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飞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导图,是一种用来表示个体发散思维的图示工具。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基于此,以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不足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最后对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加充分地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在创造性思维、音乐兴趣等素养上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的道德、能力、智力等方面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这种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维,让学生清晰理解知识脉络,从而为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地使用思维导图这种工具,改善学生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欣赏方法。
一、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不足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鉴赏的能力,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悟表达出对作品的理解,因此音乐欣赏是中高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前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学生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
很多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仅仅是听音乐,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认识五线谱,对乐器也没有系统的认识,这就导致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无法建立起完善的认识体系,收获的感悟也十分单薄,从而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
(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重视学生在兴趣上的发展需要
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是使用课件或者视频来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这种做法的效果很不理想,学生无法沉浸在课堂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欣赏效果。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彻底的更新
教师没有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而是依据学生的唱歌能力或者对学生的印象来进行简单的评价,造成音乐欣赏教学功利性较强的问题,学生无法从评价活动中受到激励,从而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欣赏素养,从而真正发挥出音乐学科的特有育人价值。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用性的思维工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为学生的音乐欣赏活动增添助力,从而提升中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讲,思维导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培育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普遍存在着充足的好奇心,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空间。而思维导图可以将原本枯燥的乐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节奏的知识时,由于节奏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涉及的概念很多,不同的音符组合在一起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有着千变万化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的情绪。因此,笔者对节奏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让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快速了解节奏的音符组成,并且了解不同的音符组成会形成哪些节奏效果,进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乐于使用各种音符来创造出更多的节奏,对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二)提升学习效率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避免学生只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知识,而要让学生使用简洁高效的手段来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方式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用更加简单的方式来记忆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金蛇狂舞》时,笔者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作品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包括作品的节拍、速度、力度、节奏等,让知识一目了然,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中要素的记忆,提升学习效率,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体会到乐理知识学习的成就感。
(三)增强探究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而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音乐作品,从而完成探究。如在欣赏《西湖春晓》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和这首作品有关的知识。其中一个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应用的乐器、音乐要素、音乐情绪等内容,从而对作品建立起了完整的认识,自主学习需要获得了满足。如此,可以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学会使用恰当的方式自主对音乐作品进行探究,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思维整理工具,为了让思维导图的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应用思维导图。
(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制作方式十分多样化,不仅可以为教师所用,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针对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促使学生释放出自己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思维导图的制作需要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主题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具备提取关键词的能力。而中高年级的学生信息提取能力还不强,因此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有效制作方法,促使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自主学习工具。
比如,在教学《小山羊》的过程中,这首作品中隐含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很快引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作品,接下来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有没有产生联想,这只小山羊身上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如果让你来讲述,你会怎样来阐述这个美妙的故事?谁愿意来为我们讲讲?”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课堂上的氛围也变得越来越活跃。接下来,笔者再让学生去选择一个短语或者词来代表自己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出这个作品的主题,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编写的故事的特色设计了“逐渐长高的小山羊”这一主题,有的学生使用了“放羊的小孩和小山羊”……之后,笔者再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发散思维来制作思维导图。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同,制作出的思维导图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有的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只添加了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有的学生则对故事进行了拓展延伸,想象出了之后发生的故事;有的学生还为故事添加了新的角色……在学生完成了思维导图的制作之后,笔者邀请一些学生上台,使用希沃助手将学生的思维导图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去讲述自己的作品。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说一说思維导图的制作理由,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产生更多新奇的想法。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发散习惯,促进学生的持续性成长。
(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建立乐理体系
小学生正处在音乐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充分地去体验各种歌声和乐器的特点,从而可以掌握更多有趣的乐理知识,建立起初步的乐理体系,进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素养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对乐理知识进行合理的简化和梳理,降低学生记忆和理解的难度,让学生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发现和归纳作品的音高、音色等要素,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欣赏式的学习。
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国功夫》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这首作品本身的特色,并且锻炼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笔者在网络上搜集了《中国功夫》这首作品的不同乐器版本,包括二胡、电吹管、萨克斯、古筝等,引导学生对片段进行对比鉴赏,在欣赏中去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在学生完成了初步的鉴赏之后,笔者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制作思维导图,主题可以是对这首作品的鉴赏,也可以是对几种乐器材质、音色的对比分析。在学生完成了思维导图之后,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结合从思维导图中得到的信息想一想这首作品适合使用什么乐器进行演奏,促使学生应用自己掌握的乐理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同时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体验。
(三)借助思维导图激活情感,延伸音乐思维
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去欣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如何让学生的情感和作品实现对接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以及情感,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建立起基本的音乐审美观念,延伸学生的音乐思维,从而使欣赏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森林水车》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欣赏中产生的印象来制作一个思维导图,说出自己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在学生完成了思维导图的制作之后,笔者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并进行点评。有的学生在思维导图中表示自己感受到了“咕噜咕噜”等拟声词的艺术创作价值,于是笔者在点评中用上了“大拇指”的图案,作为对学生的表扬,并且使用语言来激励学生列举出更多可以用在音乐创作中的拟声词,从而促使学生去关注生活;有的学生制作出的思维导图内容十分完整,笔者也对此进行了表扬,并且指出学生思维的完整性,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了使用思维导图来评价学生、延伸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比如,在教学《打枣》的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原曲的内容作为背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故事创作,并且进行表演练习,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对这首作品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思维导图对创作的思路进行整理,从而更好地整理艺术创作的思路,锻炼表达能力。
四、结语
音乐欣赏是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获得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为了更好地落实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教师应当结合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转变教学观念,以思维导图作为载体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发散性的思维,让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把握歌曲内容以及其中的乐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提升中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钟荔燕.思维导图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21(16):64-65.
[2]加妙妙.思维导图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3]张婷婷.体验式思维导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1(7):19-20.
[4]吴瑞.“思维导图”在音乐深度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20(6):95-96.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实验小学)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