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完善、新时代党建基层工作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都十分需要基层党建的引领。以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个人为代表的多元主体,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江苏省启东市南城街道D社区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对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区聚集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团体、不同社会组织。社区治理决策是社区治理实践的关键环节,是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安排,事关社区内每位群众的切实利益。对国家治理而言,基层治理是基石。创新社区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区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简单粗放到精准发力,不断提供精细化的指导,实施精细化的策略,以全面加强、不断进步的基层党建工作,推动社区治理的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逻辑
1、历史逻辑:建党百年经验
当前各项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随处可见党组织的身影,几乎贯穿了革命、建设、改革等全部历史时期的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城市基层党建以单位为主体,几乎覆盖所有的已知社会领域并呈现出全能主义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后,单位制逐渐没落,领导作用中的统筹兼顾尤为明显。进入21世纪以后,全国兴起社区建设浪潮。自此,社区党建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重要地位凸显。近年来表现尤为明显,在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多种社区形态共存,基层党建的内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管内容方式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建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扮演着“核心力量”的角色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根据不同社会实际回应社会需求、调整社会联接,逐步形成了全领域党建的历史经验。
2、理论逻辑:百年政党与社会的关系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一直是城市社区治理的主旋律,是当前所有研究者极为关注的重点领域。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各种主观因素,几乎涵盖了国家、社会关系、资本、基层政权建设等多个方面。相比较而言,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并不多,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非常薄弱。国内很多学者对党政元素在城市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当今大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需要做到的是突出政治功能,必须充分认识到政治功能既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必要条件,也是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的要求。
南城街道D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概况及实践经验
1、南城街道D社区概况
启东市南城街道D社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社区范围东至庙港河,西至花园路,南至南城河,北至民乐路,人口约9200多人。其中,社区党员311人、在职党员165人、流动党员42人。根据地域、人口分布等情况分成5个网格,建立了3个党支部,下设9个党小组。构建起社区党委、社区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三级党建网络。近年来,围绕“党建为首、服务为本、社区宜居、共建和谐”的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推进精品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南城街道D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
其一,坚持党建核心地位,提升党组织引领能力。D社区现有党员310名,社区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为切实按照社区建立党委、网格设支部、楼宇有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实现党建网络全覆盖的局面。在社区的管理体制上,推行社区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党小组长、党员分别负责社区、网络、楼栋、楼道和家庭的“五级负责制”。为落实推进基层治理,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居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为优化基本阵地建设,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以项目化管理为主,遵循统筹规划、公开透明、注重实效的原则规范化使用,持续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规划建设、政治功能、服务内容、设施配置、管理运行、基本保障“六个规范化”,巩固基层社区治理“牌子乱加”的乱象,清理规范工作成效,充分发挥凝聚党员群众、强化党建引领的党组织职能。另外,社区通过创新“党建微家”功能性党小组,与驻区单位深化共建共筑,联合开展活动;建立“党员分类管理服务”“三评两定一公示”党员积分考评制度,规范党员管理制度。
其二,聚焦治理和服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通过这个服务体系落实联系服务群众,按照“三提三知”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治理方式、增强服务效果。利用微信公众号、业主网格群,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把群众的“痛点”作为工作的“突破点”,在党建引领下,将居民自治推向深入化,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家门口”,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点平台,社区每年推出当年度的惠民实事项目清单。例如,为社区残疾人员、低保对象提供办理年审服務,为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年鉴工作,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拉近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建设集党建、物业、养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
其三,完善参与制度,拓宽参与渠道。社区自治的核心在于建立包括参与、协商、维护为关键的长效机制体系,这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基础。针对辖区内居民的需求,积极探索居民自治的新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设立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居民自理会,在社区办公场所内设立居民议事厅,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平台。另外,社区还在办公地设立了老人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党员之家,为各类群体提供了单独交流、议事和解决问题的场所。针对辖区内居民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通过社区中活跃的骨干成员牵头,在社区内开展了许多有利于社区建设、邻里和睦的活动。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职业背景的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开创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和特色组织,较好地回应了社区居民对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为社区的积极分子提供了发光发热的渠道。
启 示
