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探析

2023-07-12 06:57杨超张军
经济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育人

杨超 张军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动能与智力支持,加快了网络育人时代的到来,拓展了高校思政育人的空间;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教育对象到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为高校育人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政育人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認识新媒体带来的优势,不断创新发展网络思政育人;同时,又要有效规避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形势下的新发展。文章立足新媒体时代,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解决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校网络思政 育人

中图分类号:F062.5;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033-03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网络、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网络,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并能使用户之间进行互动的一种传播形态的媒介总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立足新媒体时代的趋势,将新媒体的特点与大学生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有效的一面,限制并消除其消极失范的一面,进而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固有模式提供了路径,不仅推动了网络化校园建设,而且开启了智慧化育人模式,给高校思政育人提供了新方案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教育对象变化带来的挑战

作为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见证者的大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通过新媒体进行学习、娱乐、社交、休闲等活动,这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冲击和影响,甚至有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在学习方式上,相较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教育,他们更乐于通过新媒体主动获取知识。但新媒体使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变的复杂化,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碎片化,使得教育教学难度大大增加。在思想认知上,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的重要时期,知识储备不够,心智尚未成熟。道德价值判断能力较弱,处于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的阶段。

同时,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着海量良莠参杂的信息,又由于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鉴别分析能力不足,导致面对各类信息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甄别。所以,对于处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来说,加强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育内容变化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具有丰富性、即时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更新和完善现阶段的教育内容有助于提升育人质量。

新媒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内容主要来源是教材,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经验,这限制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前沿的教育素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将丰富的教育素材转换为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内容,使丰富的新媒体资源真正为教育者所用。

新媒体使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极快。由于在教育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传统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的更新速度上相对较慢,教育时效性难以得到保证。新媒体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更新速度上不足的缺点,让教育者可以结合当下热点更新教育内容,更符合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习惯接收新媒体所带来的即时性信息的特点。

新媒体使教育内容更具广泛性。新媒体创设了更加广阔的信息获取途径,新颖的信息获取方式,丰富多样的信息传播平台,更易获得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大学生选择。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使信息覆盖面更广,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为大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重新获得大学生的认可。

(三)教育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下,具有丰富性、即时性、广泛性特点的网络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从相对封闭逐步转向开放多元。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加,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泛滥的现象,这为高校育人工作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

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信息传递时空受限的问题,减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但与此同时,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信息混杂、传播无序、管理困难等新问题层出不穷,教育环境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新媒体所创造的虚拟环境,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这大大增加信息管控难度,导致网络乱象四处丛生。比如,网络推手出于赚钱的需要,通过捏造和歪曲事实以获取关注度;网络黄赌毒、网络诈骗甚嚣尘上;还包括一些境外势力将西方的价值观经过刻意的打扮隐藏在网络信息之中,借助网络平台广泛传播,极易使思想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意识混乱,身心发展受到不良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高校网络育人平台的逐步建设与运行,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体做到扬长避短、兴利抑弊,抓住网络思政育人发展机会,不断完善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对网络思政育人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一些高校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部分教育工作者不能正确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甚至于存在着偏见,认为在引导大学生思想方面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网络思政育人模式产生抵触,使得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率极低,导致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陷入发展的瓶颈。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适应并初步尝试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但囿于各种条件限制,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网络思政育人落到实处,只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从而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迟缓,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无法适应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上的需求。

究其原因,高校还是在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正确研判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认知规律和知识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在网络思政育人模式上缺少深入探究精神,采用的教育形式大学生早已熟念于心,导致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抑或是作秀,抑或是走过场的现象,使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得不到充分体现,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不明显。

(二)新媒体平台的思政育人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在一些已经开始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高校,当前还没有将学校内部的多种新媒体平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得这些平台在网络思政育人功能方面,缺乏统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充分体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现有教育合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育人过程中还不能构建起目标一致而又各具特色的网络思政育人模式。

高校在各类平台的类型特点和作用规律方面缺少研究,在平台的思政功能的开发和建设上还缺少专业人员。作为参与高校思政育人环节的各级部门,如党委、学生处、宣传部、思想政治科、专业思政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部门,在现阶段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信息共享和交流渠道不畅通,没有建立起上下一盘棋的教育合作机制。所有这些现状和问题的存在,导致学校新媒体平台的网络思政育人功能不强,育人的实效性较弱。

虽然部分高校相继运用新媒体建立了网络思政育人平台,但高校在新媒体平台的信息监管、问题反馈、网络舆情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处理机制,以及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经验。当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不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以抵制虚假新闻,打破网络谣言,保证网络空间清朗,确保高校大学生在稳定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三)网络思政育人队伍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者要保持客观的态度面对新媒体给教育工作带来了的影响,认识到打造一支“政治强、会操作、素质高”的网络思政育人队伍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强劲动力。

