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丛虎 李瑞琪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数字治理再一次被提到國家宏观战略层面。在数字治理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审慎思考公共资源交易的未来,探索数字治理格局下公共资源交易的模式创新。
在探索中国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治理的模式创新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治理新格局下的价值引领,即公共资源交易不仅仅以经济价值(如节约、降费)等为目标,更应考虑公共利益,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如何在公共交易价值的引导下,借助最新的科技成果,完成数字治理的模式创新?当前,中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即建设智能交易场景、精准服务场景以及高效监管场景。
中国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治理的模式创新
(一)智能交易场景
首先,数字治理格局之下,中国公共资源交易的模式迎来了其核心场景——交易场景的智能化革新。智能化的交易场景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便利,也为优化交易结果、提升交易效率提供了基础,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具体如下。
1.大数据支撑的精准撮合交易
在大数据相关技术的支撑下,海量数据借助其强大的计算和匹配能力,为交易主体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撮合方式,使得招标人能够快速找到最佳投标人,提升交易效率,同时也为市场主体更加便捷地获取商机信息提供了帮助,可以在整体上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2.泛在连接支撑的随时随地交易
借助泛在连接(物联网)技术的帮助,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了又一飞跃,再度打破时空限制,做到了随时随地交易:交易主体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招标信息、随时随地处理文件、随时随地开标评标。这一创新为整个交易市场的各类主体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降低了其参与门槛,提升市场效率的同时,也体现了市场的机会公平。
3.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可视化评审
首先,基于BIM的招投标能够让标书“站”起来:基于BIM+GIS+VR等技术,平面图纸模式转变成三维模型,从而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从各个角度审视和对比方案的视角效果。其次,基于BIM的招投标实现了让标书“动” 地来:投标方案动态展现和实时关联,使得评标专家可以直观的看到项目实施以后的场景。再次,基于BIM的招投标可以让方案“连”起来:技术方案的调整会立刻反映到技术标和商务标的变化上,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技术标和商务标动态关联的问题。总之,BIM技术将推动招标投标向智能化、可视化实现跨越式变革。[1]
4.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评审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用也为公共资源交易的评审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手段。在传统评审方式下,专家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疏漏,不能有效保证项目评审工作的质量。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繁杂的评审活动被流程化。借助投标人投标响应文件(结构化的价格和商务投标响应数据,非结构化的技术方案等)以及专家评分结果,模拟专家评分规律,反复训练、验证、优化模型,最终可以得出投标文件内容关键点、评审要素和最终得分之间的关系模型。[2]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完成部分基础的评审流程,在便捷公共资源交易主体的同时,也提升了评审结果的科学性。
5.基于区块链的互联共享
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之下,我国的公共资源交易进一步实现了互联共享。传统的互联网形态已然为互联共享的实现打下了基础,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跨时空的协作共享,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之后又一先进技术,在互联共享的同时还做到了操作留痕。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布式防篡改、可追溯、安全可信等优良特性,数字交易平台可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可追溯、可信以及跨区域互联共享。通过区块链技术还可将市场主体在全国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与招投标活动时录入的相关企业资质、业绩、奖励以及各种资信文件等相关信息上链存储,以此实现全国范围内跨区域共享。[3]
(二)精准服务场景
1.市场主体画像助推精准推介
借助于技术的进步和多年的积累,数字化平台收集了海量的交易信息以及相关市场主体的注册信息。因此,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平台可以开展对于市场主体结构、基础信息、信用信息、业绩信息的立体画像,同时对交易项目的进程环节、节点信息进行全流程的跟踪刻画,从而更直观地呈现交易主体和交易项目的具体情况。基于此,在具体项目交易过程中,根据市场主体画像,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平台可以为交易发起方制订交易方案提供建议,智能、精准推介最适合该项目的市场主体。这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交易的效率和撮合的精准度,还可以降低市场主体搜索信息成本,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2.网上中介超市高效撮合
网上中介超市的建设为交易主体的高效撮合提供了可靠且便利的平台。传统模式下,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众多、内容繁杂、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易服务不够透明、服务效率低下且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政府服务效能。部分省市建立的“网上中介超市”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网上中介超市”平台为各类采购主体购买中介服务、中介服务机构承接政务服务事项中介服务项目,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对中介服务行为实施监管,提升交易透明度,降低交易主体进入门槛,解决了资源不均衡、标准不统一等严重影响效率和公平的问题,提供了一体化的智能撮合服务。
3.数字金融保障交易顺畅
作为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及 “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数字金融服务建设同样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提供了帮助。公共资源数字交易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公共资源+金融服务”模式,搭建起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与金融服务行业之间的桥梁,积极引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利用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同时基于领先的大数据分析及区块链技术,为各方的金融服务交易提供数据及信用支撑,在线为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4.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信息服务
公共资源交易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服务,为各部门招标管理决策工作的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工具。公共资源交易与大数据的结合推动交易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快速高效的公共服务,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优化提供数据依据,为监管部门提供多样有效的监管工具,为政府研判行业发展形势提供数据依据。
通过建立交易效能大数据分析模型,围绕各类交易项目从入场到出场的全过程,融入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要求,即时呈现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自动预警超时违规行为。同时,记录交易流程中的交易参与人行为数据,分析可优化流程与资源的最佳配置,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的效率提升,确保服务“提速增效”落到实处。[4]
(三)高效监管场景
1.大数据预防及识别围标串标
治理“围标串标”的乱象一直是招投标监管的重点工作之一,大数据为治理围串标提供了新的方法。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异常情况,预防并识别围标串标行为,在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管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主体关系分析、关键指标雷同分析、投标价格分析、专家评标分析、电子标书鉴定、异常人员分析、异常行为分析等多重环节的分析。通过多维度综合研判并自动预警围标串标行为,为行政监管提供明确的线索指向,也为下一步查处违法犯罪行为线索提供有力的电子证据支撑。[5]
2.数字赋能信用监管
数字交易时代的信用体系可以将企业分散在不同地域交易中心的信用信息以及彼此割裂的工商、税务、住建等不同部门的信用数据互联互通,全面刻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行为,汇集点滴信用,形成企业完整的信用畫像。数字交易平台对公共资源交易的各类市场主体——招标人(采购人)、投标人(供应商)、招标代理、评标(评审)专家等构建信用评价指标来进行信用评价。数字交易通过社会信用、交易信用、履约信用等诸多方面,充分考虑市场主体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信用状况,实现对交易主体360度全方位、多角度的信用量化,通过丰富的数据,全面详实、客观合理的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公共资源交易的全过程中,促进行业自律。
