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吉琴
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对作业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看似“小事”,其实则不然,它不仅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也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把作业设计与教案设计有机融合,運用听说读写四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取得明显实效。
一、以“听”为基点,为高质量完成作业铺路
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合理地为学生“留白”,让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发言,促进思维机器的高速运转,辩证吸收别人的经验,做到学思结合,便能精准掌握本堂课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高质量完成作业铺路。于是,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学会倾听写进课堂管理办法,明确“听”的要求,养成听辨、听述、听问、听记的好习惯。通过实践,学生课堂专注度有了提高,高质量完成随堂作业也成了可能,实现了随堂作业校园内完成的目标。
二、以“说”为驱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素养
在训练学生“说”上,我注重吕传汉教授“三教”理念“教表达”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时,学生总是不能正确表达东、西、南、北等方位。于是,我做了一个大大的指南针模型,把学生带到操场上,6人一组,以1人为中心,4人不断变换位置,另1人作为观察员,必须有条理、有逻辑、有依据的大声说出4个人相对于中心学生所处的方位。几轮游戏下来,有效地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解答此类题目得心应手。
三、以“读”为依托,强化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纵观中高考学生数学答题,我们发现很多考生直接放弃了需要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提取有用数学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为选拔人才留下诸多遗憾。究其原因,是考生数学文本解读能力不足,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所致。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负责,小学阶段就必须培训学生有效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如:在教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①》时,对于“亭子灯有36盏,筒形灯比亭子灯的2倍多10盏,盒子灯比亭子灯的2倍少10盏”这一文本的解读时,我让学生反复读题,捕捉“倍”“多”“少”等关键信息,然后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巧妙融合,促进学生精准获取有用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学生在完成解决问题类的作业时,不再挠头搔耳,有效促进减负提质增效。
四、以“写”为突破,融入作业过程提高质效
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本着因材施“练”的原则,我以“写”为突破口,主动融入作业过程管理,一是摒弃学生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紧扣教材内容,布置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或实践作业。二是打通课堂教学的“最后一公里”,研究学生作业的批改方式,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作业,能随堂完成面批的坚决实行面批,不能做到面批的必须及时批改,让学生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订正,做到有布置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纠必复批。
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通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数学素养,找到作业管理着力点,实现教育综合改革的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