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实现的可行路径研究

2023-07-10 23:07张旋迪刘浩
新西部 2023年4期
关键词:居民党组织基层

张旋迪 刘浩

在居民自治发展新时期,推动党建引领社区居民自治,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优势和社区居民自身智慧,实现社区良性发展。在社会学视角下,对沈阳市和平区H社区进行案例分析,发现社区居民自治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狭窄、居民参与自治积极性低、居民自治保障机制不完善。该社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倡导良好社风民风、参与形式创新的解决路径,为国家解决社区居民自治问题提供了案例经验。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社区居民自治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基础的工作,是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实践。在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下,社区居民自治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目前是基层民主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进一步说,良好的居民自治模式也是提高基层民主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了解居民自治现存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是推动社区居民自治有效落实以及促进基层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之举。

想要了解居民自治现存问题,再针对问题生成治理经验,就必须发挥党建引领社区居民自治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建引领在我国治国理政各个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城市建构模式不断变化,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社区治理方面得到有效发挥,有助于推进居民自治进程、创新居民自治形式。在党建引领实现居民自治方面,学界已有较为广泛而深刻的研究观点。孙智怡指出,基层社区治理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性低、参与程度不高。[1]为解决这一问题,陶建荣针对性地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优势,从而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解决措施。[2]涂晓芳、刘昱彤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政策研究,指出“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联动,分为党组织层面和居民层面两个不同的作用方向,二者使用不同机制、面对不同方向作用于居民日常生活,以提升社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居民参与自治积极性”。[3]

由此可见,居民自治最终目的要落到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上。虽然党组织在整个过程中的领导、支撑与保障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具体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依靠居民自身。因此,居民自治的实现需要在社区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充分挖掘居民对于社区治理的认同感、提高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才能使居民自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居民都能够真正做到认识社区治理问题、创新居民自治路径、实现自治经验推广。沈阳市和平区H社区充分认识到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重要性,在“深入挖掘社区居民自治问题”“有效解决社区居民自治问题”方面是一个正面典型。因此,本文选择H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创新路径,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优势和制度效能充分转化为居民切实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以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H社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思路简析

H社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辖区占地面积0.68平方公里。有20个园区,87栋居民楼,25栋别墅,居民7942户,17356人;社区党委下设27个网格党支部,有党员1055名。辖区内有万豪、万鑫、索菲特酒店、沈阳广播电台、望湖路青年大街小学、上海世茂等35家驻区单位、商户174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1200平方米;社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等荣誉200余项。

党委书记在社区工作二十余年,自接管H社区以来依次解决煤气开栓、小区弃管、养老服务等问题,有效破解了多个基层治理重难点问题,总结出了诸多治理经验。同时,H社区充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重要指示精神,在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设方面,强调“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在书记及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共同建设下,社区于2017年11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是社区获得荣誉的开始。2019年正式创立“胡静琴书记工作室”,作为沈阳市第一个以社区书记命名的工作室,其意在将社区治理经验通过“传帮带”模式推广复制,切实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2020年6月注册成功志愿服务队,正式成员共有913人。最终实现H社区大部分小区无需物业,依靠居民自治进行发展建设;志愿服务发达,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社区从“小家”向“大家”的转变,反映出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走向制度性、规范性和程序性,体现H社区居民自治逐步达到较高水平。

工作室一直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以培育更多优秀社区干部为目标。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各级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宣传讲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社情民意,帮助社区解决环境改善、居民供暖、医疗救助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联系社区居民,提升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保障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真正做到知群众所想,进而实现急群众所需,最终达到党建引领下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的良性循环。

H社区居民自治面临的现实困境

欲促进社区居民自治良性发展,首先应当了解社区内阻碍居民自治的问题所在。H社区经过调研总结,发现影响居民自治有效进行的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1、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狭窄

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是指包含传统表达渠道、网络表达渠道、新闻媒体“三接近”在内的群众性治理路径。良好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在居民自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充分反映社情民意,还能保障居民权利有效实施。为构建良好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社区在调动居民参与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始终注重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确保社区有效形成“协同合作、优势互补”的治理格局。

在H社区,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狭窄是影响居民自治的重要因素。不管是社区群众工作机构缺失,还是群众传统表达渠道阻塞、群众网络表达渠道不健全,都使社区没有人员倾听群众呼声、没有方法了解群众问题,最终导致无法及时回应群众,无法有效解决群众问题,进而使居民自治工作受阻。

