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爱 自述/岳建国
我的“乒龄”很长,长到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
第一次握拍子时,我只有6岁,爸爸带我去厂里新落成的工人文体大楼玩,工会干事陶叔叔刚好抱着一篓乒乓拍、乒乓球走过来,看到我小心翼翼摸乒乓球台面的样子,他噗嗤一声笑起来,大声地和爸爸开玩笑:“快,让你儿子抓住一只球拍,我给他照张相,这是我们厂年纪最小的乒乓球爱好者了!”
在陶叔叔的怂恿下,6岁的我真的多了一张貌似打乒乓球的照片。照片上,我的样子很滑稽,因为手小,握不紧拍子,就捧着拍子举过了头顶,像是“使臣进献”一样。但从那天起,乒乓球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隔三差五就央求爸爸带我去工人文体大楼练习打乒乓。
上学后,学校里只有几个乒乓球台,但想要“大展神通”的学生太多,课间十分钟为了能顺利抢到球桌,我练就了百米冲刺的好脚力,在老师宣布“下课”的同时,人已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抢占先机。原先和我对垒的只是同班同学,再后来高年级的同学也前来“交流切磋”。与不同对手碰撞,让我的球技大涨,学校里几乎难逢敌手。
我一生的高光时刻,也要感谢乒乓球。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入职了电子厂,刚好全市事业单位要联合举办一场青年乒乓球大赛,我当仁不让地报了名,最终获得了全市第三名。虽然只是季军,但有机会和这么多优秀的球手们一起切磋,促使我不断变换战术,尽情感受比赛的精彩纷呈,这其中的滋味,早就超过了名次带来的荣光。
2000年以后,全民健身逐渐融入到大家的生活日常之中,离我家不远的地方还修了一个室内体育馆,设室内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第一次去纯粹是同事拉我过去“踩新店”,拿着一小时免费的宣传单上门,结果我一口气玩了三个多钟头,同事惊奇不已:“想不到你还是深藏不露的乒乓球高手啊!”那些年我忙于工作和家庭,几乎没怎么摸过拍子,这猛地上手,顿时觉得年轻时的豪情和活力又都回来了,漂亮的“扣杀”、“反胶”赢得场内乒乓爱好者的声声喝彩。那天我索性办了乒乓球馆的年卡,周末但凡有空,就一定会去球馆热热身,出出汗。
没想到重拾乒乓爱好,让我非常受益。早年间,我因为平时吃饭口味比较重,高血压也找上了自己。虽然一直都服用降压药,但随着年龄增高,始终觉得这是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炸”了。接下来的十多年,因为乒乓的“加持”,在多次体检中,血压一直很稳定,这让我也放心不少。
我的工作需要伏案很久,眼睛常常又干又涩,像是两个转不动的木头珠子,走到室外,被太阳光一照,还会忍不住流眼泪。打乒乓球,视线要紧紧跟随着小球移动,锻炼了眼珠子的灵活度,几年下来竟然觉得“眼清目明”。这一切,都是乒乓带给我的福利。
退休后,老伴儿在我的带领下,也成了一个乒乓球迷。她球风稳健,号称自己“球不落地,永不放弃”。每周三次,我俩都雷打不动地坐车去乒乓球馆。打了一辈子乒乓球,我们虽然还是业余选手,但也沉淀了丰富经验,被球馆聘为“老年组教练”。球馆的人还开玩笑,说我俩是一对“乒乓伉俪”。
每个老人都有权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而我只是恰好热爱乒乓球,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从未对此厌倦过,大概这辈子也都不会再“改弦易辙”了。乒乓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打完球,我都会觉得元气满满,身心舒畅,好像又重新充满了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