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联体建设的模式解析和关系处理

2023-07-10 05:56朱爱国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集团化联体名校

朱爱国

当前,在试点推动和政策导向下,县域教联体建设在全省风生水起。正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探索各具特色的教联体建设模式,不仅推动了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架构、教师人事关系的系统变革,而且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要素的合理流动、教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手段的革新,让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理顺发展脉络,解析模式内涵,处理好相关关系,对稳步推进教联体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教联体建设的源头演进

教联体实质上是学校间的联盟办学、聚群发展,源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名校办民校”,移植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模式,逐步演化而来,大致可划为三个阶段。

1.0版的“名校办民校”补差嫁接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基本原则下,社会各领域陆续出现了一批“先行者”“先试者”“先富者”。而教育领域,在政策支持、需求驱动和主动创新等因素作用下,一部分学校获得相对优势,并通过循环累积机制逐步成长为名校。名校的产生体现了效率优先,也引发了教育不公,导致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贫富”差距加剧。在此背景下,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教育被定义为第三产业,要求增加教育民间资本,借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1999年,杭州率先尝试教育集团化发展路径,将发展较好的名校与亟需发展的“弱校”“农校”“新校”“民校”捆绑发展,为集团化办学正式出现提供了早期实践基础。2004年3月,国务院转发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改革教育投入体制,重点支持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以填补教育经费空缺。“公办校办民校、名校办分校”的办学形式开始出现,集团化办学雏形逐步生成。这种雏形主要是改革教育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一条腿”办学方式,吸纳社会力量办学,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同时,将名校的名称、标识、设备、师资、课程、组織机构等嫁接给民校或分校,将名校的办学理念、成熟经验、品牌价值移植到民校或分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供求关系紧张的状况。

2.0版的“强校带弱校”帮扶辐射阶段。在集团化办学的初级阶段,“补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弱势资源区和弱势资源校的现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变化。随着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需求加剧,集团化办学逐渐扩展到公共教育领域,成为创新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重要措施。2005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在政策导向下,各地大规模开启集团化办学实践。2012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并肯定“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正式登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舞台。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集团化办学范围逐步向农村等薄弱领域拓展。各地出现了借力优势教育品牌和教育力量,改造并优化弱势资源校和弱势资源区的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比如,成都的“全域教育”、上海的“委托管理”、杭州的“名校集团”、北京的“城乡学校一体化”等,通过“强政府”行为,派出优势资源校的管理和教学团队帮扶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成为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重要举措。

3.0版的“城校+乡校”融合共生阶段。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一时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实现,城乡学校差距逐步缩小,即使在乡村也出现了许多“小而美”“小而优”的学校。先前的集团化办学,由于优质校与弱势校的非对等地位,容易出现合作中的“霸权”现象。于是,城乡携手、深度融合、和谐共生成为新的需求和趋势,区域紧密型的教育联合发展共同体应运而生。2021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优先规划、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地通过组织推动的方式成立城乡教育联合发展共同体,虽然叫法不同,但组建方式、达成目标差不多。有的叫“联合体”,比如,上海桃浦的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广西高校与基础教育组建的教育联合体,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职业教育联合体,陕西、湖南推行城乡教育联合体;有的叫“共同体”,比如,浙江推行的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四川、宁夏推行的城乡学校共同体;有的叫“集群建设”,比如,四川德阳推行的义务教育学校优质教育集群建设。湖北的教联体是“城乡教育联合发展共同体”的简称,是共同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1.0版的补差嫁接,到2.0版的帮扶带动,再到3.0版的融合共生,都是围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展开,持续解决“有没有”“好不好”“均不均”的迭代升级问题,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裂变和蝶变,让区域内每一所学校都拥有持续生长的力量,从而实现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富有特色、充满生机、和谐有序”的发展。

县域教联体建设的模式解析

目前,在各地的探索中出现了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教联体。总体上,可分为融合型、共建型、特色协作型、垂直复合型和智库嫁接型等。

