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巧艳
【摘 要】《海底世界》作为一篇科普小品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和丰富物产。基于“语文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教师在释义层借助预学单帮助学生疏通文中字词,了解课文从五个方面写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解码层引导学生以关键词句为抓手解码文章“总—分—总”的结构,解开第三自然段结构及语言表达之“码”;评鉴层则指导学生迁移所学,进行仿说、仿写,达成文本迁移再创力的培养。
【关键词】《海底世界》;三层级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基于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的理念,笔者围绕“语文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以“三层六级”的模式解读教材,梳理出本课的教学思路。新课标要求,课程的实施要增强情境性,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因此,本课教学立足所属单元人文主题“奇妙的世界”,创设了探寻海底奥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单元导语页点明该单元对学生能力训练的要求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而《海底世界》除了要落实这一方法的训练,还要在教学重点段落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关键句用一段话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的。分为三个层级的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群为驱动,层层递进。释义层的任务有:解决难读的字音;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演示理解生词“窃窃私语”;学会走之底的正确写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培养语言文字感知力;掌握借助关键词句梳理课文内容的方法,实现文本内容理解力的提升。解码层要求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前后文段勾连阅读,提炼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接着通过对比发现、朗读品悟等方法深入文本,解开段落语言表达之“码”,发展文本艺术特点欣赏力,养成文本结构分析力。在评鉴层,要求学生通过不同句子的对比增强文本审辨批评力;提炼课文写法后迁移运用,拓展仿写海洋动物各具特色的睡眠姿态,达成文本迁移再创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不会停留在浅层的知识理解,而是力图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尝试学以致用,发展高阶思维。
【教材解读】
《海底世界》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妙的世界”,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要素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课文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以设问的方式开头,从海底宁静而黑暗、声音多样、动物各异的活动方法、植物差异大、矿藏丰富五个方面表现了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而且课文中第2到第6自然段都明确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结尾则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在语言表达方面,作者使用拟人、排比、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助读者熟悉的事物来描述海底陌生的声音,运用对比体现“黑中有光”“静中有声”的奇异景象,进而展现海底丰富的物产。通过前一篇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的分析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借助关键词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关键句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窃、私、警等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迅、速、退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清楚海底世界景色奇异且物产丰富的。(教学重点)
2.能力目标:领会课文是怎样把海底奇异的声音写清楚的,初步掌握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3.思维目标:迁移运用,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写海洋动物各具特色的睡眠姿态。(教学难点)
板块一:情境引入,检查预学
1.情境引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妙趣横生。这节课让我们下潜到海底深处,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3.交流预学单第一大题,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1)认读下列字词,重点指导读好啾、储、澎湃
肌肉 警报 到达 差异
金属 啾啾 储量 单细胞
煤 窃窃私语 波涛澎湃
(2)反馈课前預学写字情况,重点指导迅、速、退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借助课前预学单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针对易错点进行重点指导,属于浅层释义,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感知力。
板块二:整体感知,解码课文结构
任务: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码课文结构
1.交流预学单第二题,明确本课的中心句。提问:“读了课文,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画出关键词句。
3.学生汇报,梳理课文脉络,解码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1)指名汇报,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抓住了课文中重要的句子提取关键信息,知道了这篇课文的第2到第6自然段从海底宁静而黑暗、声音多样、动物各异的活动方法、植物差异大、矿藏丰富五个方面表现了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关注首末段,解码课文结构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课文的首段与末段,发现首尾呼应的写法,从而学习“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基于释义层的要求,这一层级重在交给学生阅读文章的“密钥”,使之明白如何才能读懂文章,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升阅读理解力。因此,在学生找到全文的中心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梳理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有效厘清课文脉络,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实现文本内容理解力的提升。紧接着,在释义层的基础上对课文结构进行解码,联读开头段和结尾段发现作者使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再勾连中间部分,学生便不难发现课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借助文章结构的解剖达成对学生文本结构分析力的培养。
板块三:聚焦表达,感受海底景色的奇异
默读第2和第3自然段,画出表现海底景色奇异的句子。
任务一:释义“黑中有光”的奇异景色
1.聚焦第2自然段,感受海底“黑中有光”的奇异景象。
2.观看海底从黑暗到黑暗中有光的视频,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任务二:解码、评鉴“静中有声”
1.释义“静中有声”的奇异景象,解开语言表达之“码”。
预设一: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联系生活,和同桌演示自己理解的“窃窃私语”
(2)比较句子,体会拟人的表达效果
预设二: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1)比较句子,感受排比、比喻的表达效果
(2)迁移仿说:海底还会有哪些声音呢?仿照课文说一說(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以熟悉的事物尝试描述)
预设三: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警报
对比课文中的两处排比,解码“从两个方面分类介绍”的写法:海底不同动物的声音,动物们在不同状态下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解析“静中有声”,解开语言表达、结构之“码”。
(1)关注设问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作用(激发阅读兴趣、提示段落主要内容、承上启下)
(2)引导发现文段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特点
①语言表达特点:设问、比喻、拟人、排比
②结构特点:总分
(3)播放微课视频进行总结
3.合作朗读,感受文段。
师生合作读第3自然段,模拟声音,趣味朗读,再次感受海底声音的有趣。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教材中画出体现海底景色奇异的句子,分享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海底“黑中有光”“静中有声”的奇异景象,完成深层释义。在此基础上,在解码的层面使用对比句子、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对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进行品析,解开第3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语言表达之“码”,发展学生文本艺术特点欣赏力。在评鉴层面则是迁移仿说海底还有哪些声音。重点是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用熟悉的事物来描述海底陌生的声音,丰富学生语言表达形式,有效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任务三:迁移运用,表现海洋动物睡姿之奇
1.播放海洋动物睡姿的相关视频。
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学生以开头设问的写法尝试描写海洋动物的睡眠姿态。
3.出示星级评价表(见表1),学生依照评价表自我修改。
4.指名汇报,师生、生生互评。
5.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展开了一场奇妙的海底之旅,发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也明白了课文是从这五个方面(教师指着板书)写清楚的。旅途中我们一起感受了海底的宁静,聆听了海底动物们的窃窃私语。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海底探险之旅,探寻更多海底的奥秘!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学习须借助具体的语言训练进行内化。在评鉴层面,教师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介绍海洋动物各具特色的睡眠姿态,借助星级评价表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评、互评,落实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
(责任编辑:朱晓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