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霁 马孝遵
系统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是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关键。以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为例,通过在学科课程基础上开发、重组实践课程,逐渐形成以活动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面向生活和社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了实践育人成效。
重视实践育人导向,构建多元課程体系
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中,有涵盖生涯课程、国防课程等旨在探索“人文+生活”教育模式的深度探究;有聚焦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科学实践活动;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公民参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研学和社会服务活动;还有立足学生社会参与素养培养的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等。
学校在每一个学科上均构建了社团课程,同时将社团活动与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相结合,让实践活动有展示和评价的平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政治学科延伸出的金融社,吸纳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生,由指导教师策划、组织专题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真实生活、走向社会,寻找真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下处理复杂化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通过到本市房地产企业走访调研,结合当下“买房难”“购房意愿下跌”等现实问题,在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专家的指导下,撰写了论文《重庆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并以这项研究成果参加了重庆市九龙坡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在学校初中部,某班级就本班对贵州山区困难儿童的资助一事举办了模拟听证会。在听证会开始前,由班委会先期征求班级学生意见,制定了相应的募捐办法和资助标准并形成文件。听证会上,各方代表围绕募捐资金是否固定数值、贫困对象如何筛选等问题进行集中评议,取得一致意见。会后,班委对资助事宜及配套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在全班学生及家长的监督下,资助顺利进行。学校的模拟听证会作为“模拟政治参与”这一实践课程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了学生如何有序参与民主管理,对学生民主法治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促进学科融合,强调生活育人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课程的实施要立足真实生活情境,将学习和实践内容生活化。例如,选修课程“中学生财经素养”以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结合当下真实经济发展环境,组织学生学习宏观调控、公司经营、投资理财等金融知识,同时以社团课程为抓手,助推实践育人落地。由学生成立的“SM创意传媒社团”在校内以“公司”的形式运营,承揽校园里的广告设计、社团展演宣传、文创产品制作等项目。在社团项目的驱动下,学生们的学习和实践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社团甚至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将业务开拓到周边学校。同时,在选修课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课程学员和社团成员不定期开展校外实践,比如到上海通用汽车研发中心参观走访,体验大规模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方式等。课程的融通使政治学科中的经济学元素不断向外拓展,与数学、英语、语文、美术、信息科技等多学科内容融合,成为真正的生活课。
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积极开发PBL(项目式学习)课程,例如“政治+外语”综合实践课程,在学科实践活动之外,联合法学社共同开展实践活动,以社会性议题为主线,通过对真实性、复杂化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比如在“未成年人校园法律纠纷多元调解路径建设”主题中,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学生采访、咨询法律专家等,初步拟定符合校情的解决方案,并形成可行性报告递交学校,在锻炼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达到学校治理情理法的统一。
此外,为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水平,学校结合学科教研,组织教师就学校课程建设进行专题研讨;鼓励教师申报综合实践主题课程,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有计划地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教师,鼓励教师跨学科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