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忠芳 :隐姓埋名60年的导弹人生

2023-07-06 12:14惠之
金秋 2023年5期
关键词:总指挥型号研制

※文惠之

2022年4月,随着《导弹人生》的出版,12位隐姓埋名几十年的总指挥、总设计师们的名字得以被天下人熟知,88岁的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就是其中之一,此时距他退休已过去12年。60多年来他对工作守口如瓶,在诱惑之下不为所动!他是导弹技术专家,全国劳动模范,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多次获得航天奖、中国航天基金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炮火中燃起报国心

沈忠芳的“导弹人生”,要从童年立下的一个心愿说起。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记事起,生活就笼罩在日本人炮火之中。在转学5次、辍学1次后,他终于得以完成小学课程。孩提时代的沈忠芳十分聪颖,但他也像其他男孩一样很淘气。“如果我们也能拥有自己的飞机,一定要打得日本佬落荒而逃”,年幼的沈忠芳愤激地说。

1953年沈忠芳高中毕业,他看到报考目录上有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毫不犹豫地填上了这个志愿并如意上榜。

1953年10月,怀揣梦想的沈忠芳进入北京航空学院读书,他选择了飞机设计专业,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亲手设计的飞机也能像苏联战机那样神气地战斗。四年级时,学校成立火箭导弹专业,这个专业如同一个磁场对沈忠芳产生了巨大吸引力。经过政治背景、学习成绩层层选拔,沈忠芳顺利转入这个专业。

1959 年10 月7 日,“萨姆-2”导弹击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RB-57D型高空侦察机,开创了世界军事史上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河。25岁的沈忠芳恍然大悟,“没有导弹是不行的!”即便制造出最先进的飞机,也可能被导弹击落。只有制造出最先进的导弹,才能对付敌人飞机,才能使国防变得强大。“当时大家有一个思想,没有先进的导弹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把这东西搞上去。”1960年9月28日,沈忠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他的“战场”,就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那个彻夜灯火通明的科研办公楼里。沈忠芳正式成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一名科研人员,从此隐姓埋名投身于国家导弹研制。

潜心研制导弹卫祖国

从地面上天,击中高速运动的飞机,这样的导弹,作用原理是什么?沈忠芳也不是那么清楚。1970年,36岁的他正式加入FJ型号方案论证和研制工作。摆在沈忠芳面前的,除了落后的工业基础,还有很超前的工程设想。工程整体方向是什么?不知道;导弹作用机制是什么?不清楚;工程所需各种资源能不能跟得上,也没底。沈忠芳和同事们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事儿,不但得搞成,还得搞漂亮。当时二院刚建立,一穷二白,处于“边建边干”阶段。艰苦的条件没有消减大伙的热情,用沈忠芳的话说:“越干越热爱,越干越想干!”当年唯一的办法,就是仿制。于是,沈忠芳他们精心研究苏联“斯-75”型地空导弹,从导弹、发射架到地面设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就这样,沈忠芳和同事克服落后设备,排除万难,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地空导弹,就是红旗一号。紧接着,沈忠芳和同事们一鼓作气,针对红旗一号命中率低、易受干扰等缺点,研制出我国独有反干扰系统。红旗二号地空导弹成功问世,并在1967年9月8日,一举击落来犯的U-2侦察机,捍卫了祖国领空,国人无不拍手称快。

1972年,三年攻关之后,二院进行了FJ型号第一次试飞导弹试验。由于推力很大,加速度很快,点火几秒钟,发动机就爆炸了。沈忠芳带领团队重新出发,不但解决了发动机问题,还给导弹穿了一身隔热服,进一步降低发动机在大气层飞行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高温。1970年到1979年近十年间,在沈忠芳带领下,他所负责的型号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成功完成4次飞行试验考核验证,其中3项成果荣获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武器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上百个专业,需要发挥团队每个人积极性,才可能完成这个复杂工程。所以我的观点很明确,团队的胜利才是个人真正的胜利。”沈忠芳感慨地说。

进入80 年代,我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经济建设,用于科研方面的资金越来越少,科研人员大量流失,军工厂面临危机,沈忠芳迎难而上。1985年,时任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的沈忠芳,开始担任某型号总指挥,坚持对标世界一流水平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充分论证,他率团提出新的方案,这是从来没有过先例的。方案遭到一些人质疑,有人说:“从来没见过这种路子,出了问题你们担得起吗!”沈忠芳没有退缩,他坚信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他们多方搜集资料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在一篇资料中发现,这一思路与美国同行的研制思路竟不谋而合,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先进性是公认的。沈忠芳想,有戏!“成功了是集体的,如失败我个人负责!撤职处分都可以。”他立下军令状,丝毫不给自己留后路。沈忠芳没有放过这一有力证据,又对可行性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补充、完善,最终通过了评审。队伍组建起来,可又为经费发愁。几经波折,沈忠芳和同事们终于凑了450万元的经费。

