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而立德树人是这一“时代之问”的必然选择。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时代教育使命为己任,以人的发展为教育原点,不断探索区域育人新模式,构建区域德育新生态,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文化特质的德育建设之路。
一、顶层筹划,定立德树人坐标
“培养什么人”事关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育人标准,“怎样培养人”指向教育的方法,而“为谁培养人”则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根本属性的叩问。对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给出清晰明确而又坚定不移的答案。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研细学党的教育政策,摸准把牢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持“立德”与“树人”并举,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治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致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赓续接力,砥砺奋进。
二、体系建构,建立德树人机制
区域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大德育观念指导下的体系化运作。经开区德育注重盘活多种资源,运用系统思维,坚持一体化推进,从不同维度实现“五个结合”。
(一)软硬结合,四项机制强保障
夯实德育建设体制机制,以文化的“软”、制度的“硬”、评价的“刚”、课题的“绵”立体推进区域德育。一是以“提升品质教育,打造品牌经开”为区域教育发展主题,以“郑州市一流教学质量、郑州教育强区”为新三年发展目标,培育经开教育精神文化,构建拼搏进取、争先创优的优良文化机制;二是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引,从区、校两级层面完善德育工作制度,构建依法办学、有章可循的常态化德育工作机制;三是以“评价即育人”的理念,积极引导学校深入探索多元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构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德育评价改革机制;四是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德育研究,提高德育实效,构建小切口、大视野的课题研究提效机制。
(二)纵横结合,五项会议领航向
形成并固定年度五项会议工作常态,纵向深化不同年度、不同学段德育工作目标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横向强化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间的连接融合,做到既有“五育并举”的底线思维,又有“五育融合”的价值引领。上述所说的五项会议分别为德育建设推进会、课程与教学工作会、体育教育综合改革会、美育工作推进会、劳动教育经验交流会。五项会议从不同角度解读政策、统一思想、调整步调,确保区域育人生态的优化变革。
(三)上下结合,四支队伍聚合力
配齐建强德育工作队伍,分层分类开展个人素养提升和德育能力建设专题培训,从领导到教师,从前勤到后勤,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育人格局。一是完善后备干部选拔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的德育干部队伍;二是举办班主任技能大赛,着力打造一支素质硬、数量足、爱心浓的班主任队伍;三是局领导、教研员深入思政课课堂指导教学,着力打造一支格局高、视野广、专业精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四是统筹社会、政府和家长资源,着力打造一支人格正、自律严、作风实的校外辅导员队伍。通过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能动性,聚合德育发展动力,让学校德育富有生机活力。
(四)点面结合,六教融汇织网络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挖掘各育中的德育元素,把德育视为其他各育的内在动力和基本属性,坚持做“融合、贯通、激活、浸润”式的德育,力促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是以体育德。创造性开展“每天一次活动課,确保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模式,创新开展“全员运动会”,探索大数据支撑下的体育运动训练,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以“学会、勤练、常赛”为目标促进体育之花开遍每一所校园。
二是以美化德。构建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艺术展演从特长生专属走向全员参与;强化学校美育顶层设计,从“一校一品”走向“一校多品”,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打下美的人生底色。
三是以文修德。狠抓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开展“办学说”活动,助推校长厘清办学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凝聚师生共识,汇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重视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赋予校园每一面墙、每一条路、每一栋楼、每一棵植物以教育意蕴,让教育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加强学校制度体系建构,科学制订学校章程、中长期发展规划、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各类管理制度等,将学校的外在规范逐步内化为师生的行动自觉。
四是以科培德。高度重视学生科技素养和动手能力培养,开发区本编程课程,开展创客教育,每年开展一届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创造。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以“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郑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为依托,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沉浸式学习方式,全面培育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信息素养。
五是以劳习德。根据校情和学段有序开展劳动教育,开发劳动课程,建设劳动基地,把劳动教育提到学校重要日程上来。依托区域资源,大力开展工业研学,组织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进校园、学生进基地的“双进”活动,开展职业启蒙和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劳动实践的意识、能力。
六是以心养德。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各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推动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定期进行心理支持、援助与辅导;依托学习通APP和专线电话,开通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及时帮助学生疏解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课程列为学校必修课,把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列为重要德育内容;坚持医教结合,注重与卫生健康部门协同联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全面提高中小学心理危机事件的防范水平和处置能力。
(五)内外结合,四个阵地互补充
一是发挥课堂作为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在做好学科德育基础上,重点抓好思政课、班会课、研学课、劳动教育课、心理健康课,将其德育价值最大化,让德育有聚焦点;二是利用好升旗、集会、板报、宣传栏、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加强思想宣传教育,让德育有辐射点;三是以政教处、团委、少先队、年级处等组织阵地为依托,加强党建、团建、队建工作,让德育有生长点;四是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建设各类校外德育基地阵地,如军训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美育基地等,让德育有立足点。
三、课程筑基,赋立德树人品质
德育建设要着眼学生成长、扎根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育人。经开区从落实国家课程、整合地域资源、突出校本特色三个方面入手,科学构建区域德育课程新常态,探索出体验类、探究类、活动类、拓展类四类德育课程,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提供了丰富载体。
(一)体验类课程:在经历中励志
