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拥军
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纲领性工作,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作为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学校、湖北省示范学校,认真领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健全党政决策议事制度、完善党政融合运行机制、推动“党建+”工作融合,将“忠诚与担当”的校训(忠毅勤朴)精神深植于师生心中,传承学校“为学在严,为人要正”的文化基因,推动“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两个优势高度融合,让党政融合有精度、有力度、有温度,有力激发学校发展的新动能。
深刻认识党组织对中小学教育的领导作用,是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前提
中小学教育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幸福生活的能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意义重大而深远。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认识问题,更是行动问题。要切实把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做到“横到边、纵到底”。“横到边”是指学校事务都要彰显党的领导,在教育教学、人事管理、事务决策、后勤服务等方面不留空白。党的思想引领不能只体现在主题班会、思政课堂上,还要落到年级组、教研组等组织中去。“纵到底”是指学校党委重视学校组织的系统建设,着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干部选任、队伍建设等工作,完善管理体系,保证学校组织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能凸显党的全面领导。
厘清党委书记、校长职责,党政合理分工、有机融合,是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基础
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必须明了党政同责的核心是责任一致。党政同责是指在学校教育重大问题上实行党政同管、同抓、同责。党政同责包含一岗双责。学校书记、校长“一岗双责”指既要抓好本人分管的具体工作,又要抓好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切实贯彻落实。为此,学校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这一问题上做到“三明确”。首先,明确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定位,即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在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干部人才选用、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其次,明确党组织书记的角色定位,即主持党组织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党组织重要活动,督促检查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督促党组织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再次,明确校长的职责定位,即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按照学校党组织有关决议,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履行校长的具体职权。
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必须明了党政合理分工、有机融合才能责任共担。首先,学校党委主要成员由党委书记、校长、德育及行政副校长、教学副校长、工会主席、部门主任代表、年级主任代表等7人组成,校长、两位副校长、中层主任分别担任统战委员、组织委员、纪检委员、宣传委员、青年委员等职务。行政会主要成员在学校党组织中均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要求,保证了党组织的各项工作能够贯彻到学校行政工作的线、块中。其次,学校坚持“支部建在连上”,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模式,推动“内设职能机构、教育教学单位(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设置与党组织建设同步优化”,选拔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学校支部负责人,确保学校党政办以及人事、德育、团委等内设部门的负责人为中共党员,在学校基层组织体系和人员构成上保证党组织与学校内设部门的深度融合。学校以年级为单位设置支部,支部书记、工会组长为年级管理团队成员。支部书记直接参与年级教育教学管理,校级干部则分到不同支部蹲点联络,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
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必须明了精诚团结才是合力保障。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一是党政分工不分家,坚持目标一致性原则,分工明晰、目标明确,但务必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做到齐头并进;二是融合增合力,谋求分工和合力的结合面;三是坚持以谋求最大合力为目的,求大同存小异,攻坚克难;四是敢于承担工作失误的责任,尤其是书记和校长不揽功诿过,不回避责任,体现权责统一。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党组织书记和校长的领导合力、党支部与内设部门的组织合力,以此激发办学活力。
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和发扬民主,是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核心
依规决策是实现党政融合、保证规范办学的方向盘。健全议事规则,减少甚至避免党组织书记与校长之间的决策矛盾。学校制定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行政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制定了与《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章程》相配套的相关制度。同时,每五年将《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章程》及相关制度审议、调整一次,重点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学校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中心组学习与行政会,每周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即党委书记参加的校長办公会),及时研究日常管理、重要活动和重要工作,确保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和党政融合,落实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民主监督。
建立工作制度,减少甚至避免党组织书记与校长之间的工作矛盾。学校党委推行一线工作法,大力培育干事文化。学校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在人事管理上,学校通过《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岗位设置方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双向选择、分级聘任”实施办法》,对学校人事实行“四定”(定岗、定责、定量、定评价),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年年有评价,落实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同时,实行领导干部蹲点蹲班制度、行政干部值班制度、高三备考领导小组制度、教职工述职考评制度和教职工荣誉激励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密切干群关系,让大家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
