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的影响研究

2023-07-11 12:18崔荣张姝吴丽英付琳张思宁
系统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心率疗法心功能

崔荣,张姝,吴丽英,付琳,张思宁

黑龙江省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心力衰竭主要指的是心功能不全,如果该疾病病程超过3 个月,则被称为慢性心力衰竭。患上该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本身就有急性心力衰竭,且没有及时治疗,或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等器质性心脏疾病所造成的[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症状主要为肝脏显著增大、双膝下肢弥漫性水肿、腹腔积液,在爬楼梯和跑步的时候会呼吸困难。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治疗合并症等为主[2]。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需长期卧床治疗,不利于患者预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关研究指出,运动耐力锻炼方法可直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身的多种运动适应能力,如提高运动的耐力速度和增加恢复运动时间等,可达到显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2020年1 月—2022年12 月黑龙江省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探讨运动康复疗法对心率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龄54~79 岁,平均(66.57±3.43)岁。康复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50~81 岁,平均(65.57±4.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对本研究方案做出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3],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②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vy Artillery, 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签订相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极差无法配合研究者;②合并全身多种器官功能不全者;③患有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者;④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患者需按照慢性左心衰治疗的常规治疗原则,实施强心剂利尿-利尿-扩通微血管联合治疗,即包括连续使用的长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 受体阻滞剂、醛固醇受体拮抗剂等一系列药物治疗。共持续治疗30 d。

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入院后第1 天,患者NYHA 心功能评估为Ⅳ级时,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待其病情完全稳定后,协助卧床患者继续进行在床上被动功能活动,包括活动肢体关节和上下翻身,预防其关节功能进行性丧失,活动时间通常为30 min/次,2 次/d。第3~4 天,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步好转,可酌情指导辅助患者进行上半身主动运动,协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腿部的主动运动,按照腿部-上踝关节-上膝部关节先后顺序进行训练,10~15 min/次。第5~6 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上半身的主动运动,按照身体从胸部-左右肩部-整体上肢先后顺序进行训练,10~20 min/次。第7~8 天,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可尝试协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坐卧于软沙发上或直背的长椅上,10~30 min/次,1~2 次/d 即可,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下床时间。在第9~10 天,患者根据NYHA 心功能被判定为Ⅲ级时,可适当地做轻度的体操,指导患者按照规定步骤活动肩颈、活动双足上肢,10 min/次。第11 天,随着患者病情进展的持续性改善,可酌情指导其在床边进行站立行走和平地行走等步行活动,每次在床边站立行走100~200 m,运动总时间为10 min 左右,1 次/d 即可。第12 天,指导该患者在平地步行大约500 m 或上、下楼各一层,运动总时间大约10 min,2 次/d 即可。第13~14 天,当患者的NYHA 心功能被分级评定为Ⅱ级时,指导患者每日步行至少1000 m,或者步行上、下楼各二层,运动总时间至少10 min,2 次/d 即可;指导并鼓励患者自主做好个人生活护理,例如在床边自行进食、洗漱以及自主上厕所等。第15天,对患者实施6 min 步行试验(6MWT)。共持续治疗30 d。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使用上海继圣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飞利浦iE33 型超声心动仪,分别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 LVSEd)、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mension, LAd)。

②比较两组患者运动时心率、血压改变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并计算心率血压乘积。

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心肺康复6 min 步行测试(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检测患者活动能力。若患者在6 min 之内步行距离<150 m 为重度心衰;150~450 m 为中度心衰;>450 m 为轻度心衰;>550 m为正常,由1 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对结果进行评定。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康复组LVEF 高于对照组,LVDEd、LVSEd、LAd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康复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LVEF(%)治疗前33.30±5.3333.42±5.600.8500.935治疗后56.30±8.2544.71±3.677.030<0.001 LVDEd(mm)治疗前62.25±8.7662.31±8.210.0270.978治疗后52.53±5.3056.01±6.822.2080.031 LVSEd(mm)治疗前55.45±9.3055.33±8.890.0510.959治疗后38.37±4.6642.42±6.312.8270.006 LAd(mm)治疗前52.76±7.6752.32±7.540.2240.823治疗后36.86±4.9340.13±5.232.4910.01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改变情况比较

治疗后,康复组患者心率、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改变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改变情况比较(±s)

组别康复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收缩压(kPa)20.50±2.2323.30±4.603.0000.004舒张压(kPa)9.44±1.5811.81±3.573.3250.002心率(次/min)131.22±6.66143.55±7.446.763<0.001心率血压乘积2940.33±99.223 422.06±112.4417.592<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比较

治疗后,康复组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比较[(±s),m]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比较[(±s),m]

组别康复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治疗前333.84±30.55332.02±43.140.1880.851治疗后411.97±41.83388.16±25.672.6570.010

3 讨论

患者患上心力衰竭后,如果病程超过3 个月,则会演变成慢性心力衰竭[4-5]。该类型疾病一般是因为急性心力衰竭久治不愈造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患者可能的是心脏前后部分负荷承受过重或因心室的收缩过程不充分协调而引起的;因其心负荷明显过重,就容易导致从心室舒张分流回来心脏的凝血量相对过多,例如右主动脉瓣闭锁和第二尖瓣关闭严重不全、动脉导管闭锁未完全闭塞都极可能会进一步使其左心室在舒张期心肌负荷更加过重,导致慢性心力衰竭[6-7]。慢性心力衰竭既会使左肺动脉高压、右左心室气体流出道产生梗阻,还会大大加重左心收缩期负荷,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慢性心力衰竭也会使心脏对全心室信号传导系统的顺应性有明显提高或者减低,会直接影响到心脏传递,从而最终对患者全身心脏功能系统造成巨大的伤害,导致其终身患有心脏功能上严重的心力循环衰竭。目前,已有国内外许多基础医学领域研究都充分表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法,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综合地采用一些功能运动来逐渐减轻患者存在的一系列慢性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8]。运动疗法康复体育运动疗法,可以用来直接帮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改善运动和心功能状态,以及有效增强自身运动与心肺耐力[9]。

国际医学界上一定量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也充分证明运动治疗安全性水平和临床治疗康复有效性,其运动治疗在康复应用后可进一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竭患者的病死率[10-11]。心力衰竭是各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终末期,其具有高再入院率、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是临床关注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运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以及康复组心率(131.22±6.66)次/min 低于对照组(143.55±7.44)次/min(P<0.05),表明运动康复干预疗法可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患者运动能力也明显增加。由此可见,运动康复疗法可以促进患者运动恢能力的恢复,这与史晓敏[1]的研究数据结果: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能力及心率均相符合,其中观察组心率(131.32±1.55)次/min 低于对照组心率(144.65±0.53)次/min。分析其原因认为,通过增强上肢与下肢重要部位的肌力,可大幅增加患者血氧量,以及摄取氧气能力和增加肌肉纤维弹性收缩力,同时亦可明显改善患者自主神经状态的长期稳定性,降低各种自主呼吸神经疾病症状。肾血管紧张素受体和醛固酮受体的早期激活机制都可直接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功能重塑性过程和心代偿性间质增生过程。长期持续激活患者受体调节的系统,可帮助患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进展速度[12-13]。所以,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疗法可明显减少其入院率、降低其病死率、提高患者有氧运动的耐量、改善全心功能、缓解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心力衰竭患者持续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是较为安全及有益的[14]。

综上所述,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能力及心率,同时,可通过有效抑制房室交感神经系统,实现改善心室壁舒张缩功能的目的,确保运动康复疗法可起到长期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心率疗法心功能
心率多少才健康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