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工智能环境下,传统的内部控制形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基于此,论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应用的优势,强调了基于新技术优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进一步探讨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和优化路径,为企业优化内部控制、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和经营绩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内部控制;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7;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1069(2023)06-0124-03
1 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完成经营目标所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与开展的风险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有效保证企业经营合规合法,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保证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完成企业长期和短期的战略目标[1]。在传统的内部控制领域,相关工作更多地体现在岗位的相互监督上,注重财务与经营活动的核实与制约,而无法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内部控制将面临革命性的变化,让全过程和动态监控成为可能。王海兵和冯文静[2]认为,应加快新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都可以应用到内部控制建设当中。虽然企业管理层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智能化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升组织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执行效率,但仍然存在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充分、信息化程度不高、组织保障不足和新兴技术风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增强管理层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强化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为智能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提供保障,借助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2 人工智能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应用的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转型的优势愈加明显,2017年5月“德勤财务机器人”的问世,让人们认识到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应用到公司的财务与管理工作当中。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平台、区块链和共享中心逐步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加速了企业数字化管理的进程。同时,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得到相应提升,智能内部控制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和高时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满足了企业管理的需求。人工智能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有较多的优势[3],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 确保内部控制结果客观公正
智能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重要特点是从“人控”转化为“机控”。借助人工智能,能够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充分的收集,并实现数据的模块归集和深度分析,根据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时长和难度进行展示和分配,从而真实可靠地反映经营成果与事务职责的归属,避免由管理层的主观行为造成的公平性偏失,提高了内部控制结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如对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源控制的绩效归属、人员晋免以及业务层面各个环节的责任归属,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2 提升内部控制运行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
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必须权衡内部控制的成本与产出,即为建设和执行内部控制所投入的成本与企业整体因此受益的大小比较。基于人工智能的内部控制利用先进的技术解决了在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高成本的问题,例如,可以自动记录业务发生的时间、事项和执行人,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在此过程中辅助执行人员开展具体业务,这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并降低了控制成本,同时,可以实现提高经营效率这一内部控制目标。
2.3 落实内部控制全面性原则
在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过程中,企业可能更加关注成本效益原则。实际上,过多的成本投入让企业难以正常运行,因此,很可能选择适中的做法,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小舞弊”现象,只能视而不见或无法有充足的精力予以关注。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机器人可以帮助实现全面监管,使企业各部门对整个内部控制过程进行动态全面监督,消除内部控制的盲点。
2.4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基于人工智能的内控系统可以自动检测经济活动中的问题与缺陷,对其完整记录并及时报告,同时,跟踪和监督整改进度,督促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可以通过电脑系统或手机端系统,动态提示管理人员出现的异常情况,让管理人员便捷地对比各项月度或年度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借助该系统可以实现跨部门数据对比,全面、系统和客观地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风险,为预测和应对企业经济活动风险提供时间保障。风险管控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职能,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已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能够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动态控制管理,及时采取防范或补救措施,增强了内部控制的适应性。不仅如此,内部控制系统可以自我识别本身存在的缺陷,如王海林[4]将BP神经网络技术运用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为企业结合人工智能自动识别与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提供了思路和范例。
3 企业智能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发展,且智能内部控制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改进提升的重点,但也存在较多问题,以至于人工智能技术不能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5]。
3.1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转型认识不充分
由于管理人员已经熟悉传统的内部控制形式,并不关注人工智能技术下内部控制为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现阶段,管理人员对现有内部控制体系较为熟悉,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管理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而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且难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由此认为没有升级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即使管理层认识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也难以对内部控制信息化有深入的了解,往往认为内部控制信息化就是应用一个独立的软件。实际上,企业只有具备基础的业务信息系统,才能在此基础上嵌套内部控制系统,实现预算、收支、采购、资产、项目和合同六大控制集于一体,达到业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功能的融合。
3.2 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高水平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经营活动信息系统的对接,完成内部控制流程与具体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人为操纵的可能性,既提升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又提升了内部控制的质量。然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往往采用传统的纸质材料或电子表格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由于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管理层花费较高的成本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意愿不足,因此,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可能性较小。
