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颖 胡凯 李肖梁
[摘 要] 高校兽医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高校兽医学科快速发展,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全面保障生物安全。总结了兽医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经验,阐述了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管理不当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针对此提出了应对措施,根据“1+3+3”(一套体系、三级责任制、三道防护)原则,构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为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浙江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兽医实验室安全手册编制”(SYB202128)
[作者简介] 单颖(1988—),女,浙江绍兴人,博士,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胡凯(1971—),男,浙江海盐人,学士,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研究;李肖梁(1972—),男,浙江绍兴人,博士,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1-0017-04[收稿日期] 2022-06-07
兽医实验室是指从事兽医病原微生物基础病原学研究、兽医临床诊断和疫病监测的实验室[1]。兽医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兽医专业前沿研究,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高校兽医实验室的分布及功能呈现多元化特点,涉及多种风险因素[2],实验人员流动性大,加上缺乏全面、系统、规范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有针对性的制度,极易出现管理责任不明、人员资质不足等问题,给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带来隐患。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兽医学科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实验室数量增多、科研水平提高的同时,其生物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需要设计能有效运行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全面保障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为一流兽医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保驾护航。
一、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主体界定不清晰,责任不明确
高校兽医实验室一般由实验室负责人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尽管也有所属学院参与管理,但许多高校的兽医实验室还包括依托高校的重点实验室、附属院所实验室等,管理主体及责任不明确。各部门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别,导致责任没有细化落实,管理部门与实验室之间未形成链式监管,缺乏互动反馈的过程,实际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多头管理、流程混乱、推诿责任的现象,对制度的落实造成了限制和阻碍,使兽医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效率也大大降低。
(二)管理體系文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尽管许多高校有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但大都脱离兽医实验室实际,缺乏可执行性:体系文件覆盖不全,存在法律政策的空缺;管理程序缺乏支撑文件等,执行和量化缺少统一标准;应急预案等只停留于文件中,缺乏配套建设及演练,使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变成了纸上谈兵。
(三)管理重视不够,主动性不足
实验人员是进行安全管理的主体,也是影响生物安全的因素之一。我国高校管理层和实验人员普遍重科研、轻安全,安全教育及考核流于形式;实验人员对自身定位认知不足,未做到主动提高防护意识和提出管理意见;高校兽医实验室缺乏生物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氛围,内容及观念陈旧无法充分适应最新要求。以上问题导致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发挥功能。
(四)管理智能化水平低,运行效率不高
高校兽医实验室涉及菌种、毒种使用及转基因动物,若管理不当,可能对高校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面对复杂多样的实验活动及材料,传统的管理模式效率低下、效果不佳、流程衔接不畅等弊端逐渐显现[3]。虽然校园安全管理实现了一定的数字化,但兽医实验室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数据化、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共享难。尤其是遇到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时,高校兽医实验室可能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兽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智能化需求和目前信息化技术落后的矛盾日益显现。
(五)实验室规划布局标准化程度不高,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高校兽医实验室主要分为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和公共平台实验室等。这些兽医实验室在高校建筑中分布不合理,往往实验人员结束一个实验室的活动后,就进入另一实验室或其他建筑进行实验或其他活动。如未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出实验室及个体防护,可能将病原微生物携带出实验室造成并传播,增加感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高校兽医实验室规划布局及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生物安全需求,尤其是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二、管理体系建设及完善措施
(一)依法管理,建立分级责任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具有里程碑意义,为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高校应以此为契机,以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为抓手,厘清校内兽医实验室的数量、分布和建设情况,以便统一规范管理。高校应对兽医实验室管理体系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组织编制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明确管理责任及个人责任,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管理的组织架构(见图1),并为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其高效、有序运行。
1.校级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校长对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负责,组建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及专家组,设置校生物安全负责人、生物安全技术负责人等关键职位。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进行领导、监督、咨询和决策。生物安全专家组由专业教师组成,为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提供战略研究、风险评估、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监督管理工作,生物安全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学校各部门负责协同配合,做好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二级单位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二级单位与学校签订《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书》,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分会,协助学校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必要时建设本单位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发生一般生物安全事件时,由二级单位分会进行应急响应与处置;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时,由二级单位分会上报学校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应急响应与处置。二级单位生物安全负责人由学校生物安全负责人授权,在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
