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棋
“卖烧饼啰——”清晨,洪亮的声音透过薄雾,回荡在小巷中。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循声望去,那声音正来自王家烧饼铺。
好香的烧饼啊!有我喜欢的肉馅,还有畅销的韭菜馅。烧饼烤得外焦里嫩,尤其是那外壳上粘着的芝麻,油和炭火的隔空碰撞,成就了经典的酥松、脆香。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甜,酥,咸,味蕾在一瞬间被激活。哇,就是这个味儿!
“小王师傅,还是这么早出摊啊!”是出早工的张瓦匠。
“是啊,你不也挺早嘛。我们王家烧饼铺,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就一直是早出摊、晚收摊,已经坚持几十年了,就是为了让出门儿早的大人孩子都能吃上口热乎的。”王师傅回应着。
一旁的小王婶麻利地用铲子从桶炉里取出两个烧饼,塞进撑开的油纸包中,再套上方便袋递给张瓦匠:“还是两个韭菜馅的!”“是的,就好你家这口儿!还是老价钱?”“当然,都是老邻居老街坊,照顾俺家生意,必须老价钱。”小王師傅满脸笑容,露出洁白的牙齿,两颗虎牙格外亲切。
老王家是早些年从外地逃荒过来的。那时家家都穷,东家一口,西家一口,才救活了这一家人。没有多余的田地,怎么办?了解到他在老家曾做过烧饼,于是大伙儿你凑一点钱我凑一点钱,勉强弄了个烧饼摊子,让他走村串户地卖烧饼,养家糊口。后来家境一天天好起来,老王就在小镇上弄了个固定的摊位,再后来,就租了个铺子,还是做烧饼。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早上起早生火、做饼,下午收拾、备料,一家人也就安定下来了。
“小王师傅,你家烧饼料真足!来两个!”又有顾客上门了。王师傅熟练地揉面、摔打,用擀面杖撑开面团,舀上一大勺肉馅,包好、揉圆、压扁,最后正反面撒上芝麻,刷上油,然后瞅准位置,一侧身,迅速地将饼坯贴在炉壁上,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小王婶看看炉子,往里面添几块炭。小王师傅憨憨地笑了笑:“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面要好,料要足,油要纯,不能忘了乡亲们当年的恩情哪!”
一只烧饼,不一会儿就被我大口吃完了。一仰脖儿,我把油纸包中的芝麻倒入口中,吮吸着留在指头的脆香,回味不已。
薄雾渐渐散去,太阳已然升高,诱人的饼香弥漫小巷,烧饼铺前人来人往,小王夫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指导老师:吴小进)
点评
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观察,看似普通的烧饼凝聚的是街坊几十年如一日的真情。在这篇习作中,我们仿佛看到小巷中的人们每天如画卷一般的生活气息,烧饼独有的香味唤醒了小巷里每一个忙碌又温馨的清晨。
紧扣“烧饼飘香”,作者首先通过王家烧饼铺小王夫妇和街坊的对话,写出了顾客对王家烧饼的高度评价——价格公道,料足味香。紧接着,作者通过插叙的方式,介绍了王家烧饼铺的由来,由此就读懂了小王师傅说的话:“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忘了乡亲们当年的恩情哪!”小王师傅憨憨的笑和他朴素的话语,让每一位顾客手里的烧饼都有了不一样的情感。烧饼里有了感恩,咬进嘴里,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的酥松、脆响仿佛是在讲述一段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王家烧饼铺从最初为了养家糊口到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从老王师傅到小王师傅,时光流转,唯有真情不变,唯有烧饼的香气始终如初。在小王师傅精心制作的烧饼中,有对老街坊老邻居的感激,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这诱人的饼香里一直藏着幸福的味道,绵延不绝。
(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