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童话编排特点与优化建议

2023-07-06 13:22黄晓迪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段童话价值

黄晓迪

【关键词】童话;高段;价值;优化

一、统编教材童话编排特点

童话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統编小学语文教材在低中年段选编了大量优秀童话作品(见表1)。

通过梳理与分析,我们发现统编教材中的童话编排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内容丰富。低中年段童话数量较多,其中有三册教材设置了童话单元;选文种类丰富,如国外经典童话《巨人的花园》、影视童话《雪孩子》、科普童话《小壁虎借尾巴》、寓言童话《陶罐与铁罐》等,反映出教材编者对童话这一体裁的高度重视;选文经典,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跨越国界、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选文兼顾趣味性,如《小猴子下山》《咕咚来了》等将寓意隐于有趣的情节中,让学生爱读、乐读。

其次,梯度明显。低年段童话人物形象鲜明,赋予自然物以拟人化特点,符合学龄初期儿童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趣味,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字数一般在150~300字。中年段童话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情节曲折奇特,想象大胆,传递了丰厚的精神和一定的思想意蕴,篇幅变长,大多篇目在千字以上。

最后,数量逐年减少。一年级占比为31.4%,逐年减少,从三年级的23.6%降为四年级的7.3%,再到五、六年级的0。五、六年级四册教材中,只有五年级选人2篇民间故事,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因特殊阅读任务作为儿童小说使用。

二、童话进入小学高年段教材的必要性

首先,儿童发展的需求。儿童乐于幻想,对世界充满好奇,在他们的世界里万物有灵,一切都会哭、会笑、会玩、会闹……儿童有自己认识世界、打开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童话贴近儿童心理,适合儿童欣赏,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整个自然界都可被赋予生命,使之人格化。童话是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环境和事物,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媒介。小学五、六年级的儿童,一般10~12岁,正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优秀的童话作品无疑会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其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教材“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要组织和选取原著部分文本和辅助性阅读材料,创设综合型、阶梯式的学习问题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理解和评价能力”。何谓经验世界?即以第一人称视角所观测到的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想象世界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并加以个人幻想成分,构建的一个大体上合乎现实思考逻辑的、自成体系的世界。童话是人基于经验世界的认知,加入丰富的幻想和游戏精神创造出来的想象世界。童话既是经验世界的主观反映,又是想象世界的创造性描述,同时,满足了儿童心理发展需求和成长需要,给儿童的认知和审美带来诸多益处。

三、统编教材童话编排建议

1.适当调整

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安徒生是一个从来不曾也不能被忽略的名字。安徒生曾说,“我的童话不只是写给孩子看的.也是写给老头子和中年人看的,孩子们从我的童话中更多地得到乐趣,大人应从我的童话里读出包含深意”。如若习题设置的进阶或退阶符合新课程标准相应学段的要求,名家童话编入教材应不拘泥于年级。但是笔者认为,童话的选用还须考虑童话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思维训练的价值。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被选人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在助学系统的设置上有明显差异,具体见表2。

从表2可知,选文从以往版本中的高年段下沉到低年段,虽然学习者的年龄降低了2~3岁,但从文章篇幅上看,选文字数几乎没有变化。从课后习题的编排来看,即便是相似的要求也有显著的层级梯度。首先,都注重朗读。高年段更注重朗读的个性化表达,将自己的感情朗读出来,突出学习者的朗读再创作;中年段无具体要求。其次,都注重对故事脉络的梳理。“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什么”这一问题是无论高年段还是中年段都必须厘清的。最后,都注重阅读交流。中年段要求谈谈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高年段通过复述、背诵、批注等方式,聚焦关键片段,分享阅读感受。相比之下,对于同一篇文本,高年段倾向于理解性阅读,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文字的深度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如两处“幸福”的不同指向;在“冻死在墙角”“嘴边露出微笑”相互矛盾的画面中感悟深层的思想内蕴。高年段课后习题的设置也重视对同一主题、不同体裁的联动阅读,触发儿童的创作欲望;三年级上学期处于中年段起步期,囿于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经验,在千余字的课文学习后不宜再进行拓展阅读,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持续性。

