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2023-07-11 04:45:26崔茂欢饶定齐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云岭爬行动物保护区

崔茂欢,饶定齐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大理 671000;2.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 650223)

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云岭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的云岭山系,横断山地区被公认为是地质史上中国动物的避难所,保留着不少原始古老的动物种类〔1-2〕。云岭保护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切割强烈,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十分显著〔3〕。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相对隔离的生境,使云岭保护区成为云岭山脉中部森林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之一〔4〕,孕育了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物区系呈现出南北混杂特点,对研究横断山区物种的起源、分化具有重要意义〔5〕。相关学者对云岭保护区内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 数量、分布、行为及食性等〔6-14〕、鸟类〔5〕、兽类〔2〕、生态质量〔3〕、社区经济等〔15-19〕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但未见对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相关报道。2010—2020年,在对云岭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专项调查基础上,结合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综合考察、兰坪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工作的开展,对其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5 次调查。对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特征、种群现状、分布状况、特有性等进行分析,根据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特点及受胁因素,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以期为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云岭保护区概况

云岭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境内,1998 年批准设立为县级自然保护区,2003 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5 894.0 hm2,含核心区面积16 553.0 hm2,缓冲区面积7 880.8 hm2,实验区面积51 460.2 hm2〔17〕。地理坐标东经99°09′58"~99°31′19",北纬26°10′01"~26°41′ 08",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最高峰雪邦山海拔4 295.3 m,最低点拉马登水沟海拔1 899 m,相对高差2 396.3 m。受高原季风气候影响,保护区气候四季不明显,冬长夏短,干湿季分明〔16〕。云岭保护区内已知有种子植物141科608 属1 515 种,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 种;哺乳动物80 种、鸟类167 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哺乳动物16 种、鸟类21种。主要保护对象为以滇金丝猴、须弥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云南榧树Torreya fargesii var.yunnanensis 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以及以杜鹃Rhododendron spp.为代表的高山花卉种质资源地、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和县城周边重要水源涵养地〔20〕。

2 调查方法、内容和数据分析

2.1 调查时间专项调查时间:2010 年6 月9—16日(8 d);其他调查时间:2014 年8 月(3 d),2015 年6 月(3 d),2018 年9 月(4 d),2020 年5 月(3 d)。

白天调查时间为9:00—12:00、14:00—17:00,此时间段内两栖爬行动物活动较频繁,易被发现〔21〕,主要调查爬行动物和有尾两栖动物;晚上调查时间为19:00—23:00,主要调查无尾两栖动物,以及壁虎类、蛇类等。

2.2 调查方法、内容及地点

2.2.1 样带法 野外调查采用样带法〔22-23〕,考虑到代表性和均衡性,同时也综合考虑海拔、生境类型、分布格局等因素。两栖爬行动物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不同海拔和坡向的湿地及其附近,如溪流沿线、池塘、沼泽、草地等;爬行动物的调查除了和两栖动物同步的线路和点外,还注重各海拔地段的山坡、林地、林缘、草地甚至荒地、田地、住宅和公路及小路沿线。调查过程中记录两栖爬行动物的实物(包括成体、幼体、蝌蚪、卵、蛇蜕)、鸣声(蛙类),分布特征(包括生态、垂直分布、海拔、经纬度),干扰因素等。野外调查中,采用徒手捕捉法和网捕法采集标本,每个种采集1~2 个标本,标本用75%乙醇浸泡保存以备鉴定。

2.2.2 访问调查法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对保护区工作人员及护林员进行访谈,根据受访者对动物外形、生活习性和活动季节的描述和过去在周围地区的调查记录判断未采集到或未见到的物种。调查期间访问保护区工作人员及护林员共10 人。

2.2.3 调查地点 主要调查地点为挂登河玉碧岭、金坪河、雪邦山、富和村弥勒坝、期井至兰坪公路边、箐门至期井公路边、期井村大山箐、大村头羊鼻子、基独河等地。野外调查共设置调查路线9 条,每条调查路线距离2~9 km,总距离约48 km。

2.3 物种鉴定与分析物种鉴定依据《横断山区两栖爬行动物》〔24〕、《常见蛙蛇类识别手册》〔25〕、《中国蛇类》〔26〕、《云南两栖爬行动物》〔27〕等资料。区系划分参照《中国动物地理》〔28〕,保护级别参照《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简称“三有动物”)名录》〔2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30〕、《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31〕、《云南野生珍稀动物》〔32〕等资料确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多样性共采集两栖爬行动物标本316只(条)和蝌蚪若干。经鉴定,云岭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共49 种。其中,两栖动物8 科18 属22 种,爬行动物5 科17 属27 种。见表1。

