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铄
2022年已经结束,在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年来艺术界发生的大事时,才发现曾经令人感到沮丧的年份,在如今看来却成为了美好过往。经过喧嚣的2022年,在重新憧憬对未来的新希望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2022年的艺术界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吧。
军事冲突——无可争议的主角
2022年2月起,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冲突就开始冲击了国际艺术产业,进而对区域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场军事冲突带来的影响波及到了艺术方面,因而在占据了国际舆论高点的西方世界,艺术和文化不免开始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俄罗斯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国家馆被关闭,几乎所有的俄罗斯艺术家、画廊和艺术相关从业者都遭到了抵制或封杀。乌克兰某些地区的美术馆遭到破坏的事件被西方部分媒体放大,而一些并不十分知名的俄罗斯艺术家的展览,却因为在主题上讽刺俄罗斯和普京而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应该说,俄乌冲突在2022年伊始便为世界蒙上了一层悲情的基调,艺术界自然不能幸免。
激进的气候抗议者 无辜的艺术名作
2022年中,针对气候变化的各种活动成为了艺术行业中一个响亮的、不容忽视的话题。因为气候活动人士和抗议者们已经瞄准了世界各地主要博物馆中的艺术名作。早在今年5月,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就被抗议者涂上了蛋糕。而德国巴贝里尼博物馆中莫奈的作品则被扔上了土豆泥,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中的梵高画作也被溅上了番茄汤。汤、主食和甜品如同上菜的顺序一般轮流攻击了我们在美术史教科书中能够看到的名作。当然了,气候抗议者们选择攻击对象的原则,除了它们在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受欢迎的程度,还有罩在上面的保护玻璃。毕竟,抗议活动的本身也是具有明确经济目的的活动,没有人真正负担得起赔偿这些经典作品的费用。当然了,这种激进的抗议活动并非只是表面文章。首先,即便是针对保护罩的攻击,仍然具有伤害艺术品本体的可能性。其次,这些疯狂的抗议者甚至会犯下低级错误,真的把汤汁浇到了没有保护罩的画作之上。此外,这种本质上为了吸引媒体关注的行为,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让博物馆真正的社会功能受到了打压。11月,以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为首的世界顶级艺术博物馆发表了联合声明,强烈谴责了气候抗议者们的破坏行径。博物馆的从业者们给的理由非常充分:在这样一个因为能源危机而面临着取暖费用暴涨的冬天,抗议化石能源的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最终伤害了所有人,受益的只是一些团体,这是何其短视的选择。
“集体主义”的文献展却陷入反犹的丑闻
2022年最具关注度、最重要的国际性展览,当然是在德国卡塞尔举办的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策展团队阮格鲁帕(Ruangrupa)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和元宇宙大行其道的时刻表现出了极度的担忧,但却利用了一种温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以前所未有的参展人数和丰富的作品类型,强调了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议题——打破欧洲中心论的后殖民主义策略。他们在参观手册上写下的第一句话就表明了这种态度:“做朋友,而不是艺术。”然而就是这样一次开放、精彩的文献展,最终却败给了西方部分媒体的集体围剿:艺术家塔林·帕迪(Taring Padi)的一幅巨幅壁画中因为出现了似是而非的所谓“反犹”符号而引发了一场激烈而尖锐的争论。虽然艺术家本人立刻表示了道歉并从展览中移除了争议的部分,但已经被扣上的“反犹”帽子却很难摘下。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几乎被媒体毁掉了,甚至有人呼吁成立一个专家联盟,在这个庞大的展览中搜寻任何反犹太主义的因素。最终的结果是甚至找到了某个所谓“反犹太复国主义”的例子,这在德国被视作十恶不赦的罪行。虽然本届卡塞尔文献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售出了惊人的73.8万张门票,但鉴于这场争论所引发的混乱局面,德国政界人士呼吁联邦政府削减未来展览的资金投入。
黑人女性的“梦想之乳”