中国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治理的未来发展
当前,中国的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治理已经取得了丰富的进展,在未来,随着相关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也将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的数字治理也拥有了更加前景广阔的未来。为了实现我国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治理的持续发展,应该厘清发展重点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顺应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趋势
简单地说,统一大市场就是实现市场制度规则统一,从而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现象,打通了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使得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还有如下问题需要着力解决:第一,公共资源交易的规则尚未能完全统一;第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还存在着竞争不充分或虚假竞争的现象;第三,许多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开放度还不高,地方保护现象仍然存在;第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各类技术规范或制度还不够完善。
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尽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中央和地方关系及其分灶吃饭问题也是掣肘统一大市场的问题所在。因此,公共资源交易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不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是需要系统化思考和决策来解决的制度性问题,这需要所有公共资源交易者共同推进、持续深化。
(二)致力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效益和效率
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治理基于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深入整合、挖掘和分析与公共资源交易有关的各类数据,旨在为各主体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服务,并最终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效益和效率。
通过建立数字虚拟项目场景、提前模拟项目实施进程,构建起数字交易大脑,进而实现智能交易、精准服务、高效监管和科学精准决策等。
作为兼具公共性和市场性的活动,效益和效率是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重要追求之一。公共资源交易本质上是公共资源配置的过程,无论是搭建统一平台、引入先进技术、还是优化整体布局,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贯彻国家关于“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等战略的决定,其最终目的除了进一步实现公平公正,还有提升效率和效益。因此,在未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还需要继续引入先进技术,深化制度变革,致力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益和效率。
(三)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
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驱动下的我国公共资源交易治理变革,经过了从电子化交易到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系统建设、从“全流程电子交易”到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化、从“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到智能交易三个阶段。但数字技术终究只是工具,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治理要以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为目标。应用技术推进公平、透明、参与、服务、责任、效率、经济等交易价值、政策功能的实现是未来重要目标。
这要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在推进变革的同时注重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既要注重先进技术工具的引入,更要在价值层面贯彻公共价值。未来,应在交易价值理论的引领下,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价值的塑造和贯彻。
(四)助推公共资源交易腐败治理
腐败治理是困扰公共资源交易的重要问题。2022年1月,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要求坚决查处公共资源交易腐败;2022年4月,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公共资源交易是腐败的高风险区;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在党和国家宏观层面的多次战略部署之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该着重强调腐败治理,营造透明、廉洁的交易环境。
未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会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工具,助推腐败治理。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分析比对交易大数据、查找违法行为风险点、有效防范围标串标行为、进行公共资源交易腐败治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探查、识别作用。
(五)强化交易数据安全管理
互联网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既为公共资源交易提供了便利,使得高效、跨时空的交易成为可能,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海量交易数据的安全管理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涉及交易主体和交易信息的隐私保护,还涉及持有海量信息的政府主体的可信度。交易数据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政府在整个交易市场中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必须进一步强化交易数据安全的管理,以保证此过程中政府主导角色的合法性。
未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应当遵循信息安全标准、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并通过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身份认证、权限检查,系统级控制数据库和对象级控制数据库的技术手段和运行机制,防止信息泄密和非法侵入,确保交易系统生态协同高效。
(六)促进交易数据深度开发应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
在当今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是各行各业信息开发应用的重要目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信息的载体,平台运行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海量数据为数据应用、数据治理提供坚实基础。这些海量的交易数据信息既可以为交易过程的监督管理奠定基础,也可为各级政府的经济形势的预测提供支撑。因此,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深度开发应用是未来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如在预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拉动就业的状况、数据交易及再利用等方面,通过对交易数据的深度开放,可以取得重要的成果。
因此,在未来,可以尝试对交易数据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最大化发挥其作用。同时,还可以继续开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无限可能,借助已有成果,与其他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提升整体的治理效能。
可以展望,公共资源交易的技术属性还将进一步助推其数字化快速转型和数据治理的提质增效。在未来,必将出现更多、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公共资源交易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治理的发展也将拥有更可靠的抓手。数字化快速转型表现为公共资源交易将更快更好地拥抱新技术、新设备,并持续实现全面数字化運行;而数据治理的提质增效则表现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和数据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作为极度强调创新、重视技术进展的先进领域,在未来,公共资源交易将领跑其他行业领域的数字时代发展,率先展现出数字时代数据治理的宏伟蓝图。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统一平台运行下公共资源交易腐败治理机制:模型检验及实现路径”,项目编号:71274199;第一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第二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4]《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报告(2022)》,《中国招标》增刊,2023年2月。
[5]李山, 王丛虎. 基于大数据的围标串标识别及预防措施[J]. 中国招标, 2022(4):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