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玫
【摘 要】在新时期,人们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在过去人们认为心理问题只会出现在成人身上,但實际上,儿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越来越多,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加以重视,并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健康学习、快乐成长。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239—03
基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教师,不仅需要落实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当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表达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关注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学会调节心理正确面对各种问题,这对促进学生未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体验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去引导。通过适当拓展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有趣。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已不是个例,它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在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兴趣不浓厚,一些学生受到家庭、学校以及个人交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消极情绪[1]。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通过不断引导和教育消除学生在成长路上的障碍,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增强学生的活力,使其情绪高涨。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分析
(一)尊重学生主体原则
在新时期,教师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主体地位,在掌握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通过阅读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独特想法,并对其进行鼓励和纠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循序渐进原则
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心理健康教学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不断教学和引导,从而丰富学生的见解,完善学生的心理认知。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小学生在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一步一步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性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自身心理发展水平出发,采用不同的交易方式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现状
(一)融合方法单一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很多教师接受了这一教学理念,但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却比较传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不能灵活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即兴发挥,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很坚强地过渡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这种单一的融合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欲望不强[2]。一些教师仅仅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总结,找出文章中的答案然后由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这样其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缺乏对学生深入思考的引导,使得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二)语文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不紧密
很多教师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语文教学就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使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并获得高分。这种教学思想让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加上在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任务重、课堂教学时间短,这也使得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是点到为止,没有对其进行深度融合。甚至很多教师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语文教学范畴,而是与道德与法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干部对于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重视程度不够。在语文考试方面,也主要是以语文知识为主,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使教师融合意识不强、融合动力不足,这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落后的因素[3]。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探究意识。通过将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特点,并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结合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并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此外,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按照设计目标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高效学习。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朗诵为学生创造互动机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法进行场景展示,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阅读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如通过对草的颜色进行解析,让学生了解即使同一片草地在不同时期也会有颜色这样的变化,而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阶段其性格特点也会发生变化。通过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启蒙教育。
(二)挖掘阅读文本、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课文很多都是出于名家名篇,有着丰富的情感色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挖掘文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包括寓言故事、记叙文、诗歌、散文,这些课文都包含着心理健康相关内容[4]。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并将其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解诗歌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意见,让学生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对诗歌内涵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或者在教学《自相矛盾》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矛盾的现象?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体悟到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张,否则到最后就很难自圆其说成为别人的笑柄。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加深学生的思想感悟,让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发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学习能力存在不足,而要想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时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课文题目中只有一个作者写只有一个最想强调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以激发学生的主观感受,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有趣。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外阅读中
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也需要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获取更多心理健康知识的意识,使其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关注文本所表现出来的健康思想。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主题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排解学习压力释放不良思想,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书籍推荐给学生,例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学会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把握挫折素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困难
小学生虽然心理比较简单,但是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出现不良心理和负面情绪,而且他们没有接受过锻炼抗压能力不足,缺少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把握文章内容挖掘挫折教育素材,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学会迎难而上[5]。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挫折描写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培养不怕困难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面对困难时要不断激励自己,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并树立长远目标和理想。通过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以及教育学生当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选择的正确做法,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坚强。
(二)分析人物形象,解析作者传达的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度剖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这样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包括一些童话故事,这些文章对学生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而且很多文本中主人公都具有优秀的品质,通过对主人公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例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中的主人公是鲁滨逊。他被迫漂流到一个没有人烟的荒岛上,在那里生活了25年。通过讲解鲁滨逊的励志行动和生活让学生学会直面挑战,通过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和主要事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始终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在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也要学会坚强、保持乐观,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三)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通过兴趣化阅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当学生具有较為浓厚的阅读兴趣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故事大会、阅读讨论会,让学生谈谈阅读与心理健康知识和经验。在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避免心理问题。
(四)抓住学生阅读心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是通过从文字符号中提取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掌握学生的阅读心理,并在阅读教学中灵活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引导学生构建出新的知识结构,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发展。基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主要停留在阅读感知阶段,因此教师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理解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发学生想象并加深对文本教材的理解。在阅读表达阶段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并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不断鼓励让学生放下心理压力,避免因为缺乏而不敢表达的现象。通过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在鉴赏评判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并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关毓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9(19).
[2]任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18).
[3]周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空中美语,2021(6).
[4]黎昌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外交流,2021(2).
[5]李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