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对多发伤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07-11 12:10崔曼曼袁金灿顾春红潘攀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注意力量表康复

崔曼曼 袁金灿 顾春红 潘攀

1上海市长征医院骨创伤科 200003;2上海市长征医院骨创伤科 200003;3上海市长征医院骨创伤科 200003

多发伤是人体在单一因素下所致的多处损伤,并对患者一种以上的脏器造成损失,可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1〕。疼痛作为多发伤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患者在治疗及后续康复阶段长期存在的严重影响因素之一〔2〕。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效果与其所消耗的时间密切相关,即患者如果在时间窗内未能得到良好的救治,其并发症率及死亡率将大幅提升。临床上针对多发伤患者的救治通常涉及医院的多个部门,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各部门衔接不畅问题,由此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且针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往往仅在于其受伤情况,对患者的疼痛情况通常没有过多的干预,为多发伤患者选择适宜的护理干预方法以缓解其疼痛情况则显得尤为必要〔3-5〕。相关研究表明,多发伤患者的疼痛情况得以改善,其后续的康复效果也得到较好提升〔6〕。疼痛护理作为多发伤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对于多发伤患者后续的治疗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患者在疼痛过程中常出现明显的刺激表现,致使患者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被疼痛所控制,无法有效配合相关的治疗及护理,由此导致整体治疗效果不佳。如何将患者的注意力从疼痛方面予以转移,是疼痛护理的一大要点。注意力分散法作为临床护理的常用方法之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应激水平,降低临床护理难度,提升患者配合度。本文拟探讨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对多发伤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上海市长征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3例。诊断标准:参照《严重多发伤急诊临床特点及救治原则》〔7〕中多发伤的相关症状描述,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骨折、血气胸或肺挫伤,部分患者甚至存在创伤性或失血性休克、低氧血症、心脏压塞等表现。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均≥18岁;②患者均因外界因素致四肢、头部或胸部的多发伤;③患者临床资料、既往病史清晰,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可表达自身意愿;④患者对本次研究所应用的护理方法无异议;⑤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肝肾衰竭或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者,②具有精神类疾病者,③对于本次研究所应用的护理方法不予配合者,④病历资料不全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多发伤类型、致伤原因、文化水平及医疗付费方式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即在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后立即对其进行血压及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测量,并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止血、包扎及吸氧等操作,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待完成现场救援后返回,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分诊,并结合医师评估对其下达医嘱,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全身CT检查,结合急诊专科会诊为患者完善相应的治疗工作。

1.2.2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并行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1.2.2.1疼痛护理 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在此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保持温柔、和蔼的语气,逐渐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宣教全身放松法的相关内容,引导患者聆听音乐;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必要时安排心理咨询师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疏导;每周组织患者进行1次集体心理护理,由院内心理咨询师负责宣教,后进行一对一干预。②疼痛知识宣教:组织护理人员接受疼痛护理的相关知识培训,并由药物镇痛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授课,讲解疼痛评估方法、护理措施、药物应用原则及不良反应应对方法等内容。着重强调护理服务理念的转变,引导护理人员关注患者的疼痛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在护理过程中应时刻体现人文关怀;每周组织患者进行1次集体疼痛知识宣教,持续约30 min,由本科室护士长负责宣教,后由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干预。③超前镇痛药物应用:在患者疼痛时对其进行疼痛情况评估,并为其安装患者自控镇痛泵;每日为患者手动挤压2次自控镇痛泵,必要时应用阿片类、非固醇类药物为患者镇痛;超前镇痛药物应用于疼痛等级在Ⅲ度以上的患者,每日进行1次。④物理镇痛:采用冰敷的方式,并抬高其受损肢体,以外展位为患者改善组织水肿、淤血表现及血液循环;冰敷过程中应保持冰袋的固定,并为患者定期更换冰袋,密切观察患者肢体皮肤情况,谨防冻伤;物理镇痛应用于疼痛等级在Ⅲ度以下的患者,每日进行1次。⑤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机体综合评估,在患者机体条件尚可时,指导其进行腿抬高、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后结合患者的肢体情况可增大训练幅度,并向患者宣教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督促患者完成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每周进行3次,每次时间不短于30 min。⑥生活干预:患者入院后2 h内由护理人员应用数字评定量表对其进行全面评估,结合评估结果确定后续评估方案及频率;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采光良好及空气流通,控制病房内温度适宜;指导患者进行合理制动,减轻其软骨、组织等处的损伤。