1、坚持党对社区治理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地位,确保社区治理的正确路线:坚持党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是D社区在社区治理模式中遵循的最基本的经验路线。实践中,D社区将党的建设工作穿插在社区治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保证社区各项事务均由社区党组织主导。比如,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居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再比如,提出实现规划建设、政治功能、服务内容、设施配置、管理运行、基本保障“六个规范化”,将社区内重大事项由社区党组织审核,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审核能力,切实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能力和地位。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D社区在社区治理过程中重视服务功能,在为民服务过程中无不体现着党政元素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全面系统地回应社区内居民的实际要求,聚焦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急难愁盼的关键问题上,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保障力度,确保社区基层治理中提供公共服务水平的质量和效率。如在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特别设立了老人之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党员之家,将文化服务、公共服务、党群服务、社会服务、金融服务一同纳入服务范围,努力使“为民服务便捷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定期对辖区内各类群体需求进行收集梳理,根据梳理结果拟定“两清单、一目录”的项目清单,针对社区资源力量不足的问题提出合理意见,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多元精细化的服务,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拉近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为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造有利条件。
3、坚持将社区治理的各项资源系统化
当前基层协同的重要举措就是建立由党组织带头,社区工作者、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化特色的互联式协商治理机制。一些社区采用设置例会制度和责任捆绑的模式致力于将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一并纳入到统一搭建的群聊平台,鼓励采用制度化手段来督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这无异于在间接上也保障了工作内容的落实。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管理服务机制,将物业服务管理作为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基础治理的重要组成单元,纳入各级党政组织的日常工作范畴。同时,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通过搭建社区智能化平台的方式,实现多主体有效链接的目标,这种做法不仅仅是为企业与居民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同时也使得所提供的社会服务更加便利化。
与此同时,对于社区中普遍存在的弱势群体,需要为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支持。不能仅仅是为他们提供浮于表面的资金援助,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够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社区居民的工作收入,并使之后开展的社区工作更具有竞争力。不断健全并完善当前社区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突出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工作地位,通过党建引领,各方协调共同调动、盘活各项优质资源等方式,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更多的实际难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有机统一。
4、坚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工作
切实提高居民自身參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居民内生动力,帮助每位居民明确自身在社区的主体角色定位,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及对社区的归属感。同时,结合地区发展特色,按照不同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等,充分挖掘体现本土特色文化的内涵,致力于打造属于每个社区独特的社区文化,培育和塑造社区精神,使得每一位居民对所在社区的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归根到底,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效果必须以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准,以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绝不允许通过任何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来敷衍。
5、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创新社区治理重在深化社区治理改革。D社区的实践表明,城市社区治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在党建引领下推动整体治理,党建作为始终贯穿城市社区治理的综合力量,推动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新型关系的构建。从城市基层社区中越来越普遍的政社合作可以看出,党建已经成为统合各方主体的关键力量。因此,在新型党建模式的引领下,创新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新型关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五级负责制”的管理体制,还是“一核三体”的运行机制,都是在探索融组织再造、公共服务圈打造、整合资源、居民参与、机制创新为一体的城市基层整体治理模式。
结 语
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是时代主旋律,确立党建引领的核心地位,探索共生视角下的社区工作者、居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不断完善这种互联式协商治理机制,使得城市社区治理更符合当下时代要求,坚持全民领导、系统化资源、改革创新,打造符合时代背景的城市基层体制治理模式。本文研究的基层社区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关系现代化的建构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当前尤其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使得党政关系、党社关系、党群关系三者有机统一于社区治理的实践中。一方面,基层社区治理离不开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目标;另一方面,将党建引领真正融入社区治理,有针对性地优化过程导向。
参考文献
[1]刘鑫:《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载《人民论坛》,2019(21):80-81页。
[2]殷星辰:《新时代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为例》,载《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4):53-56页。
[3]李威利:《从职域到区域:中共百年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的转型发展》,载《党政研究》,2021(2):51-60页。
[4]申丽娟:《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5]陈晓岚:《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整合逻辑》,载《广东社会科学》,2021(2):74-80页。
[6]陈朋:《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内在逻辑及现实场景》,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5):82-90页。
[7]黄晓春:《党建引领下的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载《中国社会科学》,2021(6):116-137页。
[8]原珂:《中国不同类型城市社区内的冲突程度比较研究》,载《中国行政管理》,2017(9):131-138页。
[9]刘笑言:《党治社会区域化党建过程中的内卷化倾向研究》,载《社会科学》,2020(6):46-47页。
[10]张冬冬:《党建引领下的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11):86-92页。
作者简介
张敏琦 中共启东市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