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医患沟通行为评价研究

2023-07-10 06:57徐朋辉徐德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源实习生医患

国 实,朋 辉,徐朋辉,徐德军

(1.皖南医学院;2.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2)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促进医患间理解,改进医患关系[1]。交流与沟通技能被列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七大领域之一,已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社会对准医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充满期望[2]。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准医生”,其在校期间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是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最佳时期,医患沟通训练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良好沟通行为的养成是医学生成长为优秀医生的关键[3]。近年来部分医学院开展了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估,但评估以教师评估为主,着重在病史采集询问技巧等方面。临床实习阶段是医患沟通实践的重要环节,临床实习结束后,医学生对实习过程中医患沟通行为情况的自我总结与反馈值得关注。本研究以某高校结束临床实习的应届所有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开展医患沟通技能教学评估,以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和实习医院改进医学生医患沟通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完成临床实习的所有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普查的方式,将650名学生纳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有一定临床实习经验且已完成6个月以上临床实习;排除标准:(1)因各种原因未完成6个月以上临床实习;(2)不配合调查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经过前期文献研究[4],最终确定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一般情况调查表:性别、年龄、生源地、实习时间等基本信息。(2)专业兴趣、职业目标和学习情况:专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目标、学习成绩和获奖学金次数等情况。(3)实习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此量表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邓云龙、程全等[5]编制,主要用于临床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行为自评。量表共有七个维度,48个条目,内容包括信息获取、非语言交流、信息告知、病情外关注、沟通意识、过程掌握和支持关注7个方面。量表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2,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657~0.911间,信效度良好。

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组织学生以大班为单位现场进行填写,问卷当场回收。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经核对剔除无效问卷,最终有效、完整问卷共60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4%。

1.3 统计方法原始数据经整理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分析。用t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探讨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基本情况本研究共调查607名实习6个月以上的医学生。性别分布为男生340人(56%),女生267人(44%);生源地为农村381人(62.8%),生源地为城镇226人(37.2%);调查对象321人(52.9%)对临床医学专业有兴趣的,其余286人(47.1%)一般感兴趣或没有兴趣。毕业后职业目标为医生的523人(86.2%),84人(13.8%)未来不想成为医生;大学所有课程加权平均分80分以上的265人(43.6%),70~80分的282人(46.5%),70分以下的60人(9.9%)。

2.2 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行为总体评价和表现特征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行为评价总评分为(163.43±33.4),分量表评分分别为信息获取(43.19±8.75)(12个条目)、非言语交流(36.88±8.28)(11个条目)、信息告知(22.95±5.75)(7个条目)、沟通意识(17.73±3.74)(5个条目)、病情外关注(16.16±4.06)(5个条目)、过程掌握(9.71±2.34)(3个条目)和支持关注(16.80±3.98)(5个条目)。研究以量表条目均数得分反映实习生沟通行为的表现特征,得分高条目反映沟通行为积极方面。得分低条目反映沟通行为消极方面。积极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患者一视同仁地尊重、开放式问题收集信息”等,其主要集中在信息获取和沟通意识方面,次之集中在支持关注、非语言交流和信息告知方面;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出院前讨论下次就诊时间、了解患者患病后的生活质量”等。实习过程中医学生缺乏沟通的行为主要集中在病情外关注、过程掌握方面。具体见表1(节选前五项)。

表1 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医患沟通行为特征情况表(节选)

2.3 临床医学实习生沟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3.1 性别和生源地对医患沟通行为影响 男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163.7±35.32)与女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163.07±30.82)沟通行为总评分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量表得分,与男生组比较,女生在“信息获取”和“沟通意识”沟通行为方面得分较高,女生在其他分量表方面得分较低,但两者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生源地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164.44±32.31)与城镇生源地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161.72±35.14)沟通行为总评分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量表得分,与城镇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组比较,生源地农村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得分较高,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性别、生源地对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行为影响分析