因疫情而推迟至2022年举行的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曼尼以女性为主体的艺术家群体共同编织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实版元宇宙——表现出了非凡的“视觉轰炸”,创造出了一个由理想构成的新世界。在这个“梦想之乳”构建的新世界中,女性成为了绝对的赢家。美国黑人女性雕塑家西蒙妮 · 利(Simone Leigh)以巨大的《砖屋》雕塑赢得了金狮奖评委的青睐,而英国黑人女性音乐家索尼娅·博伊斯(Sonia Boyce)则为英国馆赢下了金狮奖国家馆的荣誉。黑人女性首次同时获得金狮奖的两个奖项,这是一个传奇故事,也可能标志着黑人女性艺术家的封神时刻的开始。博伊斯在她的获奖感言中动情地说道:“我们不能忘记,有一条更长的血脉,比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人还多。”这的确是一次女性艺术家的胜利、一次黑人艺术家的胜利,足以载入史册。
伊拉克艺术家退出柏林双年展以示抗议
在今年的柏林双年展上,法国艺术家让-雅克·勒贝尔(jean-Jacques Lebel)的作品《可溶性毒药》,是一个迷宫般的复杂装置,其中充满了摄影图像。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图像包含了很多美军士兵在集中营中对伊拉克囚犯实施酷刑的情景。虽然在2022年之前,这些作品就已经公开展出过,但在2022年的柏林双年展上再次出现,却引起了三名伊拉克艺术家的强烈抗议。他们声称勒贝尔的作品象征了压迫和剥削,并反对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勒贝尔的作品附近。三人联合签署了一份公开信,信中称这件作品“將伊拉克艺术家的作品和身份工具化”。在这种级别的国际双年展上,关于具有煽动性的作品的争论是很常见的,争论的结果往往是那些具有争议的作品被火速下架。但柏林双年展上却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策展团队发表文章捍卫了勒贝尔的作品,他们认为柏林双年展旨在处理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这其中当然意味着要正视与殖民主义相关的痛苦。然而,伊拉克艺术家们显然不接受这套说辞,并迅速退出了展览。这一事件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也十分尖锐:当代艺术展览中如何具体处理殖民化的问题,本身就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
2022年中出现的那些精彩展览
尽管一年来,大型双年展面临丑闻、艺术机构在哀鸿一片、各种NFT艺术的价格迅速下跌等问题,一切都似乎陷入了停滞和具有不确定性。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仍有一些精彩的艺术展览滋润和救赎着人们破碎的心灵。从今年年初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弗朗西斯·培根:人与兽”到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20世纪30年代的马蒂斯”,都向世人清晰地表明:在人类曾经面临巨大危机的20世纪,艺术家们是如何保持了作品的纯粹和美好,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艺术的痕迹。此外,在华盛顿菲利普收藏馆举办的“毕加索: 描绘蓝色时期”和在佛罗伦萨举办的多纳泰罗回顾展,都称得上是展览中的佼佼者。对于传统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来说,2022年也许是一个辉煌的年份,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它们在更广泛的文化领域中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传统艺术的经典之处在于,它们始终处于文化核心对话的中心,即便是战争也不能使画家们手中的笔刷停下,这正是2022年间这些优秀的展览所暗示的道理。
2022年末的卡塔尔——全世界的目光所在
我们曾经多次探讨足球和艺术的相似之处,有一点是我们已经得出的结论:它们都是艰难生活中最好的止痛药,也是净化人类心灵的圣物。36年前的墨西哥世界杯曾经成就了足球史上独一无二的英雄马拉多纳,而近日捧得大力神杯的梅西与阿根廷国家队,再一次证明了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榜样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或许能够激励着人们勇敢地面对工作、面对生活。感谢梅西、感谢卡塔尔高效的组织工作为世界带来的一场足球和艺术的盛宴。世界杯从美轮美奂的场馆建设,到四处可见的公共艺术品,再到精彩纷呈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其中无数的奇妙创意与设计,在商业目的之外,也让整个2022年多了几分温情。
2022年结束了,我们再一次想起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说过的:“今天就该好好活下去。要珍重每一天。要爱每一天,尊重每一天,千万不要糟蹋一天,不要妨碍开花结果。”黑死病肆虐后的佛罗伦萨,开始萌发出文艺复兴的种子;曾经处于绝对的混乱和战争的欧洲,却诞生出贝多芬这样的命运强者;《格尔尼卡》对法西斯主义的抨击,让其成为了现代艺术中最珍贵的瑰宝。信心能把昨日的阴霾驱散,也能为明日的辉煌开路。再见,2022年!我们不必怀念你,也不会忘了曾经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