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艺术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的融合统一关系研究

2023-07-06 11:55王轶雯
艺术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青玉案虞美人

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而宋词艺术歌曲又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富丽篇章。基于此,文章主要概述《青玉案·元夕》和《虞美人·听雨》这两首宋词的创作背景和蕴含的情感内涵,并分析两首歌曲的钢琴伴奏,希望能使听众深入了解两首作品,从而推动古诗词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最后得出结论,声乐演唱必须与钢琴伴奏的气息、节奏和音量效果相协调,且二者紧密配合是歌曲完整演绎的关键。

关键词:宋词艺术歌曲;融合统一;《青玉案·元夕》;《虞美人·听雨》

中图分类号:J616;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3-00-03

0 引言

要完美呈现一首宋词艺术歌曲作品,不仅依赖声乐演唱者的演绎,还离不开伴奏者的配合。演唱者应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歌曲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表现出来,而伴奏者则通过演奏展现歌曲意境,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产生更好的视听效果。

1 宋词艺术歌曲的缘起发展

1.1 宋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来源

1.1.1 中国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的出现和发展是五四运动直接推动的结果。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许多知识分子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他们主张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从而推动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推动了新文化音乐的发展。在同一时期,白话文的发展又为艺术歌曲的诞生创造了文辞方面的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学和语言环境[1]。

1.1.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显著特征就是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其歌词取自古诗词,旋律多使用民族五声调式,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其音美、形美、语言美、意境美,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过程中为无数作词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灵感。

1.1.3 宋词艺术歌曲

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促进了各种文艺形式的产生,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宋词长短不一、易于吟唱,是当时合乐的一种形式,从艺术渊源来说,宋词可以称为我国古代的艺术歌曲,自然而然为我国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养料,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1.2 歌词创作背景和文学内涵

1.2.1 《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是辛弃疾从北方逃到南宋都城所作,当时敌人入侵城池,山河破碎,而统治阶级却只想贪乐腐败,毫无抵抗的想法和能力。辛弃疾胸怀抱负却无用武之地。此词的上半阕主要描绘夜晚的都城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欢庆元宵佳节的景象;下半阕通过观灯的人们和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对比,这一不贪荣华、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正是辛弃疾理想人格的寄托和体现。

1.2.2 《虞美人·听雨》

1267年元灭南宋,蒋捷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面对国家覆灭、家破人亡,满怀悲愤地创作了此词。词中描写了少年、壮年和晚年的不同感受,通过三个意象互相映衬,概括了词人不同阶段的人生和感情历程。从年轻时的风流,到成熟时的漂泊,再到晚年的孤独,隐晦地道出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表达了黍离的悲哀以及对于国土沦陷的痛苦[2]。

2 宋词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融合统一

2.1 声乐者演唱前的准备

2.1.1 扎实的基本音乐素养

扎实的视唱练耳功底是演唱的基础。一是指演唱者需要有良好的识谱、唱谱能力,二是指演唱者要对音高、音色、发声位置有良好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唱出旋律,把握曲子的基本节奏与音高,从而加强对音色的控制和乐感的把握。对不同阶段的练习者而言,视唱练耳都是提升自身演唱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练习的深入,自身的歌唱能力、音准控制和音乐感知力都会得到提高。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演唱者必须具备的音乐素养之一,其中包括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等[3]。使用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提升发声技能,有利于控制歌唱器官,使歌曲的呈现更加完美。

要提高歌唱能力,必须做到规范地咬字吐字,既要像平时说话一样自然清晰,又要融入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地表达歌曲内容和思想感情。

2.1.2 熟读乐谱,牢记歌词

熟读乐谱是演唱的基础环节,是恰当处理谱面的前提,也是基本的演唱技能。对谱面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声乐作品的表现效果。读谱需要重点关注谱号、调号、拍号、音高、升降记号、表情术语和力度術语等,通过读谱能获取更多谱子中的深层含义,做到心中有谱、心中有词,只有这样才能将旋律牢记于心,将符号变成声音。

2.1.3 分析作品,把握风格,理解音乐内涵,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作品谱面和歌词,可以大致体会作品的含义,而准确把握歌词的语音语调,能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艺术风格与特色。同时,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者的生平经历,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内涵,通过演唱展现原作品的思想感情。

2.2 两首作品的钢琴伴奏分析

2.2.1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是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的一首A大调声乐作品,通过谱面能看出曲中既有引子又有尾声。前5小节为前奏,织体简单清晰的钢琴伴奏带来悠扬柔美、深情舒缓的旋律,为全曲奠定了悲凉、壮志难酬的气氛。

A乐段的a乐句为6~14小节,这部分伴奏多采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平稳进行,能增强歌曲的叙事感。同时,通过第8小节和第12小节的#d一音让旋律出现短暂离调,使伴奏的色彩变得更加丰富。b乐句为15~24小节,伴奏主题多为连续的分解和弦织体来衬托主旋律,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和起伏性,表现了旋律的空灵感,并推动演唱者情感的抒发。间奏为25~26小节,是A乐段向B乐段的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钢琴伴奏左手是快速又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且为下行进行,右手是小附点节奏且为上行进行,与左手形成对比。其变奏也深化了情绪,为下个乐段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B乐段的a乐句为27~35小节,此时歌词的主旋律虽然相同,但是钢琴伴奏完全不同。左手依旧几乎都是8度的十六分音符,右手则是与主旋律融合的柱式和弦,情绪更加激烈,展现了灯火热闹的节日气氛,为后边苦苦寻找的“那人”的即将出现渲染气氛。c乐句是36~44小节,钢琴伴奏先采用分解和弦,从第39小节开始左右手加入柱式和弦和三连音,随着主旋律的发展,音域也不断提升,将情绪推至高潮。b乐句45~54小节速度又回到了柔板,钢琴伴奏与前面大致相同,丰富了歌曲层次。尾声55~59小节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中加入了六连音,对整首歌的旋律进行了补充,#d一音又一次出现了离调且结尾最后没有结束在主和弦上,有一种不完全终止的感觉,就像词中最后找到了日思夜想的“那人”,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2.2.2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是单二部曲式结构。从谱面能看出,其既带有引子,又带有尾声。前4小节为引子,首先使用柱式和弦,开头极富韵味,营造了悠远深沉的情绪。三连音及整体音域的下行渲染了词中诗人最后孑然一身的形象。