首先,网络思政育人队伍的理论素质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理论、筑牢思想、坚定信念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工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刻的思想意识、坚定的政治立场成为能否有效发挥思政育人功效的关键。然而,纵观一些高校网络思政队伍的组建,存在着专业人员的非专业化问题。他们中有的非专业出身,不具备专业的学识背景,有的是兼职的,甚至有的是学生身份,距离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的目标要求尚存明显的差距。

其次,网络思政育人队伍在新媒体使用方面有待提高。随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技能要求也不断提升。由于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新媒体技能培训,缺乏运用新媒体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意识,导致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

最后,网络思政育人队伍的新媒体工作经验不足。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新媒体平台更新速度极快,当前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还处于探索建设阶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不断更新变化的新媒体环境尚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适应。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话语的特点规律、内容形式还不能全面準确把握,导致网络思政育人的话语体系没有得到科学的构建,网络思政话语权实现度较低,束缚了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进步。

三、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对策分析

全国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各地高校在建设使用中都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在不断改革中完善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在与时俱进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期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效果。

(一)筑牢网络思政育人阵地意识

网络思政育人模式作为新媒体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新突破,其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成效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必须着眼于继承传统育人模式的优势,利用好网络资源,发挥网络思政的育人功效,将网络育人理念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网络化育人程度,筑牢网络思政育人阵地。

首先,高校应积极搭建本校的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开发利用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建立大学生喜爱平台的官方账号,通过“两微一端”等媒体平台丰富性、即时性和广泛性的多重优势,形成校园网络思政新媒体矩阵,降低教育主客体之间交流的难度,避免缺乏互动的教育模式,通过校园网络思政新媒体矩阵正面积极地引导学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牢牢占领网络思政阵地。

其次,高校要健全信息监管机制。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思想意识不强、理想信念薄弱,导致在通过新媒体实施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新媒体平台中传播的不良信息容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受到欺骗和诱惑,特别容易受到西方国家文化、政治、社会价值观领域渗透的影响,使大学生思想消极并容易误入歧途。高校还需提升对新媒体信息监管的强度,并采取相应手段对信息进行筛查及处理,通过净化网络传播的信息,来为网络思政育人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教育环境。

最后,发挥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的实效性。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借助新媒体平台,转化为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融合新媒体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大学生生活中,迎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满足大学生对多种学习方式的需求。这样一方面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的局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间和地点上提供更多选择。

(二)构建网络思政育人特色模式

新媒体具有即点即用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工作者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推进线上线下教育交叉融合,延续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创新网络思政育人特色模式。

拓展网络育人平台。高校要打造符合大学生发展需求与新媒体特点的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积极开发主流的新媒体,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主流教育平台,包括中国教育在线、智慧树、大学生慕课(MOOC)等。借助这些平台的功能,推进线上线下教学相长,构建听说读写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一维向多维的拓展。

丰富思政育人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坚定政治信仰、培养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根据地区、年级和专业的差异,划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层次,建设适应学生多种学习需求的教育内容。同时,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推进课程与思政的互融,推动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深度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是只靠一个部门就能实现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合力还处在初步融合阶段,高校应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学生处、宣传部、思想政治科、专业思政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参与下,整合校内多种教育资源,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推进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建设各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避免各做各事、信息闭塞的状况,突显教育合力的优势,促进网络思政育人的长效发展。

(三)打造专业化的网络思政育人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网络思政育人队伍是确保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

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应注重理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要具有鲜明的政治信仰、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先进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带到大学生中去,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获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从而能够应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危机,抵制不良思想渗透,准确把握高校思政工作方向。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更新知识结构。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接触的信息几乎都是最前沿的,这就要求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身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契合大学生的教育期待和接受愿望,激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高校要定期组织开展新媒体技术培训。提升网络思政育人队伍对新媒体价值的认识,通过培训使他们熟练使用新媒体发布教育资源。鼓励他们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探索,激发他们运用新媒体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活力,探索开发新媒体技术创新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思政育人的优势,不断提升网络思政队伍的新媒体素养。

结语

在新媒体已经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方向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来应对育人工作中的机遇与挑战。网络思政育人不是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加法,而是推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果的“推进器”,顺应时代这一发展趋势,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二者的优势,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解决当前高校面临的问题,推动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取得实质成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JY2—23)。]

参考文献:

[1] 孔薪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觀察,2021,10(46):50-52.

[2] 张志祥,王茜.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变与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9,43(11):89-92.

[3] 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01).

[4] 张策,张耀元.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原则及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8):60-65.

[5] 李洁.“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0(02):70-72.

[6] 刘明海.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浅析[J].建与思想教育,2015(07):59-61.

[7] 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05):151-157.

[8]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杨超(1999—),男,黑龙江省绥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张军(1969—),男,黑龙江省佳木斯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