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研究

2023-07-06 16:54:04陈锦玲
新课程·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结构化知识点内容

陈锦玲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并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结构化视角出发,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基础,并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反思,这样既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以及素养结构,实现综合发展。

一、结构化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结构化为出发点进行数学教学,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明确自身定位,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此过程可以看作学生建立知识网的过程,即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划分,编织成为规范的框架结构,构成稳固的“知识网”。在编织知识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统计等,发散思维,最终按照其特点进行分类,同时也需要对散乱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奥秘以及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编织知识网的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发散和拓展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从结构化视角进行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精神压力以及心理压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二)有助于学生提升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点相对较多,且较为散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挖掘,并找出其内在联系,这也是应用结构化教学的体现。数学单元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结构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优化思维,将知识点与具体内容建立联系,也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且以结构化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保证学生处于良好的思维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投入学习之中。以结构化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可以将散乱的知识整合起来,并建立联系,而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和总结知识,锻炼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提升空间关系认知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保证其多样性发展,提升整体学科素养。

二、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策略

调查显示,小数数学知识点多达几百个,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利用“单打一”的方式,然后死记硬背知识点以及相应的内容,但是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思维定式,導致整体知识杂乱无章,无从下手。针对此情况,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将数学的理论知识点与实际内容相结合,并积极利用单元整体功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作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散乱知识点的相同点,并建立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点。具体而言,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策略如下。

(一)以单元整体内容为核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运用“填鸭式”以及“传输式”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而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需要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以提问题的方式展开课堂活动,代替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有助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需要了解数学的本质,同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单元整体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多地干预或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思考,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深度学习,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

1.以数学本质概念为核心设计单元问题

以结构化为出发点学习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数学本质概念为核心,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无法准确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概念。如果教师直接传输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思维固化的现象,此外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单元教学中,在此基础上规划教学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准确理解相关知识内容,并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本质概念。

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单元教学中,刚接触分数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不理解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将分数的功能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学习情境之中,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物体等进行平均分,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分数,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行摸索和探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建立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知识入手,之后再带领学生学习假分数以及带分数等,此时也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提升理论知识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最终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在结构化视角的影响下,教师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概念,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更加扎实地积累知识点。

2.以学生实际认知情况为基础设计单元问题

学生的认知与成年人的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之前一定要意识到这种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及单元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整体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效率。教师以学生实际认知情况为基础设计单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思维,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教学时,需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学习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温故知新,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出有关小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而且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将两个知识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理解学习的意义。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进人民币的概念,利用“元、角、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数,并利用元、角、分的换算,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小数,同时也更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基本换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小数,创设情境活动,教师可以设置超市购买商品的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作为顾客,一组作为售货员,售货员需要利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商品总和,进行“找零”,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同时还进一步理解小数的知识点,并且在找零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应用情境创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以单元整体内容为核心设计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体验

以结构化为出发点设计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此外,在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创造能力,并培养综合素养,提升数学的多样性以及趣味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提升学科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以整体单元内容为中心,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体验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

1.以核心知识为中心设计单元活动

在小学阶段,由于所学科目比较多,因此数学课时并不多,因此这对小学数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围绕核心知识内容进行设计,并对整体单元知识内容进行统计与整合,其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且不同的单元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也保证了教学效率,而且为小学生养成结构化学习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续知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活动规划设计时,需要以核心内容为中心,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对教学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整,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比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多边形”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为推导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将其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是正方形、圆形、梯形等,让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细心留意生活中出现的几何形状,根据自己发现的几何形状制作卡纸,小组内的学生根据卡片计算面积。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情趣以及学习热情。

2.以知识联系为基础设计单元活动

无论是在什么阶段,知识内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实际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學生健全知识结构体系,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情境创设,并积极应用创新性教学活动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

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更符合学生兴趣以及好奇心的动手操作活动,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相同大小的纸上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并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圆的圆心、半径以及直径,并引导学生学习周长的计算以及面积的计算,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其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提升数学的有效应用率。

(三)以单元整体内容为核心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结构化视角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单元整体内容为核心进行总结,需要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时,学生不仅可以复习旧知识,同样还可以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关联,保证知识内容应用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而且这一过程中,可以点线结合,将散乱的知识点连接成线,随后逐渐编织成为紧密的知识网。

同样以“圆”为例,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结构绘图,在构建知识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发散思维,了解与“圆”这一数学理论知识相关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联想能力。绘制结构图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采用上述方式总结,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将点、线、面结合在一起,在看待问题时应保证全面性以及完整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结构化为出发点设计数学单元整体,而且其在实际教学中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思考能力。教师要注意从多方面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保证其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建立结构化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深度学习,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体验。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结构化知识点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00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计算机工程(2015年8期)2015-07-03 12:20:35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