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秋 崔宏伟
摘 要:吉林省是农业资源禀赋较好的省,发展的大头重头在农村,建设幸福美好吉林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三农”。文章以吉林省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吉林省乡村振兴中人才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吉林省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以期能够对吉林省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8-0000-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振兴。乡村振兴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的振兴。人才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人才兴才能产业旺,产业旺了村民富,村民富了才能营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谐家园,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1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1.1 乡村人才是产业振兴的推动者
产业振兴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的进程,转变农业发展的导向,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向,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济基础,而产业振兴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乡村人才。第一,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構建,需要大量“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职业农民;第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发展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一批能够促进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业产业联合体高效运营的经营管理人才;第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推进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1.2 乡村人才是文化振兴的传承和发扬者
文化振兴是要加强乡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既要留住农村多年传承的传统文化,又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展示出具有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构建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撑,一方面,留住农村多年传承的传统文化,就需要培养一批本土技艺传承人才,通过这部分人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保证传统乡村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乡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引导乡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除掉原有的陋习,展现出具有当代特色的乡村文化。
1.3 乡村人才是生态振兴的设计者
生态振兴是要求乡村发展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为乡村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这就需要提高生态发展的意识,落实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综合治理农村生态发展中突出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环保机制,主要是针对农村的生活垃圾、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废料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另一方面,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大对生态景观、建筑景观等的建设力度。而不管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是提升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才能实现。
1.4 乡村人才是组织振兴领导者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乡村党组织是组织振兴的关键。乡村党组织可以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而乡村党组织作用的发挥需要乡村人才的带动,需要建立众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培养大量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都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较高的党性素养的人才才能得以实现。
2 吉林省乡村振兴中乡村人才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且素质低下
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可以通过农村城镇人口的变化比例得以体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带来的是城镇人口的大幅增长和乡村人口的大幅回落。农村人口从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至2018年四十年的时间,由82.08%下降到40.42%,人口所占比例下降超过一半,而且乡村流失的人口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导致乡村振兴过程中缺少实用性人才,目前,乡村的各类实用性人才占比不足5%,反映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另一方面,乡村人口素质较低。由于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乡村青年都流向了城市,农村剩余人口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留守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受传统固化思维的限制,很难承担起农业创新的重任。2.2 乡村人才结构失衡
吉林省乡村人才呈现出结构不合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和生产领域的分布结构不合理。
2.2.1 乡村人才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留乡务农的人数越来越少,而由于进城务工难的老年人则留在了农村开展农业,据不完全统计,农村55岁以上的务农者已经超过整个务农人数的一半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由于城镇化的推进,留乡务农的比例会进一步下降,最终就呈现出,老年农业从业者在整个农业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并进一步扩大,中年务农者会由于跨入老年人行列和青年人的流失,所占比重会进一步下降,青年务农者处于整个分布比例的顶端,所占比例最小,而且随着青壮年的进一步流失,会使得农业后继无人。由此可见,乡村人才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
2.2.2 乡村人才生产领域的分布结构不合理
由于老年农业从业者(老农)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农业从业者是传统农耕方式的传承者,多年的农耕生活使得他们掌握了丰富的农耕经验,也正是由于此,老年农业从业者很难接受将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也就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受阻,因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表现之一就是建立现代的农业生产体系。故老年农业从业者在传统农业生产领域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创新型农业生产领域的人才所占的比重较小,导致乡村人才生产领域的分布结构不合理。
2.3 乡村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不健全
2.3.1 乡村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健全
