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宗玲 李文彦 刘小峰 赵兰凤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当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在线教育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学”线上教学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梳理总结该课程线上教学的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探讨未来“土壤学”线上教学模式的改进对策,以主动适应新农科建设和信息社会对高等农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土壤学;线上教学;SWOT分析;对策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2020年全国高校迎来了线上教学的高潮,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资源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土壤学”,也尝试了一个学期教育在线平台上的线上教学。
“土壤学”与“地质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生态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等课程密切相关,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先导性、基础性作用[1]。该课程通过理论、实验、野外实习教学的紧密结合,旨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品质、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土壤资源高效利用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长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理论知识点繁多,与实践结合性强,囿于理论课时有限、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较难达到知识点交叉融合、理論与实践相统一[2]。
此次的线上教学为传统的“土壤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梳理线上教学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而探讨未来“土壤学”教学模式的改进对策,助力教学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一、优势(Strengths)
(一)打破时空限制,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教育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教师录制上传课程视频或者在线直播,辅以其他软件,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线上学习时间更为灵活,开放的资源可供学生随时提前预习、复习回看,方便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
(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途径多元
当前,在线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许多平台中已有的兄弟院校“土壤学”在线课程及出版社的电子教材可校际资源共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线上教学的活动设置类型及内容形式多样,可围绕课程教学知识点,进行实践案例、交叉学科、思政等元素的拓展补充,组织在线讨论、答疑、测评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弥补了线下课时不足、知识点松散及讲解不透等缺陷。
(三)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学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线上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首先,为了圆满地完成线上教学,教师必须学习掌握录课、设置课程模块、线上考勤及批阅等多种网络应用技术,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和课堂把控能力。而且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还丰富了自身的教学资源储备,提升了综合教学业务能力。
(四)实现精细化、同步化教学管理
线上教学的各环节,包括考勤、讨论、答疑、作业、测试等,都在平台上留下记录,方便教学分析,可以在课后随时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及进度,跟进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期末教学归档时,这些教学记录可在平台系统中保存并导出,有效地实现了精细化、同步化的教学管理。
二、劣势(Weaknesses)
(一)互动性差,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通过对2018级学生的“土壤学”线上教学结果发现,相比于传统线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考核时发现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及线下教学。一方面,线上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律性,对于自律性弱的学生,教师难以及时互动交流,督促其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准备不充分,线上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的展现与传达主要依赖于PPT演示与语音讲解,对于一些复杂的或实操很强性的内容,难以很好地表达,不利于学生理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过于依赖网络技术设备及服务水平
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依赖于教学平台及用户终端的网络设备配置水平。2020年大量课程仓促上线,出现平台网络拥堵掉线、卡顿延迟等现象。一些边远地区的学生,因网络信号弱、流量受限等问题,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同时,线上教学也考验了教师对该模式的接受程度及平台操作等相关网络技术的掌握水平。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备课、录课。而相关的教学管理政策并未合理考虑到线上教学的工作量,因而削减了教师的线上教学的积极性,影响到线上教学质量。
(三)线上资源良莠不齐,质量监控缺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自媒体的兴起,线上教学资源爆炸式增长,且较多信息碎片化传播,但优质系统化的资源建设不足。在“土壤学”线上教学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花费较多时间甄别网络文章、视频等资源的价值取向与观念导向,且可能出现误判。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众多碎片化的、断章取义、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影响,干扰到教学效果与质量。同时,对于线上教学资源质量的评价、审核和管理制度仍未健全,线上教学环境仍需改善。
三、机会(Opportunities)
(一)教育信息化的国家政策导向
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支持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第一次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开启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阶段。随后,教育部相继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2015)、《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2017)、《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2019)、《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2022)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建设线上教育资源[3],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的创新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优质化和公平化发展。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支撑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2019年6月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升级,为在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电脑、智能手机、Pad等电子设备普及,为在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持;爱课程、学堂在线、雨课堂等一系列平台,为在线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途径和丰富资源。教育信息化是当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在线教育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增长的在线教育市场需求