2.3.2 专业兴趣对医患沟通行为影响 临床医学专业非常有兴趣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166.2±34.11)沟通行为总得分高于一般或没有兴趣的学生(160.34±32.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各分量表得分,与没有专业兴趣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相比,有专业兴趣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在非语言交流、信息告知、病情外的关注方面有更好的医患沟通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3 职业目标对医患沟通行为影响 职业目标是毕业后成为医生的医学生(164.65±33.54)评价沟通行为总得分高于其他医学生(155.86±31.63),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职业目标是医生的医学生在非语言交流、信息告知、病情外关注,支持关注方面得分高于其他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专业兴趣、职业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行为影响分析

2.3.4 课程成绩对医患沟通行为影响 课程成绩80分以上医学生、学习成绩70~80分的医学生和学习成绩70分以下的医学生沟通行为总得分具有差异,经多重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各分量表得分,除支持关注分量表外,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学习成绩70分以上的其他分量表的得分均高于成绩平均为70分以下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课程成绩对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行为影响分析

3 讨论

3.1 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医患沟通行为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邓云龙、郑柳宁的研究结果[5]相比较,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行为总体良好。实习生沟通行为在信息获取和沟通意识两个分量表上得分较高,这与以往研究较为一致[5]。这说明经过多年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具有沟通意识,能够获取患者信息,能够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为初步接诊患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认为“没机会去做”或“没去做”的消极沟通行为主要集中在病情外关注、支持关注方面和信息告知方面仍做的不够,经验不足。这主要与实习生刚刚进入临床缺乏实践经验,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往往无所适从,缺乏自信,再加之患者的强烈的维权意识,使得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很难与患者在信息告知等方面开展有效沟通[6-7]。但有部分医学生表示,实习阶段后期,在带教老师的教导下,在前期实习经验的总结上,他们进行此方面的沟通尝试。总之,相对于信息获取方面,医学生在对患者就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外关注、支持关注等能力还需要机会进一步提高和锻炼。

3.2 客观因素对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行为无显著影响以往研究显示,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对医学生沟通行为有显著影响,如Blanch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在与患者沟通中表现的较缺乏自信[8];Lang NP研究发现,临床能力上,女实习生自己体现出了更多的焦虑和感觉到更多的压力这种焦虑和压力导致女性在与患者沟通时,自我评价较低[9]。邓云龙等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实习生沟通行为的差异只体现在信息告知上,且是男性的得分比女性高[5]。本次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不同,性别、生源地人口学客观因素对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行为无显著影响。该结果提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能与其客观因素关联不大,能通过后期教育进行训练和提升。

3.3 主观因素显著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对临床医学有专业兴趣的学生在非语言交流、信息告知、病情外关注、支持关注、沟通行为总分等方面的得分总体显著高于缺乏专业兴趣的学生;专业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实习沟通的主动性,即使在病情外关注、支持关注等难以涉及到的沟通环节,专业兴趣浓厚的医学生也会创造条件做这方面的沟通尝试。职业目标为医生的学生在非语言交流、信息告知、病情外关注,支持关注,沟通行为总体上显著高于其他医学生。明确的职业目标增强了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得他们能够尽早的融入职业角色,在实习中注重与患者进行病情外关注、支持关注等开拓性沟通[10]。除支持关注维度外,课程考核成绩好(平均分70分以上)的医学生其他分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成绩差的学生。医学生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是开展临床沟通实践的基础,专业基础知识欠缺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实践知识应用能力不足,面对患者时缺乏自信,无法与患者进行正常的沟通[11]。

综上所述,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沟通行为总体情况良好,性别、年龄、生源地等人口学特征对医学生沟通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专业兴趣、职业目标和课程成绩等主观因素显著影响医学生沟通行为。本研究认为医学生沟通行为与其主观因素有直接影响,通过后天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生沟通能力。建议高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医学生职业规划,同时高校应主动探索系统性多元沟通实践[12]、在线沟通学习软件[13],模拟学生标准化病人[14-15]等多元化沟通技能训练方式,联合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等多方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医患沟通技能教育和评估体系[16]。

猜你喜欢
生源实习生医患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