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婷 张炎方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人才需求升级,结构性矛盾突出;求职规模扩大,就业压力激增;就业观念转变,职业偏好求稳等。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就业挑战,发达国家通过多部门共同发力、多时点干预和多功能推进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基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发达国家促就业的经验教训,我国在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时务必要发挥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高校指导就业以及大学生自主就业的合力,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我国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大学生就业难题 发达国家经验
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2021年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项目”重点项目《后疫情时代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JXY2021K006);陕西科技大学202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就业优先战略下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2Y13);2023年陕西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项目编号:126032307);陕西科技大学2023年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3FKT020)。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横扫全球,重创了世界经济,导致千万劳动者遭遇失业困境,大学生就业难题也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各发达国家为破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就业的负面影响,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采取多种举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青年失业率。自2021年下半年起,欧美青年失业率就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4月欧洲和美国青年失业率分别为13.9%和8.6%,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我国16-24岁人口失业率已上升至18.2%,不仅创历史新高,且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青年失业率。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通过国际比较提炼各国采取的对策,分析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为破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借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1.人才需求升级,结构性矛盾突出
疫情放大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不平衡、重点领域人才匮乏的弊端,使我国就业市场中存在的人才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一方面,我国多数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把学生专业与就业方向割裂开来,忽视了学生的具体实践,理论脱离实际的后果就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进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求职表现,加剧就业困难。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滞后性,疫情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人才培养不平衡、部分领域人才短缺的状况。现阶段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出现极大缺口,原因在于高校专业设置、课程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错位,不能跟随就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变化紧密结合,致使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凸显,进而出现人不在其位和位不得其人的现象。
2.求职规模扩大,就业压力激增
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首次破千万大关,2023届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58万,国内毕业生规模逐年壮大导致大学生就业一直面临巨大压力,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后遗症无疑又加剧了就业形势的紧张。一方面,疫情后求职岗位削减,我国就业市场整体态势受疫情影响而波动,相当一部分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故而出现了就业市场萎缩,就业存量减少的局面;另一方面,疫情后待就业人员增多,国内每年待就业大学生总量大,疫情暴发使许多海外留学生和谋职人员加速回流,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就业竞争体量。与此同时,在毕业生人数激增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企业掌控人员选择权,对应聘者的学历、能力等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加大了求职者间的竞争力度。
3.就业观念转变,职业偏好求稳
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冲击不可估量,受其影响我国就业市场发生短期波动,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与问题。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作为重点就业群体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期待发生明显变化,即从期待企业求职向期待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国内升学转移,体制内就业期待倾向明显。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的双重影响,“铁饭碗”工作的优势愈发突出,加剧了大学生就业求稳心理,职业偏好转变为以求稳求保障为主,所以“体制热”与日俱增,考公考编大部队日渐壮大,体制内就业竞争愈发激烈。此外,疫情后因就业压力大,部分同学会通过考研升学等延长自己学生时代的手段来逃避就业压力,而非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提升自我。
欧美发达国家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验及其评价
1.新冠肺炎疫情给欧美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不断增长。受疫情影响,英国2020年上半年进入“技术性”衰退,面临30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德国经济已连续十年呈增长趋势,但疫情后德国首次出现经济下行。同样,疫情下的经济衰退冲击着劳动力市场,英国各行业空缺岗位数量呈下降趋势,与此相对应的失业人口数量呈递增态势;美国与德国在疫情影响下也面临高失业率、低就业率的窘境。另一方面,疫情后经济形势下行,许多公司取消毕业生实习招聘计划,大学生就业呈现持续低迷态势,且在疫情影响下,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于价值和投资回报,一定程度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此外,疫情对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及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扩大,极有可能影响大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
