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尧
当今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满足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教学的难度最高、见效最慢。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作为语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着新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高个人的指导地位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不是单纯的写作教学活动,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首先,要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分析不同语言表达的情感。其次,要以阅读教学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只有学生理解了写作的真正含义,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策略。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对题目的讲解引导学生列出提纲,然后让学生通过提纲来补充内容,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而且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内涵理解不同,加之个人情感发展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彰显。这不仅阻碍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也使构建高效写作课堂受到阻碍。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写作教学难度较大,是学生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发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会使学生无法发散思维完成写作任务,限制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小学生无法以真情实感去感悟主题中所蕴含的感情,导致学生在写作中情感表达过于空洞,缺乏艺术性。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使作文达到规定字数,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毫无详略可言,毫无感情可言,最终耗费了时间,写作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能够保障其学习能力始终契合教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2]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要以其实践能力为基础。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过度把控课堂,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较少、学习兴趣不高,无法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
(四)学生的知识量、阅读量不足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课外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多读书、多积累优美的句子等,写作时才会有内容可写,语言才不会贫乏。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削减了原本的阅读课、自习课,客观上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变少。另外,由于缺乏阅读自主性,课后学生不再主动阅读,阅读量不足。学生阅读量不足,写作能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内容方面也呈现出片面、空洞的特点。
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意义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能促进学生语言应用水平的提升。语文是学生一生中接触最多的学科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掌握语音、词汇、语法、标点符号、文学知识等,让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此外,语文教学对学生构建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写作难度较大,学生“千篇一律”的作文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新时代,教师应做出针对性的改革,以心换心,精心备学生、备教案,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打破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度。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树立学习语文写作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写作。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直接经验的引导,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以豐富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完成对作文的谋篇布局。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不够细致,因此,在开展写作教学时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这样才能提高写作兴趣。教师要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关系,汲取班级内同学写作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写作优势进行改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与此同时,创新写作教学,能够减缓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降低写作难度,在提高教师针对性指导的同时,便于构建学生的写作知识体系。由此可见,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学法的创新应用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了同伴间的互相交流,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以读促写,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写结合意识
读写结合方法,不仅需要教师的制订和应用,还要引起学生的关注。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对语文教材存在的读写之间的连接关系加以阐明,让学生能够在基本把握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对其的重视力度。[4]首先,教师选取一些代表性的词语、句子,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选择部分觉得写得好、运用恰当合理的、具有文本特色的词语、句子重点探索,同时对其用法进行分析,体会其妙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一些文章结尾设计中呈现出开放式的特征,教师可以此作为想象情境创设的条件,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对这些开放性结尾二次创作。以文章的结局、情节的延伸让学生合理发挥想象,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带动学生思考的教学场景。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穷人》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小小的课堂写作“发挥想象,续写《穷人》”,在思考和联想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度,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入手,对文本情节组织、情感变化、语言表达能够产生一定的认知,在书写过程中深入理解作者对于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之后再在课堂上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呈现语文表达的真实场景,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条件下发挥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应用群文阅读方式来落实写作目标
将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点与读写教学目标进行深度融合,可从实质意义上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使读写教学课堂顺利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内容大多是依据一个相似主题加以编排的,教师在构建主题阅读式的群文教学模式时,可通过问题任务的设计来指导学生对文章主旨和思想特征展开分析解读,使学生能够在探究环节中有所領悟,做到在分析中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所包含《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琥珀》等几篇课文,通过题目我们就能够理解该文章中的主要写作对象,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说明文的写作特征,以及其背后映射的内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主动深入阅读过程中,在理解说明文创作、组织架构以及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掌握概括课文、划分段落、想象创作的方法,同时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之后再引入课外阅读文本《昆虫记》,赏析精彩的文章段落,并做好阅读笔记。学生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布置写作任务:结合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撰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学生间相互交流阅读,并提出修改方案。教师再进行综合分析,反馈意见,使学生能够获取到自身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完善批改机制
教师要求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美”,良言一句三冬暖,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多用一些鼓励性语言,例如,“你真的很聪明”“你非常棒”“我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等这样的评语,但是评语一定要中肯,能够明确点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委婉指出。建立完善的机制,写作评价要有一定的机制,在机制中规定了学生的小组分配情况,组长安排批改的标准以及复查的标准。
例如,在六年级语文“××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写作活动中,语文教师在制订这份导学案时,可以给学生呈现出几个写作的角度,并在导学案中要分析题目的构成,××让生活更美好,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实物层面包含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精神层面主要是精神能够得到满足。在学生找准写作方向以后,教师就需要通过对写作技巧的指导来帮助学生完成文章的谋篇布局,这样的写作教学才能够达到夯实学生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完成写作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使作业的批改更加具有针对性,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提升。
(四)创新教案,从实际出发
面对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新时代教师应做出针对性的改革,以心换心,精心准备课前教案,增添课堂活动的趣味性,打破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用心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度;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树立学习语文习作的自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习作。教师从实际出发,明确教学目的,针对每一个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方案,用最科学的方法,给予学生高效科学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习作题目《我的自画像》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和强制想象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教会学生格式、方法和如何习作之后,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有用的,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尝试画一下自己的自画像,改变传统教育中的“空想主义”。故此,教师设计“最佳我的自画像”的班级征稿活动,让学生把自我风格和特征的自画像画出来,然后再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写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使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教学逐渐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创新保证了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认知感,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升他们的人格发展水平。小学语文教学逐渐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保证了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写作基础得到夯实,通过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可阅读性,结合日常所积累的优美词句,正确表达内心的情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做到有血有肉,才能通过有效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丽.小学语文文学性文本的审美解读策略: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48):56-57.
[2]郭小英.以读悟写: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J].读与写(中旬),2022(3):18-19.
[3]邵喜燕.劳于读书 逸于写作: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学苑教育,2022(13):74-76.
[4]叶志芬.理念先行,素养优先:对小学语文落实“双减”策略的探索[J].读与写(下旬),2022(7):187-189.
(作者单位:大方县兴隆苗族乡兴隆小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