A乐段为5~22小节,其中5~13小节伴奏随着词的情绪不断发展变化,在每句词的结尾伴奏都给予补充,且旋律中的#d更给曲子增添了一丝缥缈之感,八分音符的琶音就像连绵不断的雨一样,与词的内容相呼应。14~22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部分伴奏更加紧密,终止在属和弦上,增强了下个乐段的连贯性。后半部分旋律逐渐随着情绪的升高而上行,推动后续情绪的发展。

B乐段为23~30小节,此时是全曲的情绪最高潮,所以伴奏更为激烈。左右手的分解和弦和快速的八度十六分音符使音响效果更加激进,从前往后伴奏密度逐渐减小,直至最后完满终止,体现了作者面对事实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

2.3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融合

2.3.1 前奏间奏对演唱的提示

钢琴前奏能描绘特定的意境,给予演唱者节奏、速度、调式调性等方面的提示,让演唱者能够调整好呼吸情绪,确定好首音的音高等,使歌曲的音准更为精确,情绪表达更加细腻。

钢琴间奏能够在速度力度、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出现变化的时候给演唱者提供必要的提示,也能够为演唱者提供歇息的机会。间奏能推动音乐的发展,为音乐内容增添色彩,使整体的音乐结构更加完善。

2.3.2 二者的融合统一

在一首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人们往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歌唱本身,更关注演唱,而忽视了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在如今的演出中,只靠演唱者的声音是无法达到最完美的视听效果的,需要伴奏的加入。堪称乐器之王的钢琴作为伴奏最能与声乐演唱配合体现出声乐的艺术效果。钢琴伴奏不仅能演奏旋律、为歌手伴奏,还能营造情绪和气氛,丰富歌声层次。演唱者要提前确认歌曲的调性、特点和其中蕴含的感情,而艺术指导也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与演唱者的能力水平,弹奏与之相匹配的曲式伴奏,以求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伴奏者通过演奏营造情绪,从而引导演唱者,使其将自身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融入歌声中,同时带动钢琴伴奏者的弹奏,进而实现二者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

(1)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气息的配合。演唱者演唱声乐作品的时候,会在每一乐句结束或在特定的气口处换气,优秀的演唱者会凭借高超的技巧巧妙处理好换气口,使整首乐曲听起来完美流畅。这时的钢琴伴奏一定要與演唱者的气息形成良好配合,不能只机械地呈示出谱子的节奏音高或过度炫技,而忽视歌词的韵律和音乐动态,脱离演唱者的演唱,否则就会出现演唱者因换气而与钢琴伴奏相错的情况。

(2)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节奏的配合。同样地,节奏也是声乐和钢琴伴奏融合的基础,节奏是作品表现力的关键,是一首曲子被完美表现出来的重要因素。节奏能够传递作品的情绪,在演唱中发挥重要作用。歌唱者通过改变节奏和音符的轻重,可以更好地表达声乐作品的不同内容和风格。然而,在演唱时,歌手往往要面对未知的因素,如演唱节奏的变化。钢琴伴奏可以使歌唱的速度和节奏与钢琴的节奏相匹配,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

(3)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音量效果的配合。钢琴伴奏作为声乐演唱的合作者,对整体演唱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钢琴伴奏者在弹奏时,要关注到伴奏的声音大小与演唱者的声音大小是否协调一致。有些歌手的声音很大,比如大号女高音。这时,钢琴伴奏的音量就不能太低,必须让歌手和观众都能听到伴奏的旋律,给歌手以动力。而如果演唱者的声音很明亮,伴奏就不应该太强。在声乐作品的叙事部分,伴奏不宜太强,但在中间的高潮部分或情绪较激昂的部分,伴奏则应放开,以更好地传达气氛,调动演唱者的情绪。因此,钢琴要注意伴奏的音量控制,注意与演唱者相配合,将各个声部演绎得更加完美,表达出情感的潜台词。

3 结语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它兼有文学性与音乐性的双重特征。因此,在宋词艺术歌曲表演的过程中,要注重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在气息、节奏、音量效果等多方面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的韵味更好地表现出来。这两个因素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此外,演唱者也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演唱技巧,演唱好宋词艺术歌曲,提升其在各个领域的传播度,推动中华传统文学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夏小燕.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3):84.

[2] 司兴江.品读唐诗宋词 感悟穿越时空的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3):92-94.

[3] 高美玲.论中师唱歌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王轶雯(2002—),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

猜你喜欢
青玉案虞美人
虞美人的烦恼
虞美人花开(环球360)
他把悲伤流成一江春水——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青玉案·元夕
虞美人 侦查(外二首)
青玉案·冬至寄远
锦诗: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