1.2.2.2注意力分散干预法〔8〕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应用注意力分散干预法对其进行干预: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至内心深处,对以往的美好经历、愉快场景进行回忆,营造相对舒适且美好的意境;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引导患者在内心默念“我能够战胜一切”“我是不会被打败的”等鼓励语句,强化患者康复自信心;在患者逐渐对自身多发伤具有认知后,引导患者将注意力转移至外界的环境中,在患者病床胖安装液晶显示器,结合患者的意愿为其播放实时频道电视、音乐视频、电影、电视剧等影像资料;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探视,并在探视前对患者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予以了解,在探视过程中应尽可能引导患者家属投其所好进行交谈;用按摩的方式促进患者内心放空,并配合轻音乐,使患者尽可能进入浅睡眠状态,为患者构建康复后的美好生活蓝图,并引导患者在按摩过程中对康复后的生活进行畅想;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多针对伤处进行相关运动,使患者对于伤处的痛感更为模糊,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

1.3 评价指标

1.3.1生活质量 应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9〕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简表共含8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感及总体健康。总分为100分,评分方式为正向评分,即患者得分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记录并对比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1.3.2心理状态 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7〕对患者的身心状态进行评价。HAMA量表含焦虑心境、紧张等14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4分,总分56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HAMD量表包含抑郁情绪、有罪感等17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4分,总分68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情绪越严重。记录并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HAMA、HAMD评分。

1.3.3康复效果 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得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0〕、伤口面积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其中VAS评分采用一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分别标记0~10,其中0代表无疼痛,10则代表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得分越高,其康复效果越差。记录并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VAS评分。测量并对比患者的多发伤伤口面积。应用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10项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穿衣、排便等,总分为100分,评分方式为正向评分,即分数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记录并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及HAMD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及HAMD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的HAMA及HAMD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2.3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伤口面积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伤口面积均有所降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试验组患者各时间段的VAS评分、伤口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3 讨论

针对抢救多发伤患者较依赖于时间的把握,且结合多发伤的暴力致伤因素,患者机体往往具有明显的疼痛感。相关研究表明,创伤在现阶段的致死率高达7%,且多发伤患者在抢救护理过程中缺乏确定性治疗及护理方案,对其预后造成较大影响〔11〕。目前多发伤常见于青壮年患者,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人群,对于其家庭及社会同样造成沉重负担。多发伤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且涉及面广,在诊断、治疗、护理时需多学科进行协作。多发伤救治不仅局限于其受损部位,更应关注患者的生理状态、疼痛情况及间接脏器情况〔12〕。传统临床救治多发伤患者多采用会诊救治模式,即仅针对其损伤部位进行治疗及护理,由此导致救治、预后效果均不佳,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生理状态往往不被重视〔13-14〕。疼痛多为软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所致的不适感,多见于多发伤患者的主诉,结合床上、治疗及体位护理等情况,在多发伤患者的诊疗及护理过程中均可加剧其疼痛表现。故针对多发伤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规范其疼痛情况及疼痛程度,进一步针对其疼痛严重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患者在出现疼痛表现后,如何转移其对于疼痛的注意力,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护理思路。注意力干预作为疼痛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在针对具有疼痛表现的患者进行干预后,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多发伤患者进行疼痛方面的相关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15〕。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联合干预多发伤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说明在该模式下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整体情况予以评估,后结合患者的评估结果,在患者个体、外界环境、用药控制、机体活动及心理等方面分别给予一定的干预,由此患者对自身损伤有了一定了解,结合药物、护理人员及家庭情感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试验组患者表现出了更为良好的生活质量数据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联合干预多发伤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说明在该护理模式下,患者能够有效认知外伤对机体的影响,结合护理人员健康宣教、家属的不断支持,患者对于康复的欲望愈发强烈,进而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心,由此试验组患者表现出更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的联合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多发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其原因为护理人员在根源上引导患者对疼痛进行注意力转移,说明在该护理模式下,结合护理人员的引导下,患者在心理层面上转变了对于疼痛的认知,并建立良好的恢复自信。而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及对后期的美好畅想,使患者增进了对生的渴望,对于后续的治疗及护理表现出更高的配合度,由此试验组患者表现出更为良好的康复情况。

综上所述,应用疼痛护理及注意力分散干预法针对干预多发伤患者,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康复效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注意力量表康复
让注意力“飞”回来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