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园,杨爱娟,徐雅,孙智航,毛剑波,程可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由于胎儿视网膜血管未发育完全,早产后吸氧,过早的暴露在高氧环境中,视网膜周边血管收缩,诱导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从而引起眼内的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症状[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上升,因此ROP 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2]。ROP的发生会对早产儿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病情处于Ⅰ期及Ⅱ期可逐渐恢复,部分处于Ⅲ期及以上者则会引起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对患儿的心理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由于ROP 病情进展迅速,有效治疗窗口期短,因此在早产儿出生后立即进行筛查、诊断与治疗及为重要。在早期对部分诱发ROP 的可控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有效控制,对于降低ROP 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2020 年7 月至2022 年1 月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NICU科行眼底筛查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ROP 发病情况及引发ROP 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7 月至2022 年1 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进行早产儿眼底检查的胎龄≤34 周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共100 例。于出生后4 ~6 周或矫正胎龄31 ~32 周进行首筛并随访至纠正胎龄44 周。均由同一医生使用Retcam3 系统对新生儿眼底进行全方位筛查,各新生儿家长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临床资料缺失,失访及死亡的新生儿。本研究经永康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YFB2020LS016)。
1.2 方法 ROP筛查方式参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 年)》要求进行,直至随访终止。新生儿检测前2 h 禁食、禁饮,检查前1 ~2 h 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参天制药株式会社,进口注册证号H20020245,10 ml/支:含托吡卡胺50 mg 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50 mg)滴眼散瞳,1 滴/次,10 min/次,共滴4 次,滴眼结束后压迫新生儿泪囊区域。待瞳孔完全散大后换位仰卧位,使用开睑器适当撑开新生儿眼睑,涂氧氟沙星眼膏(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77),采用美国Clarity 公司生产的Retcam 3 检查新生儿双目眼底,手持镜头接触角膜照相,尽量由同一眼科医师检查,检查结束后3天内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38,5 ml∶15 mg)滴眼,避免出现感染。
1.3 观察指标(1)统计研究期间早产儿ROP检出率,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期[3]。(2)收集新生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胎龄、体质量增长率、吸氧时间、有创通气、贫血情况、输血史及并发感染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3)ROP 的诊断标准:Ⅰ期:周边无血管区与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末梢之间出现白色分界线;Ⅱ期:分界线增宽、增高、隆起呈脊样改变;Ⅲ期:新生血管扩张增值在脊样线上,有纤维组织增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眼底筛查结果 100 例中眼底筛查出ROP 21例,发病率为21.00%,其中Ⅰ期12 例,Ⅱ期6 例,Ⅲ期3 例。
2.2 ROP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治疗、输血、NRDS 及并发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 例
2.3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 ~6 周体质量增长率比较无ROP 组出生后2 ~3 周的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ROP 组(均P <0.05),两组4 ~6 周的体质量增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 ~6 周体质量增长率
2.4 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率对ROP 的诊断价值以两组早产儿第2 周的体质量增长率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率诊断ROP 的最佳阈值为18.50%,其曲线下面积为0.719,敏感度为0.532,特异度为0.857,约登指数为0.389(P <0.05,95%CI:0.604 ~0.835),见图1。
图1 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率对ROP 的诊断价值
2.5 ROP 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将两组早产儿第2 周体质量增长率>18.50%的纳入体质量增长率高组,低于18.50%的纳入体质量增长率低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0 周、出生质量<1 000 g、吸氧治疗以及体质量增长率低为ROP 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见表3。
表3 ROP 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ROP 是一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常发生于早产儿,病情严重者或将导致失明。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早产儿成活率逐年提高[4]。同时由于国家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增加、早产儿的数量增加,ROP 的发生率及致盲人数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5]。顾文婷等[6]研究发现,早产儿ROP 发病率10%~21%,且呈逐年增长趋势。本文ROP 发病率为21.00%,相对较高,由于本研究纳入对象为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 kg的患儿,胎龄及体质量均相对较小导致ROP 的检出率升高。
目前ROP 的发病机制尚未明晰,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以及吸氧是导致ROP 的危险因素。人体视网膜的发育依赖血管生成,但在胚胎早期血管尚未生成。胎儿发育至16 周时,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多种促生长因子,刺激视网膜血管网发展。36 周时,视网膜血管发育至鼻侧,40 周时完全发育。早产儿视网膜可能不成熟,抗性低,风险更大[7]。而早产儿由于视网膜发育不完全,对高氧环境敏感,出生后暴露在高氧环境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胰岛素生长因子等产生及释放受到抑制,视网膜血管周边发展过程中断、生长停滞。同时由于周边视网膜代谢旺盛,氧需求量大,导致周边视网膜细胞释放相应的促生长因子,但后血管与无血管区无法实现氧气输送,使增殖血管杂乱植入玻璃体内,造成视神经的牵拉。在该过程中可能触发其他的应激源,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的损伤及凋亡使得视网膜毛细血管收缩。因此,早产儿出生后的呼吸窘迫及吸氧治疗为导致ROP的高危因素。除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以及吸氧外,多项研究表明,ROP 的发生与是否输血、酸中毒、并发感染、母乳喂养及多胎等均具有相关性[8]。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治疗、输血、NRDS、并发感染及体质量增长率低对ROP 有影响,且胎龄<30 周、出生体质量<1 000 g 及吸氧治疗为ROP 的危险因素(均P<0.05),与已有研究相符。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早产儿出生后体质量的增长速率是ROP 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周真宝等[9]研究发现,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出生后2 周体质量增长速率与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在出生后的2 周内,日平均体质量增加低于4.14g,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将增加。同时MCCauley等[10]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的4 周内,早产儿的体质量日增长低于23g 的发生严重ROP 的风险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无ROP 组出生后2 ~3 周的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ROP组。表明在出生后的2 ~3 周内,早产儿的体质量增长率越高,ROP 的发生率越低。同时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率低为ROP 的危险因素(P <0.05)。
综上所述,本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与患儿的胎龄过小、出生体质量过轻、吸氧以及体质量增长率低密切相关。对了解本院早产儿ROP 的发病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研究仍存在不足,本研究收集的临床资料未包括患儿的营养状况,未能排除出生后营养等因素对患儿体质量的影响,同时本研究病例较少,干扰因素对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影响较大,之后需扩大研究样本量,减少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