表1 云岭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名录

两栖动物中有尾目1 科1 种,无尾目7 科21种;爬行动物中蜥蜴亚目3 科8 种,蛇亚目2 科19种(相关物种的拉丁文见表1)。在科级水平上,物种最多的是游蛇科,共15 种,占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总物种数的30.6%(15/49);其次是蛙科、角蟾科和蝰科,分别有8、6、4 种,合计占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总物种数的36.7%(18/49)。云岭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比相邻的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 科27 属33 种)〔34〕多1 科8 属16 种,两栖爬行动物种类更多,且具有更多高海拔物种。

3.2 区系特征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标准,云岭保护区内49 种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全部属于东洋界种类,其中以西南区的物种占比最大。两栖动物全部为西南区物种;爬行动物中,19 种为西南区物种,占爬行动物总物种数的70.4%(19/27),其余8 种为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广布物种。从总体属性看,云岭保护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属东洋界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性质。

从物种的水平看,云岭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组成有如下特点:两栖动物中主要是高海拔类群的种类,如角蟾类;耐旱陆栖种类,如蟾蜍类;以及活动性强的蛙类等。爬行动物中有一些活动性强、适应能力强的种类,如斑蜓蜥、草绿攀蜥、斜鳞蛇、黑线乌梢蛇、王锦蛇、黑眉锦蛇等。有一些边缘性分布的物种,如疣刺齿蟾、王锦蛇、黑眉锦蛇、斜鳞蛇、缅甸颈槽蛇、黑线乌梢蛇等,该地区为其分布范围的北缘。

3.3 种群现状云岭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种群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少。根据调查情况,将云岭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状况分为优势、常见、稀少、珍稀濒危4 个等级。优势种有华西蟾蜍、蟾蜍、昭觉林蛙、杜氏树蛙、八线腹链蛇、斜鳞蛇等6 种。常见种有多疣狭口蛙、滇蛙、草绿攀蜥、铜蜓蜥、黑眉锦蛇、颈棱蛇等22 种。疣刺齿蟾、胸腺齿突蟾、双团棘胸蛙、山滑蜥、紫灰锦蛇、菜花原矛头蝮、山烙铁头蛇等19 种为稀少种。红瘰疣螈、雪山蝮等2 种为珍稀濒危种,在保护区内分布稀少或分布范围较小,应该重点保护。

3.4 物种分布状况

3.4.1 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 根据统计分析,云岭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有:

挂登河玉碧岭一带:两栖动物分布有大蹼铃蟾、疣刺齿蟾、华西蟾蜍、双团棘胸蛙等6 种;爬行动物分布有草绿攀蜥、山滑蜥和游蛇科多种动物共14 种。

金坪河一带:两栖动物分布有疣刺齿蟾、小角蟾、腺角蟾、华西蟾蜍、多疣狭口蛙、无指盘臭蛙等10 种;爬行动物只分布有铜蜓蜥、斜鳞蛇、红脖颈槽蛇等3 种。

雪帮山一带:两栖动物除红瘰疣螈、平顶短腿蟾、白颌大角蟾、小角蟾、腺角蟾、华西雨蛙、多疣狭口蛙、云南小狭口蛙、滇蛙、平疣湍蛙外均有分布;爬行动物分布有草绿攀蜥、山滑蜥、游蛇科多种动物及雪山蝮、菜花原矛头蝮等10 种。

富和村弥勒坝一带:两栖动物分布有胸腺齿突蟾、昭觉林蛙、腹斑倭蛙、胫腺蛙、杜氏树蛙等高山蛙类和华西蟾蜍等7 种;爬行动物只分布有雪山蝮1 种。

期井公路边和大山箐一带:两栖动物分布有胸腺齿突蟾、小角蟾、华西蟾蜍、昭觉林蛙、无指盘臭蛙、滇蛙、金江湍蛙、平疣湍蛙、杜氏树蛙等9 种;爬行动物分布有草绿攀蜥、云南攀蜥、山滑蜥、斑蜓蜥、铜蜓蜥和游蛇科多种动物共14 种。

大村头羊鼻子一带:两栖动物除胸腺齿突蟾、腺角蟾、蟾蜍、胫腺蛙、腹斑倭蛙、平疣湍蛙、杜氏树蛙外均有分布;爬行动物除云南攀蜥、山滑蜥、斑蜓蜥、颈槽蛇、雪山蝮和云南竹叶青外均有分布。

基独河一带:种类较多,两栖动物除胸腺齿突蟾、蟾蜍胫腺蛙、腹斑倭蛙、金江湍蛙、平疣湍蛙和杜氏树蛙外均有分布;爬行动物除铜蜓蜥、雪山蝮外均有分布。

3.4.2 在海拔高度上的分布状况 云岭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主要是高海拔类群的种类,大部分分布于海拔2 150~2 900 m 的山中溪流边,或林间草丛、沼泽湿地等潮湿生境。分布最高海拔达3 800 m左右,如胸腺齿突蟾、雪山蝮等。

