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干 朱洁如
一、单元整体感知,走进《匆匆》
师:同学们,从单元扉页上我们知道这个单元主要学习——
生: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师:本单元有两篇课文——
生:(齐)《匆匆》《那个星期天》。
师:两篇习作例文——
生:(齐)《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师:要求我们学会——
生:让真情自然流露。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样抒发他的真情实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
生:(齐)《匆匆》。
二、初读课文,抓问句理文脉,初步感受作者对时间的流逝之情
师:请同学们快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自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我发现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有相同的问句,是首尾呼应,有一种虚度光阴的后悔,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同时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
师:他在读书的时候,抓住了文中的两个问句,一下子读懂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珍惜。
师:其实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问句,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问句,想一想这些问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找全了吗?
(生分享找到的问句)
师:你是怎么找全的?
生:我是一句句地找有问号的地方。
师:按照顺序从头到尾找有问号的句子,很会读书!
师:同学们,这是你们找全的问句,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再大声读一读,读完同桌讨论一下。
(生读并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
生:第2自然段告訴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生:第3自然段写了时间过得很快,它是怎样匆匆流走的。
生:第4自然段写了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抓住这些问句,一下子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感受到了时间的飞逝让作者惋惜,我们要珍惜。第3自然段写时间是怎样匆匆流走的,其实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具体写了时间飞逝而过。
生: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2、3自然段,感受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1.品读第3自然段
师: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2、第3这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看他们能不能把时间飞逝的感觉读好,他们读的哪些地方让你有时间飞逝的感觉。
(生读第2、3自然段 )
师:听完了朗读,有什么感受?
生:他们读得十分有感情,都读出了作者对时间飞快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从“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还有“去的尽管去了……又怎样地匆匆呢”,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飞快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第3自然段,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生自读第3自然段)
生:她读得非常有感情,而且她把时间飞逝的感觉读出来了。我是从她读的最后一句话感受到的。
师:你看,你和她产生了共鸣,从掩面叹息中感受到了时间的飞逝。仅仅是掩面叹息时吗?
生:我从第3自然段的第3、4、5行发现,这是一个排比句,它描写了人们生活的细节,告诉我们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所以更要抓住它、珍惜它。
师:你关注了句式。他说到的这些句子里,你还找到了哪些事?
生:洗手、吃饭、默默、遮挽、躺在床上、睁开眼、掩面叹息。
师:她的朗读让你们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了时间飞逝。再读读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他是从早上写到晚上。
师:你发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时间。
师:从哪儿发现的?
生:从早上洗手吃饭,躺在床上已经到了晚上。
师:他关注到了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善于发现,很会读书。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都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小事。
师:是呀,平常到不经意间做的司空见惯的事,我们常常不在意、忽略它。作者就是写了这些我们都在做的小事,读起来感觉怎样?
生:我觉得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
师:你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换一种形式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他用了排比的句式和拟人的手法,把时间比作人来写,写出了时间流逝得快。
生:我发现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从这些细微处,感受到时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飞快流逝,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师:作者是怎么让我们发现的?
生:这段话中“过去、飞去、溜走、闪过”的意思一样,这样变化表达让文章读起来不乏味。
师:这一日的匆匆,作者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小事娓娓道来;又借助了排比的句式,反复地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流逝;变换的动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悄无声息,无影无踪。(板书:细节铺陈 排比反复 用词多变)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一起读读。
(生读)
2.品读第2自然段
师:一日的匆匆作者用了一段文字,那八千多日子作者是不是要一个一个日子数着写呀?
生:我觉得他是概括地写,以一天中的日子概括了八千多的日子。
师:她是说这八千多日子作者用了一句话概括地写,而一天的日子是用了一段话。读读看,有什么感受?
