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淑静 文家富
摘要 为了筛选出防治丹参根腐病和枯萎病的有效药剂和方法,本研究开展了不同药剂、不同施药方式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70%甲基硫菌灵、3%多抗霉素和4%农抗120水剂3种药剂,移栽前药泥蘸根后68、100 d的防效分别为56.4%~62.9%和57.8%~65.3%,移栽时沟施毒土预防药后68、100 d的防效分别为67.3%~70.2%和67.3%~71.9%。配合发病期叶面喷雾,7月上旬防效为60.3%~76.0%,8月上旬防效为72.0%~78.1%。
关键词 丹参;枯萎病;根腐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8-0127-03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1],现代医学认为丹参素具有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抗菌消炎、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等药理作用[2-3],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商洛市是国家丹参药源生产基地,“商洛丹参”于2005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丹参病虫害发生情况逐年加重[4-5],特别是枯萎病和根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丹参生产。研究发现,丹参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链格孢属病菌(Alternaria sp.)[6-7],丹参根腐病病原菌主要有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和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6,8],丹参枯萎病和根腐病通常混合发生,成为丹参生产的主要根部病害[9],为了有效控制其危害,本研究开展了丹参枯萎病和根腐病全生育期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陕西省洛南县古城镇丹参种植基地,试验地为沙壤土,地力均匀,前茬种植玉米。丹参移栽期为3月中旬,采用宽窄行移栽种植,种植密度120 000 株/hm2。
1.2 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百农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上海昕麦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4%农抗120水剂(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单独试验和1全叠加试验,每个试验均设4个药剂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具体试验设计如下:①移栽前药泥蘸根。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4%农抗120水剂500倍液分别制成药液泥浆,泥浆以能附着到丹参根部为宜,将丹参苗根部及茎基部全部浸入药泥中8~10 min,使丹参苗粘满泥浆后移栽。②移栽时沟施毒土预防。采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0 kg/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7.5 kg/hm2、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5.0 kg/hm2、4%农抗120水剂37.5 L/hm2,加入20~30 kg细沙或细土制成药土,条播时开沟均匀撒施后移栽丹参苗,或均匀将毒土穴施在丹参苗旁。③叶面喷雾防治。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4%农抗120水剂500倍液,分别加入2%氨基寡糖素水剂1 500~2 250 mL/hm2或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叶面喷雾防治。④全程综合防治。进行上述3个试验叠加试验,观察综合防治效果。
1.4 调查方法
试验于3月中旬进行,于试验①②后70、100 d调查防效,于试验③药后20 d调查防效,试验④分别于7月上旬和8月上旬调查防效。防效调查时分别记载发病株数及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并观察有无药害发生。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生长健壮,叶色正常;1级,叶色发黄,个别枝叶萎蔫,早晚可恢复,萎蔫枝叶占整株1/4以下;3级,叶色发黄,部分枝叶萎蔫,萎蔫或枯死枝叶占整株1/4~1/2;5级,全株叶色发黄,大部分枝叶萎蔫,萎蔫或枯死枝叶占整株1/2以上。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严重度×相应级数值)/(调查总株数×5)×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分析
2.1 移栽前药泥蘸根防效
试验结果(表1)表明,参试的4种农药对丹参根腐病和枯萎病均有一定的防效,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差外,70%甲基硫菌灵、3%多抗霉素和4%农抗120水剂药后68 d防效分别为62.9%、61.0%和56.4%,药后100 d防效分别为63.7%、65.3%和57.8%,3种药剂防效无显著差异。
2.2 移栽时沟施毒土防效
试验结果(表2)表明,参试药剂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丹参枯萎病和根腐病防效较差外,其它3种药剂对丹参根部病害均有一定防效,70%甲基硫菌灵、3%多抗霉素和4%农抗120水剂药后68 d防效分别为70.2%、69.4%和67.3%,药后100 d防效依次为67.3%、71.0%和71.9%。防效好于移栽前药泥蘸根防效。
2.3 發病时叶面喷雾防效
试验结果(表3)表明,当丹参根部病害普遍发生时,叶面喷施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3%多抗霉素和4%农抗120水剂对丹参枯萎病、根腐病防效仅为16.3%~21.5%,防治效果较差。
2.4 全程综合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4)表明,采用移栽前药泥蘸根+移栽时沟施毒土预防+发病时叶面喷雾防治,7月上旬调查,70%多菌灵、50%多菌灵、3%多抗霉素和4%农抗120平均防效分别为68.0%、60.3%、76%、64.0%。8月上旬调查,其防效分别为75.5%、72.0%、78.1%和74.3%,无显著差异性。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为丹参根部病害全生育期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试验结果看,移栽前药泥蘸根防治和移栽时沟施毒土预防均对丹参枯萎病、根腐病有一定防治效果,发病后叶面喷雾防效较差。从参试药剂看,50%多菌灵对丹参根部枯萎病和根腐病防效较差,其它3种药剂防效相当,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王雪等[10]研究认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AMF与哈茨木霉菌合用均可降低连作丹参根部病害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丹参根丹参酮的含量;曾华兰等[11]认为木霉菌对丹参根腐病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防效與目前常用多菌灵处理相当;孙瑞泽[12]研究认为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荧光假单孢杆菌对丹参根腐病防效优于多菌灵防效。下一步要加大这些药剂试验示范,筛选更好的防治药剂和方法。
丹参枯萎病和根腐病发生逐年加重,成为严重影响丹参生产的土传病害,危害损失重,防治难度大。建议生产中开展全程综合防控技术示范推广[13]。一要选择健康种苗。采取种子直播,加大地下害虫防治,减少丹参苗根部伤口,减轻病菌侵染。二是实行3~5年轮作、间作套种、土壤深翻、增施有机肥或生物菌肥等措施。三是强化田间管理。实行高垄栽培,适时中耕松土,及时拔除病株,有效预防和减轻丹参根腐病和枯萎病的发生。四是实施全程绿色防控。移栽前采用药泥蘸根、移栽时沟施毒土预防,生长期采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氨基寡糖素水剂或磷酸二氢钾混合实施叶面喷雾,能显著减轻丹参根腐和枯萎病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77.
[2] 袁晓捧,甘家丽,李悠悠,等.丹参素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6):571-573.
[3] 王冰瑶,吴晓燕,樊官伟.丹参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45(17):2571-2575
[4] 文家富,王刚云,陈光华,等.商洛市丹参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9,(1):210-211.
[5] 文家富,郑小惠,杨萍.丹参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02):125-126.
[6] 王刚云,文家富,郑小惠,等.陕西商洛丹参根部病害调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9,(3):53-54.
[7] 杨立,缪作清,杨光,等.丹参枯萎病及其病原菌的研究[J].中田中医杂志,2013,38(23):4040-4043.
[8] 杨瑾,文艺,高素霞,等.河南产区丹参根腐病病原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21,50(10):92-98.
[9] 文家富,陈光华,王刚云,等.丹参根部病害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9,29(10):32-33.
[10] 王雪,陈美兰,杨光,等.丛枝菌根真菌与哈茨木霉菌合用对连作丹参生长及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9):1574-1578.
[11] 曾华兰,叶鹏盛,李琼芳,等.利用木霉防治丹参根腐病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3,21(2):142-144.
[12] 孙瑞泽,丹参根腐病生物防治药物筛选[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13] 王铁霖,关巍,孙楷. 丹参常见病害的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1):2402-2406.
(责编:张 蓓)
作者简介 陆淑静(1978—),女,陕西山阳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