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狭窄给社区治理带来诸多方面的问题,社区居民生活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力度小、管理不到位、人为破坏严重,不能适应现代社区当前发展的需要。第二,社区管理和服务欠缺,专业化程度低。社区保洁员资质不合格,生理、心理素质无法胜任工作。社区物业、产权单位弃管,给社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第三,社区养老服务缺失。社区独居老人众多,尤其是半失能老人人数较多,老人衣食住行难以自理,特别是突发疾病容易危及生命。社区居民衣食住行诸多方面产生难处,[4]但由于社区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狭窄,上传下达的通道受到阻塞,居民的意见得不到充分的反馈和有效的倾听。因此,为解决社区频发问题,亟需打通有效的社情民意反馈路径、建立合理的社情民意办理机制。

2、居民参与自治积极性低

H社区居民因为文化素养低且對党建引领的作用认识不足,错误看待自己在社区治理中所处的位置,错误理解自身在社区治理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所以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导致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低,没能充分有效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应有的作用。一方面,社区居民公共精神欠缺。具体表现为,极大部分社区居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以致于社区内部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现象较为突出。并且这一类社区居民并不认为自身行为破坏了社区公共环境、有碍于社区发展进步,因此没有意图提高自己的公德意识,以改变调整这一现状。

另一方面,社区居民文化水平较低。社区内老年人口众多,青壮年人口比例低,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口数量少、比例低,社区总体知识水平极其有限,文化素养整体较低。以致部分居民认为社区治理都是国家、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事情,社区治理的好坏也是国家、政府、党中央派下的负责人的优劣决定的,更加不了解“居民自治”一词的内涵,无法理解想要社区治理达到较好层次水平,基层政府及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起到的仅仅是先锋带头、制度保障、政策引领等作用,无法代替居民自我管理的作用。因此,社区的运转最主要还要靠社区居民提高自己的公共精神和文化水平,从而参与到整个社区的建设中去。

3、居民自治保障机制不完善

居民自治保障机制是指综合运用制度、思想、组织、运行、人才等手段进行的一系列保障居民自治顺利进行的内在组织运行规律,具体表现为完善居民自治章程等制度、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管理的思想认识、完善领导班子、协调各方关系、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水平。

H社区居民自治保障机制不完善,体现在缺乏制度保障、管理人员思想落后、组织运行不顺畅、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多方面上,这严重影响到居民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降低社区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从整个社区自治开展过程来看,首先,领导班子不完善,领导成员存在缺失问题。书记等老干部退休后,新上任的社区新干部素质能力相对而言较薄弱,缺少社区的工作经验,对社区具体情况了解水平较低,对于社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其次,缺乏系统培训学习机制,新老干部衔接不好。既然新干部素质能力不足,社区就应当对其进行系统培训。但培训机制的缺失,导致新干部没能得到有效的经验学习,就难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难以提高社区工作技能,最终使其不能有效且迅速地接替老干部工作,进而使社区内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无法有针对性发挥党建引领对社区居民自治的作用。再次,社区工作人员思想态度不端正。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工作不热心,认为工作可有可无,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导致居民自治无法顺利开展。

最后,缺失居民自治章程且社区内部分工不明晰。没有系统的、成文的居民自治章程,就会使社区居民自治无规则可依,无规范可遵。进而无法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社区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最终阻碍居民自治进程。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实现路径的探索

H社区即使面临诸多治理困境,但依旧决心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因此,社区致力于在党建引领下探寻合理有效的社区治理经验,最终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提高联动力量、通过倡导良好社风民风激发居民自治效能、通过参与形式创新释放基层社区治理能量。

1、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提高联动力量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是指党组织通过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具有鲜明党性和实践性的多方面建设活动,引领多元主体实现共同治理的行为。多元共治理念作为社会治理的创新性制度、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要求,在社区治理乃至于居民自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区管理建设过程中,更应当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实现党组织和社区居民有效衔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下,激发多元主体积极性,助力基层社区建设。

H社区充分认识到社区治理现状不容乐观,更深刻意识到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居民都应当发挥起各自作用,因此致力于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提高治理联动力量。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越性、充分释放社区居民自治效能、改变社区“脏、乱、差”的现状,社区首先以党建为引领,夯实组织建设,把党支部建在园区、建在网格、建在社会组织、建在非公组织,结合和平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平台建设,建立了27个网格党支部。其次,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千余人志愿者队伍,实现了党的组织、工作和服务的全覆盖,使服务群众一公里问题得以在网格中发现,在网格中解决。再次,定期定时召开社区议事会、联席会、调解会、听证会、见面会等各类社区协商议事会议,畅通居民建言献策、问题反馈的渠道,保障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管理权、决策权,提升居民投身社区管理的参与度。

近年来通过各类措施的稳步推进,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各方面的矛盾得到有效排解。首先,社區引入了保障型物业管理服务,破解了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社区环境得到改善,社区治安得到保障,社区物业回归且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煤气开栓、下水管外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衣食住行均安心、放心、开心。其次,针对老年人口居家养老问题,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行“医养结合”,打造长期居住、日间照料、居家入户和家庭服务的“3+1”服务模式。开展生活类服务和创新性养老服务,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特别建设起120医疗紧急救援服务系统,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120医疗应急、SOS生活应急求助、安全关爱紧急救援服务,补齐居家养老紧急救援服务短板,体现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5]