发扬民主是实现党政融合、激发内部活力的发动机。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湖北省委提出的“共同缔造”的治理理念,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通过教代会广泛开展美好校园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教职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在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实事、小事中,激发教职工全过程参与的热情,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好校园,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校园治理共同体。探索食堂自办是学校落实“共同缔造”理念的生动案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2021年在武昌区率先探索高中食堂自办管理。学校教代会及时通过了学校食堂自主管理实施方案,明确食堂自办的公益性、公开性、规范性、服务性、共治性。学校成立有各方代表参加的膳食管理委员会和专门的食堂自办管理团队,形成多维参与监督、员工两班倒、师生错峰进餐、分组绩效评价管理模式,让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及家长代表参与每日原材料采购、入库及核价工作、秩序引导工作。学校把食堂员工分成三组进行绩效考评管理,既保证饭菜质量与服务质量,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护其合法权益,努力提升师生员工在校就餐的幸福指数。
完善協调运行机制和高质量党建活动,是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关键
建立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定期沟通机制,让校园团结和谐。在确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适当交叉任职、工作渗透融合的基础上,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实行“三沟通”机制。一是党委会或者党政联席会前,党委书记、校长就重要议题交换意见,意见不一致的议题暂缓上会,待取得共识后再提交会议讨论;二是每周党政联席会,党委书记和校长(含副校长)必须在会上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在会后认真执行会议决议;三是在每年党委民主生活会前,必须通过面谈和书面形式互相交流意见和建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委书记、校长带头维护班子团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补位,营造团结共事的和谐氛围。
坚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在统筹安排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任务时,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党建引领,抓住学校年级组、学科组等育人关键组织,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强化年级组建设和学科组管理,结合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各支部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确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学校坚持开展“三导制四公开”党建特色工作,通过“导师制”“导生制”“导学制”,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实行“四公开”,即公开党员身份、公开破解难题、公开示范课、公开工作业绩评价。坚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营造敬业爱岗、爱生的良好氛围。规范有序有效的党支部生活,让全校教职工感受到党组织的力量。
坚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组织更有战斗力。党员是党组织的“肌体细胞”,是党在基层学校的代言人,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直接践行者。学校党委通过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师德师风与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从而确保“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与此同时,积极促进两支队伍融合,持续深化“双培养”,不断强化对思政课教师、班主任等关键群体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持续加强党员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指导,为学校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夯实人才基础,共同推进学校内部治理,激发办学活力,让广大党员成为学校发展的支撑力量。
站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脚点,是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标尺
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必须站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脚点,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下功夫。
抓紧学生德育工作。学校党委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形式,着眼高中学段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守正德育”“三导制”成长共同体建设和生涯教育为抓手,通过“适应高一、学养高二、拼搏高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先进文化引领生命成长,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学校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将革命文化融入生涯教育,培养学生乐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办好业余党校、团校,探索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有效办法。
抓实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明确党支部、行政部门、群团三线分工协作。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落实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把坚定理想信念、涵养报国情怀、提升育德能力贯穿教育管理全过程,做好教职工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排忧解难工作,增强教职工政治认同和教书育人责任感。大力开展“四有好教师”“五星党员”“星级学科组”“优秀班集体”“创新团队奖”建设评比,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健全师德教育体系,提升师德践行能力。
抓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校党组织把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落实领导班子成员意识形态工作职责清单,制定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定期研判形势,落实防范措施。细化党办(党政办)、德育、教学、团委、后勤等部门的工作任务,完善检查考核机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优化教师管理服务措施,完善教师评议考核制度。通过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培英育苗、精英领航、群英荟萃”工程,着力加强思政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动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和德育教师队伍。大力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积极引导和支持教师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