重向量以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其WT={0.10 0.05 0.15 0.15 0.15 0.10 0.05 0.25},得到规范后的加权矩阵Z,由矩阵Z确定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

计算各品种的S+i、S-i和Ci,结果见表7。

表7 S+i 值、S-i 值和Ci值及排序

由表7 可知,CD2>CD1>CD4>CD5>CD6>CD7>CD13>CD3>CD12>CD10>CD8>CD14>CD11>CD9。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排序结果即是TOPSIS综合评价结果。

2.6 综合评价较高的4 个大豆品种营养及相对饲料价值(见表8)

表8 综合评价较高的4个大豆品种营养及相对饲喂价值

使用TOPSIS 法综合分析排序,D2、D1、D4、D5、D6、D7是依次排在前6的品种,而聚类分析中具有较高饲草生产能力的品种D3 不在其中,D7 也排在了D6 之后,因此选取TOPSIS法评价前4的品种,并对其营养及相对饲喂价值等指标进行测定。

由表8 可知,D2、D1、D4、D5 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3%、17.9%、19.3%、18.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41.32%~45.76%,粗脂肪含量在4%以上,D4的相对饲喂价值达到143.50,相对饲喂品质达到151.0。

3 讨论

3.1 参试大豆品种的生育时期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从营养价值的角度选择,最佳的一年生饲草作物是大豆、豌豆和箭筈豌豆[14]。大豆是全株高蛋白的豆科作物,饲用大豆的最适收获期为结荚初期,此时生产性能最佳[15]。大豆生育期与产量呈正相关,也是影响粗饲料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16]。大豆叶片部分所含的粗蛋白较其茎秆部分多,而粗纤维的含量较其茎秆部分少,故粗饲料叶片部分的营养品质较其茎秆部分高[17]。本试验中,D1、D2,D3、D4、D5、D7、D11 在从出苗到结荚期的周期较长,结荚期在8月底9月初,叶片量较高,持绿性好,具有饲草生产潜力,且结荚期与青贮玉收贮期一致,方便与再贮玉米混合收贮,以生产优质饲草。

3.2 参试大豆品种产量及产量因子分析

本试验参试品种中,两个牧用豆D2 和D1 品种对试验区的气候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两个饲用牧草品种株高(主茎长)达到2 m 以上,且分枝多、叶量丰富,产量分别为5 620.6、4 586.7 kg/667 m2,居参试品种前2位,可引进并用于生产饲草。但其缺点为茎是匍匐型,具有攀缘性,生长后期相互缠绕,给收获造成一定的困难。其他品种产量依次是D4、D5、D6,产量分别达到了3 710.7、3 464.0、3 450.6 kg/667 m2。D8、D10 株高达到1.6 m,其次是D3、D9,在1.5 m以上;分枝数较多的品种是D6、D7,均在5 个以上;叶片数较多的品种是D4、D6、D7。但这些单项属性突出的品种并不意味着是最适宜的品种,也不能从这些数据准确推断哪几个品种适宜生产饲草,只有评价出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才适合推广应用。

3.3 参试大豆品种饲草生产性能综合评价分析

选定了与饲草生产有关的8 个指标,用K-means 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类别设定为3 类,迭代次数为20,期望找出综合指标能满足饲草生产较优的类,K-means 聚类算法是通过对比数据的关联程度,将其聚集成类,同一类里的元素相似性较大,但不同类别相似性较小[18]。14 个品种聚为3 类,第1 类D1、D2,第2 类D3、D4、D5、D7,其他品种归为第3 类。两个饲用品种被归为一类,第二类均具有一定的饲草生产能力的籽用大豆品种,但不能决定哪个品种最优。K-means 算法简单、收敛速度快,但得到的结果是局部最优,而不是全局最优解,聚类准则单一,不能综合考虑每个类内样本的相似性[19]。为了进一步了解14 个品种的饲草生产性能,用TOPSIS法进行了综合分析。TOPSIS法是一种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20-21]。经综合分析排序得CD2>CD1>CD4>CD5>CD6>CD7为排在前6 的品种,而聚类分析中具有较高饲草生产能力的品种D3不在其中,D7也排在了D6之后。所以针对这3 个品种的饲草生产能力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3.4 筛选出的饲用大豆的营养及相对饲料价值分析

评价选出的D2、D1、D4、D5 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3%、17.9%、19.3%、18.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41.32%~45.76%,粗脂肪含量在4%以上,D4的相对饲喂价值达到143.50,相对饲料品质达到151.0。如按中国畜牧业协会苜蓿干草质量分级标准,这4 个品种均相当于苜蓿二级标准[22]。且钙含量远高于豆粕[23],其干草可用作为反刍动物粗饲料[24-25],也可用作为奶牛的青绿饲料和青贮饲料[26]。

4 结论

经综合分析评价,两个牧用豆D1 和D2 对试验区的气候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相对饲喂价值分别为143.5、135.75;籽粒大豆中可用作生产饲草的品种为D4、D5,相对饲料价值分别为151.0、143.5。4 个品种均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结荚饲草籽粒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架豆角结荚期如何科学管理
商麦1619 籽粒灌浆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