2、倡导良好社风民风,激发居民自治效能

良好社风民风是指在社会上形成的有一定普遍性的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民众行为规范,能够促使社会安定祥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进而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社区内倡导良好的社风民风有助于促使社区居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促使社区建设风朗气清,守望互助。

H社区充分认识到居民文化程度和文化素养低下、对党建作用认识不足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自治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通过多方途径倡导社区内良好社风民风,提高居民素质和文化水平,为居民自治提供保障。首先,社区以文化铸魂,打造社区精神。为了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将“家”文化延伸发展到小区的家园文化,打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新型邻里关系,社区开展“两邻节·邻里情”系列活动,将“孝、善、和、礼、信”根植于每个社区成员心中。其次,为了进一步促使社区居民学习实践科学理论、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创建业主代表协会、书画协会、文体协会、为老服务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11个社会组织,集聚各类素质人才,发挥社区文化建设、基层文化治理的重要力量。[6]总而言之,为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善、小区和美、社区和谐的治理目标,社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建设,开展不同的特色文化学习项目,使社区居民思想政治觉悟、民风文明程度、志愿服务意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有效提升。从此往后,社区居民自治获得了文化层面的支持与保障,居民自治参与性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参与形式创新释放基层社区治理能量

参与形式创新是指人们参加到某种活动或行为中的模式或举措的创造性改变,有利于打破常规思维,谋求崭新境界。在基层社区治理范畴内,参与形式创新可分化为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形式,党员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前进,释放基层社区治理能量。

H社区充分认识到现存问题严重阻碍居民自治进程,因此,社区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先进性,设立工作室,对新干部、新党员进行培训教学,力求提高其能力水平,进而促进参与社区治理形式的创新,以完善居民自治保障机制。原社区书记退休后在社区内设立“胡静琴书记工作室”,以“传帮带”形式向社区年轻党员、年轻干部传授社区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传递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进而在工作室内建立起专家学者团队、优秀社区书记领头雁团队和工作运行团队,总结提炼了工作“六法”和社区工作“十字经”,围绕社区党建形式、社区服务形式、社区治理形式,对新干部、新党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对社区的了解程度和素质水平。[7]另外,在社区工作人员充分掌握社区治理经验、充分了解社区现实情况后,引领居民集体讨论制定小区管理公约和规章制度,保证社区治理有成文规定依托。

最终,H社区在自身得到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吝向其他社区进行经验分享。自工作室创办以来,社区蹲点学习的学员每周到场,“全天候”同书记了解社区工作模式及流程。吸收优秀经验成果后,各社区将H社区治理经验转化为各自社区治理成效。多数参与学习的学员所对应的社区在治理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足可见H社区观念的先进性和措施的有效性。

总 结

基层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是在新时期基层治理任务中重要的一环,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应当依据现实情况调整完善自身,将基层党建和社区居民联系起来,认识到社区治理中突出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加以实行。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和平区H社区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响H社区居民自治的因素主要有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狭窄、居民参与自治积极性低、居民自治保障机制不完善,而针对这些问题,该社区采用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倡导良好社风民风、参与形式创新三个措施谋求解决,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H社区的治理经验也为国家解决社区居民自治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案例支撑。同时,如何将H社区经验进行提炼总结、系统完善,从而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智怡:《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建设的探索——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岔社区为例》,载《领导科学论坛》,2022(1):106-110页。

[2]陶建荣:《创新基层党建方式方法 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基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姑孰镇社区治理调研》,载《领导科学论坛》,2021(7):54-58页。

[3]涂晓芳,刘昱彤:《嵌入式协同: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联动——以S社区为例》,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59-68页。

[4]李季:《“小巷总理”胡静琴:小社区里构建“大同”社会》,澎湃网,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989877,2023-4-11。

[5]邱宇哲:《沈阳市文安路社区:解决问题,不让百姓为难》,人民网-辽宁频道,http://ln.people.com.cn/GB/347067/400698/ ,2023-4-11。

[6]徐微微:《文安路社区“多元共治” 实现大家事 大家议大家管》,沈阳网,https://house.syd.com.cn/system/2020/07/31/011859159.shtml,2023-4-11。

[7]廉辉,于洁:《“传帮带”小切口释放基层社区治理大能量》,和平区胡静琴工作室,2021-8-23。

作者简介

张旋迪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党建、社区治理

刘 浩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城乡社区

猜你喜欢
居民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石器时代的居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走基层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