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谢子长

2023-07-06 12:15杨延丰
金秋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家革命

※文/杨延丰

1934 年八九月间,谢子长在指挥清涧河口战斗时,不幸被罪恶的子弹击中前胸,负了重伤。可视死如归的谢子长毫不在意,对身边的指战员们说:“要革命就不要怕牺牲,打仗总会有伤亡,我这点伤不要紧。”坚持带伤参加战斗。而后又继续率领红军游击队东打西杀,南征北战,全然不顾自己伤重的身体。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差,缺医少药,伤口没能得到及时治疗,迟迟不能愈合,再加上整日频繁战斗,根本得不到休息,谢子长的伤势越来越重了,身体也越来越差。看到这种情况,父亲杨成森主动向组织申请,希望谢子长总指挥能离队到我家养伤,并列举了许多有利条件,让组织考虑。

领导们经过研究讨论后,认定我家高家墕地处高山之上,地处边远,人烟稀少,全村不到十户人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群众基础好。国民党的兵和政府人员从来就没上过高家墕,安全也是可靠的。再加上父亲家还算富裕,吃住温饱不会发生困难,就接受了父亲的请求,连夜把谢子长送上了高家墕我家中。

家中的窑洞有一个套窑,与外面的窑洞隔开,里面相当宽敞,朝南还开有一扇窗户,比较明亮,冬暖夏凉,又不会受外面打扰,父亲就安排谢子长住在套窑里,以方便治疗养伤。

谢子长为革命不顾自身安危,一心要打胜仗,生生把治疗枪伤的最好时机耽误了,他伤口创伤很大,化脓严重。排挤脓水时,痛得谢子长额头上冒着豆粒大的汗珠,尤其是用盐水清伤口时,更是疼痛无比,父亲都不忍看下去,可谢子长硬是咬紧牙关一声不出。那时我爷爷还在世,他经多识广,就点起大烟泡给谢子长止疼,这招还真灵,大大减轻了谢子长治伤的痛苦。

为了给谢子长补身体,家里为他杀鸡宰羊,尽量给他做些可口的饭菜。离开了危险的战场,还能睡个安稳觉,营养又能跟上来,很快谢子长的身体就有所好转,这让家人高兴不已。

1934年,父亲23岁,谢子长37岁,两人年龄相差14岁。父亲当时已在学校加入了共青团,是一名年轻战士,而谢子长已是一位久经历练的革命家、军事家了。在护理谢子长的过程中,父亲觉得这是一个向革命前辈学习的绝好机会。

当谢子长精神好些的时候,父亲就向他请教问题,每次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即使有时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谢子长也能够耐心解答,他喜欢这个好学上进的年轻人,愿意跟父亲多说说。

在那些养伤的日子里,谢子长向父亲讲了许多革命理论,介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陕西革命的形势,讲解如何做组织工作,如何做宣传工作,也总结了许多失败的教训,要父亲牢牢记住,以后千万不可犯同样的错误,甚至把他在太原学兵团学习的军事理论和军事知识也讲给父亲听。

就这样,在谢子长的影响下,父亲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革命本领也有了显著增长。在革命队伍里,父亲的进步是非常快的,第二年就被提拔为安定县委书记,这一切都与谢子长的教导分不开。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突然有一天,组织上派人来通知,谢子长要转移到别处养伤,让做好准备随时出发。父亲知道,这是我党秘密工作的纪律。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久了,敌人就有可能知道谢子长的下落,这是非常危险的。尽管舍不得他离开,但也要做好出发的准备。再说养了这么长时间的伤,病情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就靠家里的烧酒、盐水、大烟泡是不顶用的。下了山,到人口稠密的地方,没准能找到一个好郎中,开上几服治病的好药,能彻底治好病,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就这样,谢子长离开了我家,去下一家养伤。

1935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十八日)晚上九点多钟,谢子长因伤势恶化,在赤源县(今属子长县)灯盏湾不幸与世长辞,享年三十八岁。1935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改谢子长家乡安定县为子长县。

在护理谢子长养伤期间和以后的日子里,父亲与谢子长的夫人尤祥斋、儿子谢绍明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无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文革”前,还是“文革”后,他们都经常往来。

记得刚解放时,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组织陕甘宁边区代表到北京参观,那时父亲是内务部办公厅主任,具体负责组织这项工作。

令人兴奋的是毛主席亲自接见代表团全体成员。在拍合影照片前,父亲特意把站后排的谢绍明叫下来,安排他站在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这样在拍照时,他就直接站在毛主席身后,与伟大领袖有着最近距离的接触。父亲是以此来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对烈士子弟的关怀。

猜你喜欢
高家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赴七里张家塆村采风有感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锦旗献给国土人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赌大的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