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分析视角下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3-07-10 05:35张晶晶
产权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发展

张晶晶

摘要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经济亟需绿色化转型发展,而绿色金融作为构成绿色经济的“核心”,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经济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基于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通过梳理绿色金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全方位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推广绿色金融试点,完善政策措施及考核标准;加强绿色金融培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优化风险治理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路径,最后,以ESG理念为切入点,提出强化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的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ESG;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一、引言

在生态问题和全球疫情大流行双重压力下,推进疫情后期经济的“绿色复苏”成为当下首要的任务,加强全球绿色金融合作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在绿色、共享及可持续新发展理念引领下,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及治理)已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ESG作为一种关于环境、社会和治理协调发展的投资理念,其向市场传递了企业追求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的绿色发展价值观,高度契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的要求,持续受到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ESG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内可推动制度变革、对外可承担社会责任,是金融市场上新兴的重要投资理念和行动指引。绿色金融是金融业的新趋势与新方向,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在绿色金融发展当中,树立“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 环境效益”的综合式价值导向,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深入贯彻落实ESG发展理念,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大效益的“内部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二、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中国绿色金融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从顶层设计、区域试点、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等多方面协同发展,且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

(一)中央顶层设计不断强化

近年来,“绿色发展”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范畴,逐步推进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义,中国成为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发展绿色金融”。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力争实现30·60战略目标。这无疑是对绿色金融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二)绿色金融区域发展不断差异化

2017年,在浙江、广东、贵州、江西、甘肃、新疆六省(区)九地设立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形成“中央顶层设计—地方基层实践”联动的绿色发展新路径。试验区结合自身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基础等差异性特点,出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方案,推进绿色金融政策支持體系、标准体系、产品与市场体系、激励约束机制等领域创新,探索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这些试验区根据经济基础、自然环境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地区(浙江和广东)立足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和金融业,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的金融实现机制;第二类地区(江西和贵州)立足较为丰富的绿色资源,着力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第三类地区(新疆和甘肃)立足独特的地理区位,着力推进“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建设。202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了《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意味着试验区范围扩大,重庆成为全国第十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多样化

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包括绿色信贷、债券、保险、基金等多样化产品。首先,绿色信贷加速发展。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此外,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达1.72万亿元,占比12.58%,试验区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其次,绿色债券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末,国内市场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700余只,发行规模共计2.63万亿元,余额1.5万亿元,同比增长32.7%,参与交投1025只,交易规模12040.82亿元,显然,绿色债券的关注度不断升温,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再次,绿色保险资源倾斜力度加大。2022年6月,原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宣布将ESG要求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来推动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以及中国人保的绿色投融资总额合计达到7200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总额达到1842亿元,保障规模还在不断增长。最后,绿色基金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快速发展。光大集团于2019年设立“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基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着力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带一路”。此外,2022年新兴的ESG投资基金规模为134.82亿元,数量和规模逐年上升,迎来高速发展。

三、中国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

(一)多主体多目标间矛盾凸显

首先,中国绿色金融标准总体还未实现国内统一、国际接轨,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国家战略在协同发展方面存在分歧,还存在部门间标准不一致,难以形成绿色发展合力,无法确保稳步推进相关绿色金融政策落地实施。其次,中央绿色金融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缺乏协同,导致资源错配和投资效率低下。再次,绿色金融的发展目标与金融机构的评价指标有差异,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也未能获得相应优惠补贴,且存在巨大资金缺口,难以持续激发金融机构的内在动力。最后,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及普惠金融等改革创新举措难以融合,缺乏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信息化平台,无法形成高效的协同效应,难以发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作用。

(二)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

绿色金融产品结构单一,且不均衡发展。目前绿色信贷、债券占主导地位,而基金、保险等产品规模相对较小,符合ESG要求的绿色资产管理类产品比例更低,存在业务类型失衡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与中国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不平衡。此外,绿色金融企业在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融资较为困难,金融机构在投融资业务中面向的客户以大型国企、大项目为主,覆盖群体较窄,参与融资渠道有限,未考虑环境效益,导致绿色产业和项目面临大量融资风险。

(三)监管政策对区域的差异关注不够

第一,金融监管部门采用统一量化标准对六省(区)九地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进行考核评价,其中忽略了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差异导致的区域不平衡问题。第二,绿色金融政策效能低,资金配置层面有失平衡,缺乏区域公平性。绿色发展始终引导资源高效配置,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同时发展,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实现双赢。实际上,对于长江经济带沿岸省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投资力度更大,对内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相对有所欠缺,另外,经济发展较快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区域金融中心,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区相比,后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化水平不高,虽然绿色金融激励政策趋同,但各地区域特色未能体现出来。

(四)绿色金融知识的思想教育薄弱

首先,全社会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和理解尚不充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理念还未真正深入贯彻落实。其次,目前对绿色金融知识相对熟知的是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中高层人员,而其他人群对低碳发展、绿色金融、碳金融、双碳等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差,未能预期到绿色发展前景的重要性。最后,对社会公众开展绿色低碳消费的通识教育远远不够,对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尚不深入,法律、金融和环境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也较为稀缺,无法对绿色金融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