3.3 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不足
当前,中小企业通常不会单独设置信息化内部控制部门,相关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的信息管理人员负责。这样做一方面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不同岗位的制约效用和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增加了财务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无法完成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与优化的艰巨任务。
3.4 新兴技术本身存在风险
当前,新兴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除了企业管理人员固有的传统思维限制,技术本身的风险也是阻碍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大数据内部控制3.0技术、财务机器人和风险预警技术在为内部控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潜在的内部控制风险,如技术不成熟、信息泄露或人员舞弊等[6]。對于中小企业来说,已有的技术人员难以满足引入和维护智能技术的需要。新型信息技术平台的搭建需要时间和成本,并且在后续维护过程中存在未知的风险,因此,为了规避可能遇到的技术风险,企业很可能选择维持现有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4 企业智能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路径
智能化内部控制对企业数字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很多阻碍。针对智能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从增强管理层优化内部控制的意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加大内部控制资金投入、培养和引进智能化内部控制人才4个主要方面予以改进和完善。
4.1 增强管理层优化内部控制的意识
相关监管人员应提醒企业管理层,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其优化内部控制的意识。内部控制建设是长期战略,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业务风险、资金安全风险和舞弊风险,是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管理层本身,应充分认识到在智能时代高效的内部控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应积极建设智能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满足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的需求,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智能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层不能因为当前一时的投入成本而放弃未来的长期收益,也不能因为暂时的信息技术困难而阻碍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要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决心以及内部控制人员的业务能力。
4.2 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7]:第一,智能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搭建。企业要引入内部控制智能化系统,优化企业的决策系统、财务系统和内部审查系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第二,降低内部控制执行成本,提升企业价值[8]。虽然智能化内部控制信息平台需要投入搭建资金,但从长期来看,优化后的智能平台只需要少量的技术人员进行控制,人力成本下降,且成效将会有较大的提升,促进企业发展,最终提升企业的价值。第三,提升智能风险防控能力。风险防控是内部控制的第一要点,对此,智能风险防控系统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方面更加优越,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为内部控制人员提供预警,并协助处理。
4.3 加大内部控制资金投入
资金支持是全面建设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并对其持续优化的保障。一方面,企业容易忽视对内部控制的投入,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情,所以缺少资金投入或资金支持不足,无法搭建信息化平台;另一方面,智能信息化平台搭建完成后,企业内部控制的后续优化资金的审批难度加大,极易造成信息系统无法持续优化的现象。由于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信息系统极易出现难使用、不使用的情况,从而导致信息系统的资源浪费。因此,企业应当加大对内部控制的资金投入,制定内部控制资金的专项计划,合理安排内部控制的日常管理资金和优化建设资金,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地位。
4.4 培养和引进智能化内部控制人才
在数字化情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遇到了新的挑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9],智能内部控制平台的搭建和使用均需要优秀技术人员的支撑。具体来说,在建设前期,需要牵头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与信息系统供应商进行对接,根据需求,采购与企业管理相契合的信息系统,并快速掌握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此后,需要牵头的信息管理人员对该企业的所有内部控制人员进行培训,达到各岗位人员均能胜任的要求。另外,要在日常的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进行及时维护。因此,企业应当通过培养和引进智能化内部控制人才,满足上述各环节的人才需求。换言之,企业首先应当明确自身的初步需求,通过培养和引进双渠道措施满足牵头建设、部门培训、日常运营和优化升级的需求。其次,企业要关注留住人才的重要性,合理地提高智能化内部控制人才的工资待遇,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开展提供保障。
5 结语
人工智能技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10],如ChatGPT可以与企业的财务系统集成,实现智能对话和智能分析[11]。因此,作为企业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越来越重要,在提升企业的收益分配和经营效率、防范经营风险、避免财务欺诈行为等方面为企业带来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加速了企业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但是企业在智能内部控制建设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例如,企业管理层可能为了节约短期的购置成本或受制于固有的认知而阻碍智能化内部控制建设的进程。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管理层往往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内部控制的投入。此外,技术风险也是阻碍智能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从增强管理层优化内部控制的意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加大内部控制资金投入、培养和引进智能化内部控制人才等方面入手,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多元化,协助优化运营和管理[12],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化内部控制建设。
【参考文献】
【1】马贵兰.企业内部控制智慧化应用研究展望[J].中国总会计师,2021(11):140-142.
【2】王海兵,冯文静.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十大热点难点问题[J].会计之友,2021(11):50-55.
【3】马刚.浅谈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实践[J].商讯,2019(23):184+186.
【4】王海林.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诊断研究——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构建[J].会计研究,2017(8):74-80+95.
【5】李菊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改进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7):140-141.
【6】孙红梅,雷喻捷.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下内控风险及防范探索[J].会计之友,2019(13):118-122.
【7】刘艳,李悦.基于人工智能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5):69-71.
【8】张安安.人工智能时代内部控制的新思路探究[J].经济管理文摘,2019,738(24):45-46.
【9】顾奋玲,申慧慧.数字时代的内部控制:发展与展望——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9(10):93-94.
【10】温素彬,李慧,孙婷.鉴往知来:国内智能会计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财会月刊,2022(23):65-72.
【11】李瑞雪,王爱国,任博宇,等.ChatGPT及其核心技术在智能会计中的应用[J/OL].会计之友,2023(12):32-36[2023-05-3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063.F.20230529.1031.010.html.
【12】罗斌元,郭小雨.人工智能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3(4):79-85.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门限效应的河南省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ZZJH-466)。
【作者简介】朱家稷(1991-),男,河南驻马店人,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企业创新与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