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华中 闻玲 李海莉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把教育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之一。我校依据《指南》总体目标和六大育人途径,结合学校实际,深挖教育资源,拓宽育人渠道,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发了内容完整、内涵丰富、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趣味相统一的“中医文化传承课程”,将国家课程、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教育内容有机统一,教育和引导学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一、中医文化传承课程的育人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明确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他强调,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瑰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则是推动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德育课程,是《指南》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加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依据《指南》总体目标和六大育人途径,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中医文化传承课程。
二、中医文化传承课程的育人路径
(一)把握时代脉搏,整合多方资源
河南是中医的发源地,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医药科学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我校位于中原腹地、省会郑州,临近河南中医药大学,周边分布多家大中型中医药生产和销售企业,具备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和中医药文化的浓厚氛围,有利于建构“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管理育人”的中医药文化育人新格局,为学校建构“中医文化传承课程”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校积极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全面分析当地资源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创新德育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资源充分融合,这些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恪守“润正”育人文化,瞄准育人目标
“润正教育”是我校育人文化的核心,“润正”即“六润三正”,是指通过对学生“德、贤、志、信、礼、毅”六个方面的引导,实现“心正、身正、行正”的教育效果。在此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我校確立了中医文化传承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实施方案。
1.课程目标
将中医药文化和地理、生物、历史、数学等国家规定课程相融合,将德育、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统一,细化落实《指南》六大育人途径,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2.课程实施
根据中草药的特性、初中生物学科国家课程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我校中医文化传承课程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学生对中草药的认识很少,我校在生物学科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校本课程“神奇的植物——认识中草药”,带领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中草药,学习中草药生长条件、特点和药用功效等基本知识,初步感知中草药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研究中草药的兴趣。
第二阶段:建立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种植常见的中草药,带领学生学习中草药的种植和管理方法;了解历代名医故事,学习中草药蕴含的故事;了解药材的采集及收藏方法;学习中草药的药性、药效等,深入感悟中草药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精髓。
第三阶段: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常见病的认识;了解常见病的中药治疗方法;学习中草药种植、管理、采收与加工技术;体验实践活动的快乐。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的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课程内容,彰显育人特色
探寻中医药文化——课程基础。我校持续开展一周一次的“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与河南中医药大学深度合作,开设了“诗意本草”“经络按摩技法”“中草药种植劳动”“中草药的收获和保存”“中医养生功法介绍”的中药堂课程。带领学生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医养生功法走进中医药世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学们通过跟着老师体验各种养生功法动作,意守丹田,潜移默化地习得了对生命的尊重,对规则的遵守,对他人的接纳和社会的感恩,很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了解中草药知识——课程主干。我校通过“爱上中医药”课堂,使学生了解中医术语 、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学家、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以及一些有趣的传说,为学生打开中医药知识的大门,比如:薄荷有清心明目、解毒败火、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多种保健功效;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等作用。除此之外,还带来了穴位针灸课程,使学生深入了解针灸、推拿、手法复位、中医药熏等一系列中医知识,并让师生亲身体验了中医推拿、针灸手法,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种植中草药活动——课程支撑。学生在辅导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种植金银花、桔梗、芍药、玄参、土贝母、百合、艾草、何首乌等中药种子或幼苗;同学们挖土、埋植、压实、洒水,个个认真操作。种植现场,老师们叮嘱学生要定期浇水,并观察中草药的生长状态。学生们亲身参与,既体验了劳动实践的乐趣,培养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与兴趣,又增加了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通过植物栽种和体验项目,引领学生走进丰富而又神奇的中草药世界,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神奇魅力。
探索药膳与生活的关系——课程灵魂。我校中医文化传承课程传承的是文化,探索药膳与生活的关系,旨在引领学生更好地强身健体、健脑益智,并把中医药药膳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普及给全校师生,使他们了解药膳的作用。例如:有些人虽然年轻体壮,但因终日忙碌,后天失养、劳倦内伤,身体透支,开始出现精神疲乏、懒言少动、面色无华、胃口不佳的症状,有时动则气喘不舒,这时可以用参枣芪精粥进行健脑益智;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会造成髓海失养,需补心益肾健脑,选用使人加强记忆、增强智力、促进思维的药膳虫草山药牛髓汤。中医药药膳在生活中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健脑益智,甚至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此课程的开展既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又指向学生生命健康的教育。
(四)对标六大途径,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
传承文化、热爱生命、服务社会是我校中医文化传承课程的灵魂之所在,该课程坚持六大育人途径的有机统一。
以文化育人为引领。历史是文化的积淀,中国医药学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有过很多的辉煌。从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到东汉的华佗最早发明用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从中医针灸疗法到东汉时期张仲景创立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从宋代开始就在民间流传的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到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问世等,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医药学成就。我校大力宣传、弘扬中医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价值,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医药文化理念,实现了文化育人的引领功能。
以课程育人为载体。中医文化传承课程以中草药基础知识学习为主,融合生命科学、地理、数学、医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借助观察、提问、合作、探究、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在独立的知识与概念之间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掌握基本的中医养生的理念,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意識、项目学习思维在这样的课程中得到极大的发挥与锻炼。
以活动育人为抓手。学校为学生体验中草药农事活动提供了有利场所。通过开辟中草药种植基地、开展中药草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了中草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学生享受到与自然互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师生的劳动素养,增强传承中华文化的自信。
以协同育人为导向。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加志愿活动,传播中医药文化,义务讲解金银花、陈皮、黄芩等中草药知识,并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关茶饮。基于生活的课程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引起了家庭和社会的共鸣,形成了家庭共研、学校普及和社会支持的良性互动局面。在这样的协同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更加自信、积极、阳光,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大的处事格局。
以实践育人为基石。中草药种植现场就是劳动课堂,挥锹铲土、扶正树苗、填土压实、提水浇灌,在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种植中草药40余种,这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中草药种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心感知,在劳动实践中学习了种植中草药知识,了解这神秘而伟大的中医药文化,成为学生独特的成长记忆。
以管理育人为主线。在中医文化传承课程的实施管理中,让学生参与中草药的制作过程,是一个能够体现自我能力、增强自信心的过程,这也是学生在课程中最宝贵的收获。该过程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与发挥创造力的舞台。学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处事能力等都有很大进步,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乐观。学校为学生提供平台,不但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人生阅历,还能提高综合素质,让学生的初中生活更加充实。
我校将持续挖掘中草药课程育人功能,丰富课程资源,带领学生溯游中草药历史的文化长河,探寻中草药的起源,发掘与中草药相关的名医和趣事,以此教育和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韩华中,河南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闻玲,河南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一级教师;李海莉,河南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高级教师】
实习编辑︱迟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