通过感恩教育、研学旅行、家务劳动、电影课程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让学生在参与中收获,在体验中成长。比如,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坚持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日常教育内容和寒暑假德育作业,培养孩子对老师、对家长、对党和国家的知恩、感恩、报恩之情;经开区九龙中学、实验中学每年组织徒步远足活动,磨炼学生意志,传承长征精神;锦程小学以体验式德育活动为载体,从素养立意着眼,形成了“国旗抒怀”“运动强体”“劳动尚美”“军训励志”“铜心筑梦”等系列品牌课程,把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融入课程教学;世和小学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课程建设为抓手,组织学生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走红色之路、做红色少年,把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
(二)探究类课程:在研究中启悟
通过开设探究类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其合作探究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研究、格物致知的精神。如实验中学的“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外国语小学“黄豆芽萌发条件的探究和实践”、外国语学校的“烟丝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等研究项目激发了学生探究精神;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秋·膏之花式金桔膏制作”、朝凤路小学“巧手制作虎头鞋”、实验中学“制作腐乳”等项目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一碗汤里的文化——河南胡辣汤文化研究”、王庄小学“关于王庄村道路积水现象的调查研究”、第六中学“永恒的经典 可贵的精神——豫剧中的河南魂”、外国语学校“黄河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以黄河河南段为例”等研究项目把现实与未来、历史与文化融汇到一起,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活动类课程:在实践中生慧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参观工厂企业和人文科技场馆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广才智、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如泰和小学利用郑州丰富的人文遗存和历史文物,借助河南博物院“传统文化育苗工程”,开发“探魅力国宝,育时代新人”国宝文化体悟课程,引导学生穿越千年文化长廊,让历史与现代对话,让民族瑰宝滋养幼小心灵;育才小学发掘蛋壳文化,实施蛋雕课程,“蛋壳上的中国画”“蛋壳立体刺绣”“蛋壳小夜灯”等一件又一件融传统与创新的小小工艺品,迸发着孩子们的智慧火花,实现了生命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的无缝对接;锦凤小学的孩子们把捡拾到的枯枝和落叶分类整理,根据纹理、材质、大小、形状、色彩的不同,或染色成彩,或点缀为花,或修整为景,或命名立意,其别出心裁的“朝花夕拾”课程传达着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和珍视,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四)拓展类课程:在深化中升华
结合学科特点,深化学科知识,通过经典诵读、课本剧编排、校园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等课程拓展学科教學的广度、深度,深度挖掘核心素养的生长点。如瑞锦小学整合语文、音乐、戏曲等多学科德育元素,构建“豫德戏剧”校本课程,全校38个班,班班有剧、人人有戏,孩子们在讲好一个故事、编好一部剧本、设计好一个舞台、演好一个角色的实践过程中,充盈着精神,丰富着情感;蝶湖小学以“走近英烈,剧照人生”为课程主旨,在师生共读革命故事、共议故事主题、共写演出剧本、竞选演出角色、协调统筹排练、正式演出庆典这一从感性到理性、从感悟到经历的完整过程中,孩子们穿越一段成长之旅,丰富一次生命阅历,完成一次精神升华,体验一段英雄旅程;列子小学地处列子故里,学校以传承和创新列子文化为切入点,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先后开发出“经典人人读”“列子文化艺术节”“列子故事会”“列子智慧谈”“列子思想与现代文明”等系列文化课程,让儿童和千年圣贤牵手,把文化自信深深地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四、活动搭台,展立德树人实效
立德树人,无论德的熏染还是人的塑造都要通过鲜活具体、生动可感的活动去实现,让多元化的课程变成育人情景,让思想情感和生命潜能自然而然地生发。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宏大的德育主题寓于“一节、两坛、三径、四园、五主题活动”中,让德育有形有色、多姿多彩。
(一)“班主任节”让德育有温度
教育是爱的传递,班主任心热了,学生就暖了。两年一届的班主任节,让班主任们成为舞台主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锤炼专业技能,班主任教育案例评选让教育智慧闪光,主题班会课展评聚焦社会热点焦点,班级文化建设典型展现文化力量,“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演一演”系列活动更是从学生视角表达对班主任的理解、尊重、感恩和祝福,进一步助燃班主任“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教育情怀。
(二)“两个论坛”让德育有力度
学校每年开展“一校一案”校长德育论坛和班主任论坛,展示校长和班主任对学校和班级德育工作的思考、设计、实践和经验,在交流论道中启悟生慧,在风采展示中互学互补,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更得法、更精细、更有力、更高效,也让更多的家长和关心教育工作的人们看到学生成长背后校长和班主任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三)“三个路径”让德育有长度
一是强化家校协同,建好家长学校,把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校事”,树立“社会的就是学校的”资源统筹意识,协调、挖掘社区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助力学校德育活动开展。二是坚持文化传承,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五四、七一、八一、十一、一二·九等纪念日,雷锋月、教师节、世界水日、地球日、阅读日、环境日、无烟日等节日,以及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节、阅读节、体育节、科技节、社团节等校园传统节日,进行思想引领和文化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争做文化根脉的维系者和文化发展的推动者。三是践行教育关爱,对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子女、残障儿童等特殊群体给予特别关怀,给他们打开成长通道,坚持“一生一档,一生一策”,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闪光发亮。
(四)“四个校园”让德育有宽度
开展健康校园建设,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两特长”创建目标;开展书香校园建设,优化学校阅读环境,推动师生阅读,丰富师生人生底色,用书香氤氲校园、熏陶心灵;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持续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培育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蕴育校园文明;开展艺术校园建设,满足不同学生多样的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让学校成为提升师生审美修养的艺术殿堂。
(五)“五大主题”让德育有高度
以“养成”为根本,聚焦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红色教育五大主题教育活动,让德育从知识走向情感,从理论走向实践,进而心有所系、行有所使、干有所成,最终达致“人人有信仰、处处守法纪、事事讲诚信、生生知感恩、个个健身心”的状态和境界。
养花养根,育人育心。德育在有心处,德育在无形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以顶层设计定标,以机制建设规范,以课程构建立魂,以实践活动筑基,走出了一條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借鉴意义的区域德育建设之路。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德育守正创新,把学校德育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的首要工作,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切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夯实思想根基,也为区域德育一体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戴红燕,河南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