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鸿卿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14-0178-03
在当下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比较频繁,更加重视学生的信息意识,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复杂,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知识[1]。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个人能力、兴趣等因素,学习效果差异很大。作为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应正视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不足之处,结合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改革,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1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 教学模式老旧,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受到的重视不断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较大改变,更加懂得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但是纵观实际教学情况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较为单一,甚至有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的重点知识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甚至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前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传统填鸭式教学,教师使用粉笔和黑板开始讲解,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把控着每一个教学环节和内容,讲解方式灌输式,学生没有思考,只是通过背诵、重复的方式记住知识点[2]。学生的学习状态被动,没有发挥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二种是以学生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PPT演示法等。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性地使用示范试验的方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变化。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更加科学,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演示,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讲解、使用大量的动作和语言,容易引起学生视觉和听觉疲劳,而且学生也需要反复模仿练习。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看似丰富,但也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讲解,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2 课程内容滞后,体系结构不完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衍生出许多新技术,国内信息产业已占据总GDP的7%,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势在必行,专业教育应与时俱进、与行业变化相结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但现阶段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存在内容滯后、体系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更新比较慢,原因在于技术发展速度快,而课程体系相对滞后,导致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先进性和实用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行业需求[3]。现阶段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系统性,不重视模块化教学。很多教材从计算机的发展和作用开始讲解,忽视了实际应用。例如,在学习编程语言时,教师往往先讲解语言的来历、基本构造、相关函数等理论性知识,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切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其应用性,以实现教学目标。
2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 改变传统教学思维,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习依赖性,只掌握了理论知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思考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从自己的思想观念开始改变,摒弃传统思维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展开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中职学生已有自我约束能力,可采用翻转课堂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图文编辑”时,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先做好准备工作,结合教材设计,制作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微视频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老师结合Word相关知识点,引导小组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例如总结Word任务栏当中都有哪些内容、如何展开文字设置、怎样插入表格等,让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展开探究练习,结合小组的力量,学生一起头脑风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在课堂后期,教师可以与班级同学一起探讨解答小组提出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2.2 分层设计教学内容,保障学生能力提升
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通常都采用统一的方式展开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跟不上老师的步调[5]。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问题中获得能力的提升,逐渐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成绩。例如,在学习“网络应用”时,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内容。对于学习成绩差、学生能力稍弱的学生,老师需要让他们先学习网络设备、学会连接网络、初步了解常见的网络故障等基础知识,然后再掌握基本操作。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知识的延伸,学会运用网络工具,包括“探索网络学习”“体验网络生活”等。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设计时,无论哪种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到适合自己的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坚实自己的学习基础,慢慢取得进步。
2.3 强化课堂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背诵各种理论,学生随着后续教材难度的增加,学习压力会不断增加,这也是当前很多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6]。因此,在今后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还需强化课堂教学指导,帮助中职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给学生适当提示,让他们能够在科学引导下,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制作表格”时,会涉及很多方法的运用,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表格涉及“行与列”知识,同时还有“合并单元格”“插入新的行或列”等知识点。展开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创新,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况,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逐渐推进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扎实基础以后还能获得能力的提升,逐渐由简到难,科学过渡。比如,教师可以先提出引导式的问题,例如“新建表格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便会思考行与列的问题。当学生新建完表格以后,教师可以引入“表格美化”“边框和底纹”等知识点。在学习表格过程中,学生从新建到优化调整再到美化,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让表格由最初简单的内容逐渐丰富。由此,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要有顺序、有逻辑地展开学习,不能一蹴而就,还没有新建表格便要合并。在面临新的知识点时,学生也能有思路地展开学习,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后,不会盲目地学习,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优化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展开情境创设,让学生眼前一亮,感受到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魅力,并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可以设计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在课堂开始时利用导入教学方式,结合教材知识点,通过插入视频等方式抓住学生的目光。这种方法十分灵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利用真实教学情境,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要表达的想法,不能只自己一味地讲解,这样只会让学生感觉无趣。例如,在学习“人工智能初步”这一章内容时,有一个“了解机器人”的知识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与机器人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更多与机器人相关的视频、新聞,在课堂上用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为其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立体的感受。这样,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也能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5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范围广、内容繁杂,如何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因为中职学生喜欢互动和在教学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采用互动教学是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发起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创新课程设计,在课程中设计一些与实际应用和职业发展相关的课程内容,如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网页制作等。同时,引入一些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如游戏化学习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趣味性需要教师注重中职学生特点,同时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结束语
总之,当前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展开教学改革。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思维,优化创新教学模式,不能仅仅照本宣科,还应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强化课堂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同时,积极展开分层设计教学内容,保障学生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为他们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