2.新冠肺炎疫情后歐美发达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举措
第一,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实施薪酬保障计划,用于中小微企业支付员工薪资,同时设置企业贷款的申请标准和豁免条件,确保国家资金有效利用;英国为避免企业大规模裁员,出台疫情期间工作保留计划,还通过开展降税、暂免物业税、增加现金补助等方式,增加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救助砝码。第二,从经济帮扶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援助大学生就业。美国教育部出台利于学生贷款的政策,允许学生贷款借款人在疫情期间暂停付款至少60天而不会受到处罚,同时,美国在疫情后重视大学生能力提升,通过向低收入青年免费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和咨询,帮助其顺利就业;德国联邦就业局不仅采取向青年提供职业培训或失业津贴等相应财政补偿,还会鼓励各个高校引进产业合作伙伴,形成内外合作创业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支持与服务。第三,联合企业力量,缓解大学生失业。疫情暴发后,美国继续联合沃尔玛、微软等十余家大型企业为100万青年提供就业机会,为青年失业者提供实习和培训的机会;英国则启动职业教育改革项目,邀请企业加入到课程设置和实习环节,以保证学生所学技能适应社会需求。
3.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欧美发达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举措的综合评价
通过总结分析欧美发达国家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各国既考虑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共性问题,同时又能充分整合政策资源,使提出的举措更具针对性,通过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方式促使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各国在构建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体制时,注重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协同合作,以求最大程度上保证促就业政策的一致性与协调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就业帮扶。
亚洲发达国家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验及评价
1.新冠肺炎疫情给亚洲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
一方面,疫情致使经济呈下行态势,行业发展不景气。日本因过度依赖赤字和国债,经济长期低迷,加之疫情期间社会保障等经费支出增加,政府总债务比例大幅攀升,经济状况持续恶化。此外,日本诸多行业因疫情波及出现员工感染、原材料供应短缺等问题,导致行业萎靡不振,只能暂停部分业务。同时,疫情对高度外向型的新加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新加坡经济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萎缩2.2%,且下调本年度经济发展预期指标,此外,新加坡旅游业在2020年遭遇最冷黄金周,同比下降85.7%,为近年来最大跌幅。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劳动力市场疲软,大学生就业举步维艰。在日本,受疫情影响,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企业推迟复产复工,劳动者无法返岗,被解雇人数激增……仅2020年复工首周,企业招聘岗位就比去年同期下降71.66%,大学生既要与同龄人竞争,又要跟老员工抢饭碗,就业竞争压力大,据统计,2021年日本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同比下降3.5%,已连续两年下跌,这与疫情冲击密切相关。
2.新冠肺炎疫情后亚洲发达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举措
第一,对企业的救助加码,帮助企业脱离困境。日本政府不仅出台雇佣助成金和特别融资政策帮助企业脱困,还出台卫生环境激变特别贷款计划,扶持餐馆旅店等受影响较大的企业;新加坡政府针对发展困难企业,不仅采取减税免税等措施,还在财政预算案中明确指出要通过政府拨款扶持企业发展,帮助员工就业。第二,创造就业岗位,探索共享用工新模式。疫情虽使餐饮、旅游行业停产停工,但快递、外卖行业却人手紧缺,此背景下创新用工模式成了诸多国家探索的新领域,如日本东京旅游业与农业的劳务派遣公司合作,将因疫情影响赋闲在家的酒店雇员派遣至农忙季节人手不足的农场,这既保证了各行各业工作顺利开展,也通过创造新岗位缓解了就业难题。第三,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求职者职业意识。疫情期间很多行业停摆,为鼓励国民提升职业技能,新加坡出台出学费、出时薪、给奖励三类优惠政策,鼓励大家在疫情期间学习进修提升自己;日本还在疫情后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形成全程性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大学生职业意识。
3.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亚洲发达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举措的综合评价
亚洲发达国家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注重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建立了国家与地方政府联动统一的机制,加大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力度;为应对疫情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各国政府出台相应政策进行总体性调整,创设了良好就业环境;为了稳定市场,维护社会秩序,各国针对疫情出台了一揽子计划;此外,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强调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国外经验
对中国破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启示
1.政府应当促进就业
一方面,出台就业扶持政策,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发达国家善于立足大学生视角制定政策,出台具体化、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政策。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我国政府要聚焦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实际问题,巩固基础就业帮扶政策,深入挖掘基层就业机会,推进大学生就业专项计划,构筑起解决就业难题的政策支柱,发挥政策性就业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作用,奋力拓宽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完善就业社会保障,确保政策落实落细。为缓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就业压力,发达国家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加大津贴补偿力度等保障举措,因此,对于我国政府而言,应当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制度,向毕业生提供求职准备和职业培训津贴,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向大学生提供优质资源,竭力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与此同时,政府更要保障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明确任务,划分职责,加强监督,统筹协调各部门攻克就业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难题,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质量。