对同一人物的多元评价、同一情节的不同解读,是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审美体验的重要载体。从这一点看,卖火柴的小女孩三次点燃火柴的所见所想富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值得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思考。因此,笔者认为,该童话宜编入高年级教材。

2.适量补充

东西方的许多经典童话是以儿童世界的“爱”“成长”“自然”等为母题的,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学生深刻启迪。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引下,童话教学应具备新的担当、新的内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我国一批先进的作家集中翻译了大量国外优秀童话作品,译文晓畅优美、语言典雅,对打开儿童阅读视野、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积极的作用。叶圣陶、丰子恺、张天翼、严文井等作家创作出一批深受儿童喜爱、反映时代特色的童话佳作,如《稻草人》《大林和小林》《会摇尾巴的狼》等,这些作品融思想性、时代性、文学性为一体,经历了一代代读者的阅读检验,沉淀为经典童话。有些童话将思想深度包裹在情节曲折的故事之中,如丰子恺的《伍圆的话》,是学生了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的窗口。作为时代的“镜子”,其适合高年级学生开展“透过童话了解社会”的主题式探究学习。

3.适度融合

童话选文进入统编教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改编自名家短篇童话,如《巨人的花园》;二是选入童话中相对完整的片段,如《海的女儿》,选入了人鱼公主向往浮出海面的部分,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针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和思维训练重心,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模式选择童话编入高年段教材,以填补空白:

(1)“片段+”模式

第一,“片段+整本书概要”,适用于中长篇童话。这种选编形式有两个好处:一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读经典片段,能大概知道作家的语言风格、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等,在脑海中形成阅读地图;二是既见森林,又见树木,了解整本书概况,重点阅读其中的片段,明白自己当下的阅读定位。第二,“片段+插图”,适用于多个场景切换的童话故事。如《小王子》中,文字性童话故事和前后章节的插图交错呈现,引导学生“按图索骥”,进入整本童话书的阅读领域。第三,“片段+片段”,将中长篇童话中的关键情节累加呈现。如从《丑小鸭》中丑小鸭出生、漂泊、飞翔三个成长阶段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情节片段累加呈现,在一定篇幅内给学生以密集的理解性冲击,有利于聚焦研读。

(2)“原文+名家赏析”模式

无论是国外名家创作、国内大家翻译的童话,还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童话,其原文的感染力都较强、画面感较鲜明,语言也富有张力,篇幅也更长,不能全部选人教材。可将最打动人心的部分以“原文+名家赏析(推介)”的形式编入教材,对童话和赏析散文进行关联阅读,用这样跨体裁联动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赏读、多元品鉴,提升其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起到感受童话语言之美、发现思想之美、涵养品性之美等作用。

(3)同一主题类比阅读

中低年段选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扁平化的,如《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狐狸分奶酪》等故事中的“狐貍”,或狡猾或贪婪,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元对立的人物刻画、类型化的形象塑造形成的脸谱化童话人物,有利于处于阅读启蒙期的小学生建模,但不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到了高年段,可以遴选反映同一人物形象不同特点、性格特征的故事,或反映同一形象的中外童话中的不同人物,供学生类比阅读。如童话故事中常见的“顽童”形象,可选取典型情节或章节,将《木偶奇遇记》中天真任性、顽皮淘气的皮诺曹,《彼得·潘》中放弃长大、顽强抵抗的彼得·潘,《小飞人卡尔松》中乐观开朗、自由自在的卡尔松进行类比阅读,以丰富学生对“顽童”认知的形象思维,形成辩证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跨媒介阅读

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梳理与探究”中指出,“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童话作为跨媒介阅读的重要载体,可以将童话文本与改编成影视剧的视频资源融合,以童话剧本、人物台词、影视评论等形式呈现。如选编《夏洛的网》,将原著中夏洛临死前与小猪威尔伯的经典对话与相关情节的电影台词对比阅读,感受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精妙结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阅读感悟。

童话进入统编教材应贯穿始终,充分发挥童话文本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育人价值,使儿童在精神上获得滋养。

猜你喜欢
高段童话价值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一粒米的价值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给”的价值
“依凤画凰”巧迁移——谈小学语文中高段课文精彩开头仿写尝试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