师:听老师范读。“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生:这句话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说明作者十分无奈,因为时间消失得很快,而且无影无踪,没有声音。
师:对,这八千多日子看得见吗?可是针尖上的一滴水看得见吗?作者化无形为有形,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时间的飞逝。
师:这是作者的感受,八千多日子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学着作者化无形为有形的方法,说一说八千多日子又会像什么一样飞逝。互相说一说。
生:八千多日子像一片落叶,轻轻慢慢地飘落到时间的尘埃里。
师:虽然很轻,但轻得却无影无踪。你感受到她对时间的——
生:珍惜之情。
生:八千多日子像星空中的一颗流星,飞快地从浩瀚的星空中划过。
生:八千多日子像空中的白云,倏忽一下飘得无影无踪。
生:八千多日子像尘土一样慢慢地飞舞着,掉到地上,几乎没人发现它的存在。
师:时间如尘埃,坠入浩瀚的宇宙,悄无声息。你们读懂了文中作者的情感, 你们对时间深切的感受也留在了时间的尘埃里。
3.对比阅读第2、3自然段
师:八千多日子作者用了一句话,而一天的时光作者用了这么长一段话,还有什么发现?我们说时间飞逝,往往会用上一些什么成语?
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师:时间似箭、如梭就能概括地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很快,但你为什么会对一日的匆匆有那么深的感触呢?
生:因为作者写的都是我们平常做的小事,读起来就有共鸣。
师:对,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小事来写一日匆匆, 这些小事能让我们产生共鸣,是因为他选取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所以我们才会感同身受。
四、内化方法,仿写片段
师:八千多日子如此,一日的匆匆也是飞逝而过,你能不能也用上这样的方法来写一写你对时间的感触?
(生仿写片段)
生:妈妈年轻的时候,日子从工作中过去;妈妈中年的时候,日子在家务中过去。妈妈细腻的手变得粗糙,我觉察时间去得匆匆了。妈妈曾经乌黑的头发也长出了白发,我不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生:她从妈妈年轻的样子写到中年的样子,抓住妈妈粗糙的手和她的黑发变成白丝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了时间流逝得飞快。
师:这背后有她——
生:对妈妈的爱,对时间的惋惜。
师:飞逝的时光流淌出她对妈妈浓浓的爱。
生:时间像一阵风,从耳边掠过,转瞬即逝。玩耍的时候,时间从欢笑中飞走;行走的时候,时间在脚步间跨过;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流走;沉思时,时间从静默中闪过。
生:她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从生活小事中写出了时间流逝得很快,不知不觉。
师:你们的真情实感流淌在笔尖。时间,就像朱自清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说道:生活中的每一刹那有它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时间从我们的笑容、笔尖中流过,但每一分每一秒都留在了你们的心里、老师的心田里。
【评析】
朱自清的《匆匆》语言优美、情感浓厚,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都堪称经典。戴老师这节课挖掘了文本中对学生来说有价值的生长点进行教学:初读课文时,抓住问句理文脉;细读课文时带领学生感受大作家语言表达的特点和抒发情感的方法。最后向读学写,实现思维的跃迁。整堂课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再结合生活实际和内心独特感受去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言语、生命的同生共长。
一、读中探究,提升语言感悟能力
戴老师这节课将探究大作家的表达秘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很有层次感。她先带领學生读进文本悟其意,接着重点关注第2、3自然段,让学生读进文本悟其境,再带着学生读出文本悟其法。从学生较容易发现的细节铺陈、排比反复、用词多变等方法,还进一步鼓励思维的进阶,发现作者无形化有形,以及放大细节的表现手法。
二、读中赏析,提升语言积累能力
教学中,戴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第2、3自然段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感悟文本结构、触摸文本情感、领悟并积累文本语言。对于朱自清别具一格的表达形式,戴老师注重朗读,在读中带领学生“走进去”,再“走出来”。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尽情享受这种别样的语言形式带来的节奏美,领略语言中蕴藏的真正内涵,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了形象的语言图式,从而根植在学生的心中。
三、读中练笔,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戴老师充分利用文本,实现文本超越,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岁月匆匆的基础上,找准了读写融合点,努力创设读写融合的情境,给予学生练笔的机会,让他们尽情抒发内心感受和生活经验,并通过欣赏、激励的评价语言,给予学生肯定,使学生吸收有效的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江苏常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