“融合型教联体”:主要采取“本部+校区(分校)”的方式,由一所优质学校带几个校区(分校),实行单一法人制,人事、经费、教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实行一体化管理。比如,武穴市大金镇小学融合型教联体就是采取“名校+弱校+村校+新校”的方式,发挥大金镇中心小学的龙头作用,统筹管理区域内所有小学,实行一个法人的总校长负责制,教师、经费、资源统筹调配,教学、教研、培训集中管理,达到了“大校消肿弱校增容、老校减负新校壮大、镇小提劲村小焕新”的目的,实现了乡村小学各有特色“齐步走”,让整个乡村教育鲜活生动起来。

“共建型教联体”:主要是由一所优质学校牵头,与若干所学校采取委托管理、名校办分校、联盟校等形式联合办学,联体内各学校都是平等的法人,保持人事、财经、资产相对独立,通过建立共同章程,制定统一规划,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的管理模式。比如,黄冈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联体,以黄冈市第二实验小学为本部,以路口小学等为分校,采取“六变”(变校名、变文化、变教师、变课表、变教研、变检测)、“四不变”(财务管理不变、人事关系不变、内设机构不变、招生范围不变)的方式,实现深化教育改革的“共同缔造”、教学管理优化的“提档升级”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减负增效”。

“特色协作型教联体”:主要是基于体、音、美、劳、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生态环保等特色课程,由教育科研部门或一所主体学校牵头,若干特色学校结成联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联合教研、项目协作、活动开展,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协同”的协作模式,传承弘扬已有特色,凝练光大新的特色。比如,荆州市教育局在艺考改革的背景下,组建了荆州市特色高中共建型教联体,以荆州市北门中学为主体校,沙市一中、松滋贺炳炎中学、公安车胤中学、石首南岳高中等学校加盟,构建“各美其美、多元共进”的高中艺术特色教育新生态;竹山县在协作区联体教研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生态文明特色教联体、足球特色教联体、剪纸特色教联体、皮影戏特色教联体建设,实现“师资共享、课程共享、成果共享”,促进共同提高;随县尚市镇以“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校”——净明小学为主体校建立科普教联体,联合县内有科普特色的学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促进学校之间科普教育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共同进步,着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垂直复合型教联体”:主要是由一所城区优质学校牵头,带动几个乡镇的中心学校,组成一个共建型教联体;乡镇中心学校以乡镇中心小学或初中牵头,联合乡镇内所有小学或初中,组成融合型教联体。乡镇中心小学或初中既是城乡联合体“1+N”中的“N”,又是乡镇联合体“1+N”中的“1”。比如,松滋市昌荣小学教联体,由城区名校昌荣小学联合四个乡镇的中心小学组成共建型教联体,又由乡镇中心小学联合片区小学组成融合型教联体,在章程引领下,实行管理互通、师资互派、研训联动,共同缔造“红色昌荣”。

“智库嫁接型教联体”:主要是由教育科研机构作为牵头单位,采取“科研单位+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组合形式,由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行动方案,对优质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总结提炼,并嫁接渗透到薄弱学校,使之融合提升;联络优质学校派驻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到薄弱学校进行“组团式”帮扶;争取各级政府支持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使薄弱学校快速生长,跨越式“脱贫致富”。荆州市“沙梅黄”教联体就是成功的典范。2022年3月,荆州市政府主要领导经调研,提出要解决公安县黄山头中学的办学困境。荆州市教育局快速作出工作部署:由荆州市教科院牵头,沙市区实验中学和公安县梅园中学携手并肩,共同帮扶黄山头中学,组建“沙梅黄”教联体。通过“教科院导航、优质校引领、农村校移植、协作体共建”,黄山头中学在短期内师生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办学条件有了明显变化,办学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目前,各教联体在实施范围和对象上,主要是“六为主”,即以县为主、以义务教育为主、以同区域为主、以同学段为主、以小学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但也有地方实现了整县全学段推进。比如,宜都市共组建了7个融合型教联体,12个共建型教联体(初中、小學、幼儿园、高中分别组建5个、4个、2个、1个),实现了全市各学段全覆盖。也有民办学校组建的,比如,云梦县实验外国语学校和实验外国语小学,云梦恒新学校和城北恒新学校、义堂恒新学校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别组成共建型教联体。也有高校跨单位、跨行业、跨区域组建的。比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智化教联体是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民网、人民数据、人民德育数据中心、人民慕课共同组建。

