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子彦
这篇佳作有不少地方值得大家借鉴:
1.入题要快,开门见山。本文的一大特点是开门见山,开篇即抛出“孤独是什么”的问题,随后阐释了孤独的内涵,直观明了,干脆利落。
2.总结材料,灵活替换人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观点。本文的巧妙之处在于,开篇对于孤独的解释,虽然是建立在对第一段材料的理解上,但又没有直接挪用材料,而是替换了材料中的关键人物。比如聂赫留朵夫的孤独来自无人理解,那就可以根据这个内容进行人物的替换,思考还有谁不被人理解呢?他想到了屈原,屈原无人理解,所以发出喟叹,沉江而亡。简而言之,大卫科波菲尔、聂赫留朵夫、圣地亚哥、奥雷里亚诺的孤独,有孑然一身,有无人沟通,也有无人理解,只要抓住孤独的三种不同形态,那么这些人物都可以进行替换。替换人物后的概括分析,既不容易偏题,又有新鲜感。
3.用例简明,处理好“叙例”之“敘”。本文的叙例详略得当,简明扼要。对于大家熟悉的人或事,不必累述,简洁有力地叙例更能体现文字的精练。这篇作文中提及苏轼、陶渊明、苏武这些熟悉的人物,没有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篇幅阐释,而是进行简单罗列,干脆简洁。
4.灵活引用或化用诗句名篇。本文将引用的诗句融入自己的行文之中,如叙陶渊明之例时,直接链接教材篇目《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觉今是而昨非”;阐释孤独的内涵时,说屈原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喟叹;叔本华的“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以及蒋勋《孤独六讲》的句子则直接成为了观点句中的一部分。这样的引用、化用句子的方式,使作文摆脱俗套,更加自然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