“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地地导弹B610就面世了。”业内专家对沈忠芳竖起大拇指。在该型号鉴定报告中,专家鉴定组连用5个“首次”高度评价该型号的先进性和独创性。用户也在意见书中写道:“该型号自研制到全部交付完毕,这样大批量的产品,仅用了5年时间。速度之快,解决关键问题之多,在国内型号的研制中实属罕见。”这时候,有些国家坐不住了,他们找到沈忠芳,希望他能转让核心技术,愿意出高价钱,沈忠芳坚定地摆摆手,一口拒绝。

进入90年代,我国原有第一代、第二代对空防御武器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急需研制出第三代,以增强防御能力。关键时刻,沈忠芳义无反顾地揽下这个任务,在1993年1月担任了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的他,呕心沥血扑在导弹发展上。两年里,沈忠芳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终于在1994年底,完成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研制任务。从此,我国防空导弹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淡泊名利自得闲

沈忠芳特别喜欢电视剧《外交风云》,这部剧里有他所亲历的那些过往。沈忠芳拿出手边一个小本子,上面是多年前他写下的,周恩来总理对导弹试验的要求: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十六个字,跟随沈忠芳大半生。沈忠芳曾受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高度评价,几次面对面听取工作汇报。他又先后两次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对其工作给予赞扬。在型号发展中他总是眼睛向前,时刻关注国际先进技术前沿,不断寻求突破,坚持基本型、模块化、系列化发展路子;在研制中,他又能时时防止急躁冒进,提倡把可靠性放在首位,坚持采用成熟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或技术改进时,必须经过充分地面试验验证等原则,保证研制成功率。在科学的道路上,他不但是专家,也是一位哲人,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这个“度”。

沈忠芳用实际行动赢得国内外顶尖专家肯定、敬佩与赞叹,也赢得国家授予的诸多荣誉。1995年,沈忠芳负责的该型号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过继续改进、发展,2002年,该型号换代产品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继而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研制与试验,沈忠芳成功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和一批技术管理能力扎实过硬的航天人才。

在导弹研制领域摸爬滚打60余年,沈忠芳几乎与世隔绝,在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历任技术员、研究室主任、26所副所长、四部副主任、二院科技委副主任、二院副院长及研究员,某型号总师、总指挥等职务。1992年1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1993年1月任B610总指挥,1996年10月任B611总指挥,可谓对中国导弹事业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周总理评价沈忠芳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76 岁那年,沈忠芳自愿离开工作岗位,包括兼任的多个院校教授、顾问称号,一个不留。在他看来,“年轻人都比我们行,现在教授的水平比我高得多,先进技术掌握得比我好,我有自知之明。”他说,我的人生格言就四句话:献身事业,淡泊名利;笑对人生,问心无愧。把玩从世界各地带回的纪念品,在iPad上玩游戏,看武侠小说,这是如今沈忠芳的日常。除此之外,他还爱听歌,《牡丹之歌》是心头至爱。沈忠芳说:“《牡丹之歌》乔羽写的词,有哲学观点。‘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经贫寒。’你吃过很多苦头,冬天的时候酝酿了生机,到春天的时候把美丽献给人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每个人都有这个思想,我们国家就行了。”

北航建校70年来,一代代北航人秉承“爱国奉献、敢为人先、团结拼搏、担当实干”的空天报国精神,“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彰显了凌云壮志与坦荡胸襟,沈忠芳正是其中优秀代表。2009年国庆,载着地空导弹的方阵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坐在观礼台上的沈忠芳泪流满面。“现在谁也不敢随便欺负我们!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了!”正是因为这样的放心,他在76岁时,告别了奋斗一生的科研岗位,开始享受轻松的退休生活。当然,沈老也在时刻关注国家国防事业的发展,时常与年轻科技人员进行交谈。

2022年4月,沈忠芳和其他11位被保密的导弹专家们,再次步入大众眼中,在12位导弹功勋中,有8位已经去世,但他们是祖国强大的奠基者,国人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世代相传。

猜你喜欢
总指挥型号研制
“三化”在型号研制中的应用研究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鼠国要上天之谁是总指挥?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机器人担纲管弦乐团总指挥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不同型号CTC/TDCS设备的互联互通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