县域教联体建设的关系处理

目前,在教联体建设试点推动阶段,一方面要逐步完善顶层设计,扩大政策供给,确保相关工作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各层级、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打通“中梗阻”,确保教联体运行高效顺畅。

处理好政府部门“包办”和教联体“自办”的关系。目前,在地方专项政策的推动下,各市县教联体得以快速成立,覆盖面迅速扩大。但政府授权、政策主导下成立的教联体内部合法性较高,外部合法性较低,社会部门不理解,自身动力有限。各级政府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区域联合办学的整体布局,并从教育资源配置、公共财政投入、教育政策出台等方面进行引领和扶持,使联合办学成为整体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抓手。同时,支持和鼓励各联体学校主动作为,自主创新,形成特色,提升质量。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师资补充、硬件建设政府要包,但学校如何办、教师如何用、教学如何开展,更多的自决权要交给教联体。比如,一所新校或薄弱校该由哪所名校作为主体校实施联合办学,政府及部门不应搞“拉郎配”;而应通过发布信息、论证评估、听政咨询等程序,选定既有实力又有意愿的学校牵头承担,并由其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合作方式,从而吸引更多优质学校加入教联体行列,形成学校主动作为、高起点办学的态势。

处理好主体校“领跑”和成员校“跟跑”的关系。教联体办学成功与否,主体校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坚持“一碗水端平、有所侧重、分清主次、逐步解决”的原则,将教联体作为不断提升成员校办学水平、不断培育释放新优质资源的载体、平台和孵化器,努力缩小各成员校间的办学差距,使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有提升、整体水平大提高;又要秉承和而不同的态度,尊重各成员校的历史,处理好统一性和相对独立性之间的关系,避免办学同质化问题的产生;要尊重成员校的办学自主权,少发“指令”,多开“药方”,因校施策,精准发力。各成员校不能一味“照搬”主体校的办学理念和模式,要有选择性地从主体校汲取营养、提质增效;不能盲目地“跟着跑”,要学会跑的办法,提高跑的能力,跑得有节奏,跑得很顺畅,在跑的过程中发展壮大,逐步由“跟跑”到“并跑”到成为新的领跑者。

处理好教联体“共性”和各校“个性”的关系。由于教联体内各成员校在办学历史、校园文化、办学环境、生源背景等方面千差万别,教联体在管理过程中,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上,充分考虑哪些方面需要统整,哪些方面需要保持个性,做到“一型一策”“一校一策”有序推进。主体校要有意识地加强自有品牌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同时也不能忽略成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的特点和优势,在提升常规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帮助打造特色课程,光大已有特色,凝练新的特色,引领各成员校“和而不同”地发展。各成员校既要注重对主体校品牌文化的移植和发展,也要注重挖掘培育自身特色,彰显办学亮点。同时,每个阶段统一的内容和差异化内容也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优化,在尊重各成员校办学实际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凝聚发展共识,凝练核心价值,共谋发展愿景,发掘培育联体共有特色,形成共有品牌,达到“江南江北皆春水”“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意效果。

处理好内部“融合”与外部“配合”的关系。推进教联体建设,重在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构建更加开放、更加科学、更加民主的现代学校制度,强化“一家人”身份归属和价值创造,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局面。但同时,要处理好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村民组织、社区之间的关系,争取他们对教联体的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利用新媒体等手段,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有针对性地扩大社区与全社会对教联体的知晓率和认可度;提炼教联体办学的治理经验与成效,发挥其对社会风尚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增强家长和群众对教联体的认同和期待;搭建教联体和社区、社会交流平台,制度性安排开放日,建立互访、学习与研究机制,争取各方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一些取消乡镇中心学校的地方,一定要协调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统筹抓好学校周边综合治理,维护师生权益,保持校园应有的安宁和稳定。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集团化联体名校
名校介绍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
做好医联体需“三医”共改
赶集挑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