3.5 特有性分析根据云岭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物种组成情况,物种的特有性分为6 种,即:横断山区特有、云南及云贵高原特有、西南地区特有、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中国特有、广布物种。

3.5.1 横断山区特有 指在横断山或分布范围绝大部分在横断山的物种。如疣刺齿蟾、胸腺齿突蟾、金江湍蛙、平疣湍蛙、草绿攀蜥、山滑蜥、雪山蝮等。

3.5.2 云南及云贵高原特有 包括只分布在云南省范围内的物种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包括贵州西部等)的物种。如红瘰疣螈、大蹼铃蟾、平顶短腿蟾、华西蟾蜍、多疣狭口蛙、云南小狭口蛙、无指盘臭蛙、滇蛙等。

3.5.3 西南地区特有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贵州的物种,如白颌大角蟾、小角蟾、腺角蟾、华西雨蛙、双团棘胸蛙、昭觉林蛙、杜氏树蛙、棕网腹链蛇等。

3.5.4 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 由于云南地处边疆,有漫长的边境线,一些物种在中国只分布于云南,但国外也有分布。如双全白环蛇、缅甸颈槽蛇、颈槽蛇、黑领剑蛇等。

3.5.5 中国特有 如丽纹攀蜥、云南攀蜥、黑带腹链蛇、白眉腹链蛇、八线腹链蛇,目前只在我国发现。

3.5.6 广布物种 一些物种是广泛分布的物种,不仅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有分布,国外也有分布。如多疣壁虎、云南半叶趾虎、王锦蛇、紫灰锦蛇、黑眉锦蛇等。

3.6 保护物种云岭保护区记录到的49 种两栖爬行动物,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红瘰疣螈1 种,属云南省省级保护的有黑眉锦蛇1 种,被列入“三有动物”的有大蹼铃蟾、小角蟾、华西蟾蜍、云南小狭口蛙、腹斑倭蛙、云南半叶趾虎、丽纹攀蜥、山滑蜥、王锦蛇、山烙铁头蛇等41 种,占两栖爬行动物总物种数的83.7%(41/49)。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濒危种(EN)有王锦蛇1 种,易危种(VU)有黑线乌梢蛇1 种,近危种(NT)有红瘰疣螈、疣刺齿蟾、无指盘臭蛙、胫腺蛙、云南半叶趾虎、黑带腹链蛇、雪山蝮、山烙铁头蛇8 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33〕附录Ⅱ的有红瘰疣螈1 种。

4 结论与建议

云岭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的云岭山系,具有典型的高山深切谷型地貌,保护区内分布有沘江、挂登河、期井河、基独河等众多河流溪谷,同时有一些中山和高山湿地沼泽,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多样性丰富。保护区处于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纵向延伸的云岭山脉中南段,是一些南北向迁移物种的交汇地带和分布区边缘,地理区位重要。由于高山和深谷的作用,该区与周围地区形成了相对的隔离,两栖爬行动物失去了与其他地理居群之间的交流,区内的一些物种与分布和其他地区的同种物种相比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化和变异〔20〕。从物种及其遗传资源的保护角度看,这些局部地区的特有居群是一个特殊的保护单元,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云岭保护区北面建有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面与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对云岭山脉野生动物南来北往的交流和过渡起到了衔接作用,保护好云岭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两栖爬行动物是良好的环境指示物种,对所处环境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常被视为评价环境优劣的重要生物指示类群〔35-37〕。两栖爬行动物需要比较隐蔽和潮湿的栖息环境,尤其是两栖动物的早期个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完成,需要有良好的水质条件。所以周围植被茂密的溪流和湿地是两栖爬行动物较为集中分布的区域,为更好地保护好云岭保护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科研监测体系:通过对溪流、湿地等环境不同指标的监测和两栖爬行动物种群动态变化监测,分析环境变化与物种、种群动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两栖爬行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加强对溪流、湖泊及其周围植被的保护:溪流是大多数蛙类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也是爬行动物和其他陆生动物的饮水和觅食环境,应加强对溪流、湖泊等湿地环境及其周围植被的保护。(3)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保护区内居民有捕捉部分两栖爬行动物作为药用或者食用的行为,建议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在明显位置制作宣传牌和警示牌、印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保护区内及周边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猜你喜欢
云岭爬行动物保护区
爬遍天下的爬行动物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新阅读(2022年4期)2022-04-25 22:29:26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品牌研究(2021年7期)2021-11-28 03:40:50
云岭“普法列车”开到旅客身边
云南画报(2021年1期)2021-06-11 06:04:56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食品与机械(2019年1期)2019-03-30 01:14:36
云岭凭吊
大江南北(2016年1期)2016-11-21 13:23:36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甘肃林业(2016年2期)2016-11-07 08: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