乡村人才的培养取决于乡村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乡村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依托,一方面,青壮年农业从业者接受农村职业教育,青壮年农业从业者易于接受现代农业新技术,成为从事创新型农业领域的人才;另一方面,中老年农业从业者参加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可以加快传统农業方式的改造。吉林省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健全主要体现:第一,农村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落后,导致农村青壮年人才外流,第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1)农村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落后,导致农村青壮年人才外流
近五年来,吉林省各职业院校生源情况不甚理想,吉林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职工技术培训学校的招生人数与注册学生数数量在大幅度下降,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概况(2019年版)数据显示,2019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22.19万人,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为 4.3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 14.9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总数是19.33万人,这意味着尚有2.86万名初中毕业生没有接受任何教育。而这部分没有接受任何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贫困家庭,如果能将这部分学生纳入农村职业教育,将成为青壮年农业从业者的主力军,由于培养体系不健全,最终导致这部分青壮年流入城镇务工。
(3)实施农科生“订单式”培养计划
对于吉林省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生活环境比较艰苦、属于省内重点扶植的贫困乡镇所需要的的涉农人才,吉林省政府可以通过省内的涉农院校采取农科生“订单式”培养的计划。属于计划内的农科生在被指定高校录取前,需要签订三方协议,承诺其毕业后回到指定的乡镇服务,服务的期限不得少于五年,这些农科生在录取和就读期限费用方面就读院校会给与相应的福利政策。
3.2 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
3.2.1 创优人才引进环境
首先,要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让各行各业的人才愿意留在乡村、建设乡村、服务乡村。其次,解决各类人才扎根基层的后顾之忧,充分保障乡村人才在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最后,要全面完善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的医疗救治和教育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宜居宜业的环境优势留住人才。
3.2.2 为各类返乡人员创业提供支持
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号召下,伴随着当今科技的突飞猛进,大量的农民工、农创客等都展现出很高的返乡创业热情,但这些人员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农村人才短缺,创业用地审批周期长、融资困难等,为了激励这部分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情,当地政府要根据返乡创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台相应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例如:人才引进政策、返乡创业人员用地审批政策等,针对返乡创业人员融资难的问题,当地政府可以联合金融机构,成立创业基金,对于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政府可以采取担保的方式为企业融得资金,积极的协助返乡创业人员,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2.3 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吉林省各地方政府要鼓励支持乡贤力量,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家乡乡村振兴,各位乡贤无谓其身处何行何业,无谓其身份地位及阅历,只要他们愿意为家乡的振兴投入一份力量,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就要为各位乡贤做好服务。第一,要为各位乡贤参与家乡乡村振兴搭建有效的平台,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接,保证各位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道路畅通,并向各位乡贤介绍家乡振兴投资的领域,使得各位乡贤回报家乡能够有的放矢;第二,可以聘请不同领域的乡贤回乡担任顾问,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与地方各级部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项目,实现家乡振兴;第三,地方各级部门要大力宣传各位乡贤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反哺故里的先进事迹,让各位乡贤报效乡梓的事迹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吸引更多的乡贤回乡参与乡村振兴。
3.3 用好人才
3.3.1 做到“人尽其所,各展其才”,激发乡村振兴的“智动力”
要根据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采取目标任务导向、个性化定制等方式,做好体制机制设计和政策调整,为发挥人才作用创造空间。要鼓励人才到基层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要鼓励人才到基层工作的政策导向,坚持因岗选人、因才施用,“精准点穴”将人才选派到基层一线、重大项目等实岗工作,通过到艰苦条件、困难环境、关键岗位锻炼,推动他们全方位提升。
3.3.2 坚持以事业凝聚人才,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要坚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原则,坚决摒弃重学历、重职称、重资历、重身份,在用人过程中,切实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论资排辈的束缚,遵照事实,种能力、重业绩,真正做到让人才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乡村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要拓宽用才路径,推行“人才+项目”“人才+平台”模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优秀人才专家工作室等产学研合作基地,让“好钢用到刀刃上”,实现人才與产业、项目的同频共振。要创新创业平台,鼓励退伍军人、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等本土人才创办合作社,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鼓励驻村干部、创业能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挖掘特色资源、植入新兴元素等方式,打造观光旅游、林果采摘、民宿、餐饮、农家乐等一条龙服务的旅游品牌,让乡村旅游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4 结论
文章研究的是吉林省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针对吉林省乡村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分布失衡、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分别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三个方面提出实现吉林省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最终实现吉林省乡村人才振兴,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鹏程,孙红绪,石伟平.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实践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1).
[2]李 娜,李文生.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J]. 山西农经,2020(24).
[3]彭万勇,王刚毅,谷继建,等.乡村人才振兴:问题、路向与治理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1).
[4]孙菡.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与出路[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学会2022年度高教科研项目“吉林省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JGJX2022C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