(一)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全方位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为保证绿色低碳转型的可持续发展,各利益相关方应提供高效可持续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共同纵深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政府要全面把握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方向,结合战略导向制定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并有序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监管机构应提高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绿色转型的风险意识,以及投资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切实保障绿色金融政策落地,惠民惠企;金融机构应提高从业者对绿色投融资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数字平台生态资源,有效协同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及绿色产业发展;企业应引进低碳技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形成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局面。

(二)积极推广绿色金融试点,完善政策措施及考核标准

结合已有的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路径和可靠模式,并根据目前绿色金融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可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适当增加改革区域试点;在现有的试验区加强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将“一带一路”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力度,多层次、多元化深入参与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外影响;同时,中央制定的绿色金融考核标准应采用“中央—地方”联动机制,适当结合各区域差异与发展定位,出台专项信贷规模、开放定价优惠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各试验区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根据区域异质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助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三)加强绿色金融培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增强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动力,整合政府、高校及行业等资源,开展全社会学习绿色金融知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绿色金融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模式;支持高等院校开设绿色金融相关课程,授予绿色金融专业硕博学位点;加快制定绿色金融人才发展专项计划,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为以后绿色金融的深层次发展储备更多人才力量,推动实现绿色金融这一交叉学科的创新发展。此外,对社会公众开展科普讲座、绿色展厅,设计个人碳足迹测算、绿色积分卡等工具,鼓励绿色低碳消费,让绿色金融等概念深入人心,提高全社会学习理解绿色金融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社会责任感,助力市场健康发展。

(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优化风险治理机制

第一,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扩大绿色保险、基金、碳金融产品的发行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建立专项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融资活动,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第二,加强绿色转型风险意识,优化绿色金融的风险管理水平。例如,建立覆盖面广、标准统一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完善金融组织投融资活动碳足迹的计算;加强资产管理的风险分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对各项绿色金融业务进行识别、分析、标记、监测和管理,为风险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五、助推绿色金融发展的ESG风險管控策略

(一)设立ESG专业委员会

在公司治理层面,一方面要成立ESG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策划ESG发展战略,将ESG新发展理念纳入企业文化,有机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并确保ESG战略高效实施,建立跨板块的工作协同机制。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ESG数据库及人才储备建设,循序渐进加大ESG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绿色金融服务渠道。并贯彻落实到部门经营的各项业务活动中。

(二)借助ESG评级优化资本配置

在资本配置层面,要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绿色发展金融需求,为其提供短期低成本续贷资金,构建信贷、融资、担保一站式服务模式,激励中小微企业的绿色发展。通过第三方机构获取数据,对ESG结果进行风险分类,形成内部ESG评级报告。通过定量分析和实时追踪信息变化,根据监测情况相应地优化现行资本分配比例,持续推动资本配置结构的升级,减少高耗能、污染的棕色资产,从而有效应对绿色金融发展中的经济结构转型风险。

(三)强化ESG信息披露

在数字技术层面,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实现数据统筹、信息披露与共享,更好地做到线上线下联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好绿色金融服务工作。基于共享平台和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可信数据,将ESG融资需求方的信息发布与专业评估、金融机构审核、监管机构监督等步骤实时同步,突破信息壁垒。有效的信息披露能够拓展市场的认知,改善运行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缓解银企、政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效激发金融机构推动ESG发展的动力。

(四)建立ESG风险预警机制

在风险管控层面,一方面要进行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开展ESG风险分级管理,参考赤道原则对融资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开展评估、分级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ESG风险动态管理,需要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动态监管,定期评估ESG风险重大变化,及时审查并修订风险管理流程。尝试利用华证ESG评级构建企业信用风险的ESG预警指标,根据企业ESG所处风险等级评分,可以直观地评估企业未来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ESG风险预警机制构建方法如下:按照华证ESG评级C-CCC,B-BBB,A-AAA依次赋值为1—9分。7—9分处于低风险,6分应给予关注,4—5分要给予警告,1—3分要给予严重警告。因此可按照企業信用风险程度调整投资决策。

六、结语

绿色金融对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全面融入贯彻ESG理念,一方面可以增强绿色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引导企业绿色投资,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高质量绿色产业项目当中,拓宽中国的经济结构组成,进而提升经济实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将企业ESG表现作为考核标准提供了支持证据,倒逼企业强化ESG信息披露,提升企业ESG治理水平,推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静.“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及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9):79-82.

[2]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办公室ESG课题组,胡昌苗.践行ESG理念 以新金融推动可持续发展[J].中国银行业,2021(8):28-30.

[3]周心仪.绿色金融模式下ESG指数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商论,2020(18):62-63.

[4]戴可,杨垚立.数字科技助力金融ESG发展[J].中国金融电脑,2022(3):85-87.

[5]施懿宸,包婕,李雪雯.将ESG纳入银行授信机制,迈出绿色金融发展新一步[J].现代商业银行,2020(11):13-19.

[6]王慧.创新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推动银行ESG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货币市场,2022(2):78-82.

[7]操群,许骞.金融“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9(4):95-111.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P2P金融解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