2020年以来,线上教学已成为当前必备的教学模式,学生和家长都已经逐渐接受并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并逐渐发现其优势所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以及灵活的线上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因而逐渐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和认可,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张。因此,恢复线下教学后,仍有大量学生登录我校教育在线平台上开设的“土壤学”课程,至今已被访问11468次,选课学生约200人,在线讨论互动197次,教学反馈效果优良。
四、威胁(Threats)
囿于线上教学互动性差、信息传递有效性不足、网络技术设备及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线上教学质量监管缺失等原因,线上教学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教与学的质量问题。从授课角度来看,教师对线上教学的适应性,能否快速熟悉线上平台使用和掌握线上授课技巧,保障授课内容有效表达和课程互動效果,均会影响到授课质量。2020年“土壤学”在线课程匆忙建设,任课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学习线上平台操作、搭建课程建设框架、录制课程视频。经过一个学期的准备和上线运行后,逐渐发现线上课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线下教学的内容搬到线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这些均需要时间来建设、优化、完善,不可能短时间内达到线下授课的成熟状态。从听课角度来看,在线学习容易注意力分散,加上无法实时有效互动,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强,学习效率不高。加上线上教学无法开展实验及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更加影响了学习效果。通过2020年“土壤学”线上课程选课的48名同学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结果发现,线上准时签到率平均约90%,线上作业按时完成情况平均88%,考试答题暴露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如线下教学。
五、对策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2.0阶段,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将高度融合,线上学习也将成为大学生未来学习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核心基础课,优质“土壤学”线上课程建设也势在必行。通过2020年春季学期的“土壤学”线上教学的SWOT分析,我们发现线上教学模式虽有弊端和挑战,但是也有其巨大的优势和机遇,应该因势利导,调整策略、认真打造、优化创新,从组建线上教学团队、建设和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库、提升教师线上教学技能、落实制度激励等多个方面,推动“土壤学”线上教学水平的进步,促进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一)组建线上教学团队,建设和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库
线上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线下授课录制下来,放在线上平台上,而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优势和丰富资源,在基础教学之上,将不同领域和维度的知识交叉融合及拓展延伸;设计和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搭建平台课程框架和学习单元;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视频、课件、试题、讨论区话题及扩展性学习资源等;通过案例式、项目式教学等方式[4],启发与引导学生参与线上互动,促进提升学习效果;根据线上教学的过程反馈及结果考核,同步调整完善线上教学平台建设。而这些工作仅凭授课教师个人在短期内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组建了一支由6名有着丰富线下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的线上教学团队。
在教学经验丰富的团队负责人牵头及指导下,明确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原有的“土壤学”课程大纲按模块划分为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学、土壤生物学及土壤地理学四大模块,由研究领域最接近的老师分别负责相应模块的教学设计。多次互相讨论、演练,集思广益,丰富教学素材(包括思政元素、应用案例、学科交叉案例等)和教学内容,明确知识点之间的交叉衔接与授课顺序,纠正教学中的错误及不当之处,思考探索了线上教学创新之路。最终通过团队的齐力协作,共同重新打造了“土壤学”线上课程。
(二)提升教师线上教学技能,制定保障激励制度
优质线上课程的建设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线上教学技能学习。同时,高校应抓住这次教育变革的契机,升级网络技术设备和采购线上教学平台资源的同时,组织网络技术相关培训,使教师充分掌握线上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手段技巧等方面内容;线上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主动多承担网络技术方面的工作,协助老教师更好地完成线上授课;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建设,制定并完善线上教学监督及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学内容及质量把关,全面助力高等农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为了支持线上课程建设,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平台培训课程,并建立了相应的技术交流群,方便教师及时解决线上教学技术问题。团队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了相关培训,并在教育在线平台上尝试搭建“土壤学”在线课程。随着不断尝试,教师们感受到了线上教学的优势所在,普遍认识到了建设线上课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于是“土壤学”教学团队向学校申请立项了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在课程设计、录制、剪辑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专业人员、技术、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学校不仅将线上课程建设项目纳入了年度工作量考核,还对线上课程团队及成员给予荣誉等方面的鼓励,大大提高了教师开展线上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结语
线上教学是适应时代变革的教学方式,其优势大于劣势,不仅可以作为线下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还可为传统的农业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提升提供良机。首先,我们要正视线上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健全线上教学管理体系,积极准备教学内容。其次,我们要遵循“土壤学”专业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融入实践案例和思政元素等,注重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及知识交叉融合及拓展延伸的能力训练,开展内容形式丰富、质量有保障的“土壤学”线上教学。
参考文献:
[1]谷思玉.农学专业土壤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9395.
[2]苏雅乐其其格,范富,马玉露,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主干课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4):329332.
[3]于潇.数字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SWOT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1):107112.
[4]陈立新,朱永林,乔璐.林学专业“土壤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4):112114.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资科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G20095)
作者简介:任宗玲(1984— ),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土壤学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赵兰凤(1978— ),女,汉族,山西原平人,博士,高级实验师,从事土壤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