2.市场应当调节就业
一方面,企业要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就业见习岗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作为接纳大量社会劳动力的企业担负着大学生就业重任,为帮助这一群体顺利就业,我国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大公司联合开展就业专项计划这一举措,通过数家企业联合,共同制订既可实现自身发展,又能吸纳更多劳动力的就业扶持计划,从而为青年学生提供全职或实习工作岗位,使该群体摆脱失业困境,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疫情下新加坡大幅提高员工培训津贴额度,让员工获得职业技能和专业文凭的同时,还能给企业创造更大利润,因而广受雇主和员工欢迎。我国企业也可参照此举,制订专项奖励制度鼓励员工取得从业资质文凭,助力他们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谋求更好职业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此外,企业要多关照初入职场的青年群体,为其提供相应职业培训,提升这一群体的职业素养,助力职场新人顺利适应职场生活。
3.高校应当指导就业
一方面,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可知,高校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就业指导中心建设。后疫情时代应加快建设云上就业平台,强化空中双选会、在线推介宣传会等云服务,为学生提供实时就业信息与指导。其次,要建立与时俱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特殊背景,可围绕当下就业形势和政策、行业发展前景、云上求职方法等内容开展课程讲解,向学生传递最新就业信息。最后,要推动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專业化建设,多渠道引入人才以推动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加强教师培训使其向优质复合型教师目标迈进。
另一方面,应加强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英国、德国等国家以产教结合方式促进校企合作,借助企业力量解决一部分学生就业难题,因而我国高校也可加强与企业互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首先,高校要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合力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单位,开展相关项目合作;其次,高校可根据当下企业所需人才标准,革新人才培育模式,探寻校企双向人才流动体制,扎实推进毕业生高效就业;最后,要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双方可开展协同育人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内外配合的就业支持体系。
4.大学生应当自主就业
一方面,树立正确就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现实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以最大限度实现人生目标。与此同时,大学生要学会立足当下,把握当前就业形势,掌握当下就业政策,择业时要具有前瞻性,多关注国家予以扶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的朝阳产业,以便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加强知识储备,提升综合能力。美国劳工部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咨询提升青年就业力,英国通过学徒制提升青年职业能力……可见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十分重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学生必须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扩展自身知识储备,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此外,理论学习最终要应用于实践,因而大学生也要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中达到提升技能与积累经验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线上求职与就业盛行,这就对求职者的数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大学生也理应培养数字思维,提升网络化、数字化处理能力,以更好应对线上求职面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05/16/content_5690639.htm,2022-5-19.
[2]夏利波.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懒就业”破解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9):23-27.
[3]李涛,孙煖,邬志辉.2021年疫情背景下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何变化?——一项基于2021年和2020年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0(2):100-113.
[4]闫蕊.新冠疫情对英国2020年上半年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J].中国劳动,2020(4):80-100.
[5]李欣.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主要国家财政状况比较[J].财政科学,2021(3):149-15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新加坡经济第一季度同比萎缩2.2%[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j/202003/20200302949359.shtml,2020-3-30.
[7]環球印象投资分析新加坡事业部.2020年新加坡经济发展现状回顾[EB/OL].http://www.zcqtz.com/news/259338.html,2021-11-17.
[8]中研网.疫情或导致日本百万人失业 以非正式员工为主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分析[EB/OL].https://www.chinairn.com/news/20200420/093815375.shtml,2020-4-20.
[9]北京日报客户端.疫情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连续下跌[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262165970493708&wfr=spider&for=pc,2021-12-27.
[10]浦文昌.全球抗疫观|日本在疫情下如何支持中小企业[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260924,2020-5-06.
[11]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新加坡2021年财政预算案的情况介绍[EB/OL].http://sg.mofcom.gov.cn/article/zcjx/202102/20210203039986.shtml,2021-2-22.
[12]季步高,张琳.疫情期间各国支持就业的经验做法及政策启示[J].金融纵横,2020(9):38-43.
(罗晓婷、张炎方: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