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姚雨
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比如,随时关注商家活动和福利,最大程度“薅羊毛”,是当代人过日子的“基本素质”之一。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身的“羊毛”在被商家薅走!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专薅女孩的“粉红税”。
这是个什么奇葩“税种”?“粉色”作为女性的象征,是指在购买同样一件商品时,女生要比男生多付的钱。如果男女生付的钱一样,那么女生版的商品往往质量就差一些。相当于专门向女孩征收的“性别税”。
回想以下的生活经验——去店里理发,男生花四五十块“洗剪吹”已然十分“高端”,但女生做头发动辄就是上百;阿迪达斯、新百伦等品牌的男女同款鞋,女版的偏要比男版贵一些;同个品牌的洗面奶,女式的也比男式的贵……
你可能会说,今天开始,我只买平价衣服、绝不冲动消费,一定可以避开“粉红税”了!
不幸的是,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粉红税”往往会伴随女性一生——
美国一家机构对这笔钱进行了测算——童年时期,女孩玩具的价格比男孩玩具平均高出11%;青春时代,女孩衣服比男孩的贵10%;踏入职场,女性日用品比男性贵48%;进入中老年后,连女性的拐杖都比男性的要贵12%……这些“粉红税”,累计可达20万美元!
“粉红税”的本质,其实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行为。
所谓“价格歧视”,是指针对同一商品,商家收取不同的价格。要理解价格歧视,还要理解一个概念叫“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针对某一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大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间的差值。通俗地讲,消费者买一件衣服,心理价位是1000元,而实际只花了600元,那么这400元就是消费者的剩余价值——相当于可以被商家榨取,但没被榨取的部分——没错,这就是我们身上的“羊毛”。
“粉红税”就是通过有女性化特质、受女性青睐的商品包装,让女孩子心甘情愿支付那一笔可以承担,但其实可以省下来的“剩余费用”。
值得指出的是,有一个领域的“粉红税”是相对较少的——那就是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脑等。因为这些产品的核心價值在于功能,不存在可以通过蕾丝边、加包装等做法来额外增加卖点,顶多就是在机身颜色上做做文章,而仅仅改变外观,显然很难直接“收税”——不同颜色的手机价格一致,就是一个证明。
所以真不是女孩“败家”,实在是商家精明,把多余的“毛”全给薅了。
男孩们别高兴得太早,“粉红税”只是价格歧视的一种,生活中,价格歧视比比皆是。比如“第二杯半价”,看似以“量”换“价”,但如果买了第三杯,店家依然不会给予优惠;加之大家往往是随到随买,多以“单身”形式消费,这种做法毫无疑问也是对“单身”的“高价歧视”。
价格歧视的“坑”无处不在,男孩女孩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替代性商品努力绕开,实在绕不开的,就试着为自己发声、争取。因为,要消除生活里的“歧视”,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个勇敢的“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