3.实验室及个人责任体系。实验室负责人是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生物安全监督员和项目负责人由实验室负责人指定,生物安全监督员监督实验室制度、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发现不符合规定行为或安全隐患时有权要求有关人员纠正或暂停工作,对于发现的严重问题可直接向二级单位分会报告并做好监督记录。项目负责人为项目工作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特定项目风险评估及实验人员培训指导工作。实验人员通过培训考核后才能从事相关实验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制度,知晓并充分理解所从事工作的潜在风险,按要求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做好实验相关记录,发现隐患或发生事故时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二)加大相应投入,提升管理能力及保障水平
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战略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因此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能只有文件制度,还应建设人员防护、物理防护和技术防护三大防护体系作为保障(见图2)。
1.强化生物安全意识,构筑人员防护体系。高校应根据全员、全面、全程的理念制订全覆盖的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宣教活动和多层培训,提供持续的、符合专业需求的培训机会,以掌握生物安全要求和最新动态。应积极发挥实验室负责人在专业安全培训方面的作用,根据实验室涉及的生物安全风险源开展特需培训。高校应注重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支专业的队伍,为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处置有效运行形成强有力的人员防护体系。应定期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对兽医实验室运行及生物安全状况进行监督与分析,杜绝安全隐患,实行闭环管理,确保整改责任、措施、时限的“三落实”。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明确岗位责任,熟悉部门间的衔接,以便事故发生时快速处置。应对日常安全检查或演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排查同类问题,杜绝重复发生,排除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体系。
2.加大物资储备及经费投入,配备物理防护体系。每年应有专项经费用于兽医实验室建设或改造、实验人员培训及健康检查等。二级单位及实验室可自筹经费进行隐患整改,尤其是无法使用普通安全设施设备(如大动物实验操作等)的兽医实验室,对其进行改造以达到生物安全要求,同时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对应急处置所需的技术、物资储备加大投入,做到有备无患。管理体系的运行需配备流程清晰的程序文件、内容完整的记录表格和简洁易懂的作业指导书、醒目的安全标识体系等。高校应定期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识别潜在漏洞并及时更新,确保其持续适用,提高有效性。
3.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入技术防护体系。高校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技术防护体系,弥补物理防护体系和人員防护体系的不足:(1)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人员、技术档案等实施电子化管理,提高整理归档和调取查阅效率,加强信息流通性的同时,通过设置查阅权限保证信息的保密性。(2)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设立身份识别、实验室安全准入监测等保障功能。对于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兽医实验室,安装与校园一卡通绑定的智能门禁监控系统,原则上只为具备准入资格的人员开通门禁权限,同时通过后台监测使用情况。(3)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建立无线调度、视频电话会议等平台,用于分级快速响应、统筹决策部署、人员物资分配等,形成快速、高效的应急机制。建立以上系统,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云技术助力管理体系运行,可有效提升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效率。
结语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高校在建设“双一流”大学背景下持续发展的基础。高校应以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安全化的兽医实验室为目标,谨记“立德树人,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安全第一”的生物安全管理方针,以“一套体系—三级责任制—三道防护”的“1+3+3”原则,建立健全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为我国兽医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实保障,为社会培养符合新时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兽医人才。
(课题组成员:曾卫东、李奎)
参考文献
[1]李文超,王立克,顾有方,等.5S管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兽医实验室中的应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7):627-673+675.
[2]游卫云.高校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构建[J].现代农业科技,2018(3):275-276.
[3]王虹,王军.基于“智慧校园”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2):4.
Bio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y
Veterinary Laboratory in the New Era
SHAN Yinga, HU Kaib, LI Xiao-lianga
(a. Zhejiang Provincial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Key Lab of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 b.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8, China)
Abstract: University veterinary lab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experimental educa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ultivating skilled talen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ri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eterinary science, the biosafety management of veterinary lab in university has been taken serious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veterinary lab bio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explains the necessity and the safety problems. Solutions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1+3+3”,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work.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eterinary lab; biosafety; managemen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