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农村与城镇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地农村都在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种类、文化特点、产业结构特征,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这个环节中,应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关注现阶段农民群体的个人素质、文化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是否达标,积极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及管理工作。不过,目前仍然有很多农村没有加大对农民的培训管理力度,出现了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就主要结合引发问题的原因,简要介绍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给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为各地农村的发展进步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农村经济;高素质农民;职业培训
目前,很多农村在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都会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在这些产业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应要求农民群体学习专业知识、技术,规范产业经营管理行为。关键要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方案具有合理合法的特点,严禁农民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出现违法的情况。基于此,农村在专项进行农民培养工作时,会着重关注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人才素质问题,还会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提高人才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拉动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1 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1.1 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依靠廉价劳动力来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将直接影响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及能力。基于此,农村在研究如何提升经济效益的问题时,应结合时代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积极分析现有农民群体在工作素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优化现阶段的农民培训方案,完成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任务,以此来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实践表明,当农民具备较高的素质,有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后,就能为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1]。因此,各地农村在经济发展环节中,应充分意识到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的重要性,积极优化现有的人才培训方案。
1.2 能实现农民和农村的共同发展进步
据了解,农村现有的农民团体大多都具有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的共性特征。其受教育程度低,不具备文化素养,无法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提升个人工作素质。针对这个问题,农村管理者应意识到农民在农村发展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及时组织培养高素质农民。侧重点是要安排农民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向农民宣传正确的思政观念,提高农民群体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并要通过教育培训,让农民掌握专业工作技能。这可以帮扶贫困家庭,提高农民收入,还能让农民在新型农村发展建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这就表示:有序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能实现农民和农村的共同发展进步。所以,如何合理创新农民培训方案,成了大部分地区农村新时期的核心任务。
1.3 能降低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经济风险
各地农村在新时期的发展阶段中,应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种类、文化特点和现有产业结构特征,找到经营方向。如果此时农民的素质不达标,没有主动配合农村完成经济建设任务,不愿意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就有可能由于人为因素给农村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农村在经济发展中会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引进新技术,会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前期的成本投入量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应科学提升农民的工作素质、端正其工作态度,让农民参与管理产业发展情况,发现问题时,要求农民主动承担责任,共同为克服工作难题出谋划策,这就可以降低经济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减轻农村的经济建设负担,最终达到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目标。
1.4 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当农民团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后,农民自身在参与农耕工作、畜牧工作时,会自觉主动地分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会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自觉关注不同经营行为可能会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真正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满足农村的生态建设要求。实际上,很多农村都只着眼于短期利益,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而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人才缺乏环保意识。因此,应要求农村在长远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全面渗透环保理念,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任务。
2 现阶段各地农村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难题
2.1 农民自身意识问题
会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参与培训的农民自身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就是影响最终培训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目前很多农民都没有主动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对于县级农业农村局委托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免费培训课程,缺少尊重之心,经常出现无故缺课的情况,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这主要是因为农民自身受到传统工作观念的制约,过分关注经济收入问题,没有过多的精力来提升个人素养。而且,培训时间大多在每年的4-11月份,属于农忙阶段,农民忙着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缺少学習的时间,参与培训时有部分农民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这些问题都需要农村管理者引起高度重视。
2.2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
据统计,在农村出生的新青年中有绝大部分人才都会去大城市发展,不愿意在经过进修后,主动回到农村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工作。这与农村基层工作任务量大、工资待遇低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很多大学生对农村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回农村发展是一件丢脸的事。这就导致农村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不断流失。而农村当中剩余的农民群体主要以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为主,缺少劳动力的同时,会因为知识水平受限、理解能力不足,致使培训工作组织难、技术传授难、田间应用难、培训效果差的问题不断显现出来[2]。以农耕工作为例,在面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时,农村现有的农民群体无法依靠个人力量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
2.3 培训内容及方式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如果农村所选择的培训方法不合理,也会增加高素质农民培训难度。目前,培训内容有三类,分别是综合素养类、专业技能类、能力拓展类,不同的培训内容培养方向不同,如果没有根据农民自身实际情况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课程类型,将影响培训效果。同时,常规培训工作以开展理论知识教学任务为主。这不仅会导致培训过程过于枯燥的问题,无法吸引农民的注意力,不能提高农民主动学习的意识;还会因为缺少实践操作的环节,无法顺利完成对高素质、高水平农民的培训任务。通常来说,不同的农民由于生活经历、文化水平不同,适宜使用的培训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各地农村积极转变培训思路。目前,已经采用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培训师、农民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有一定的开展难度。
2.4 师资力量建设的问题
培训师的素质及能力将决定农民素质教育进程,但目前农村在师资力量建设环节中,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培训师不是双师型的人才,只能进行道德、文化素养的教学指导工作,不了解农业经营的相关知识,无法指导农民专项提升职业素养[3]。另外,培训师无法参与到农民的就业指导工作中,不能与农民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会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
3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思路
3.1 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工作
基于农民自身意识而引发的培训难问题,农村应定期召开集体性会议,在会议上传达正确的发展理念,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为了与农民群体拉近距离,农村领导者还可以选择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将提高个人素质对自身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融入活动主题当中,让负责培训的人才与农民进行密切的沟通,以先进的思想观念来影响农民,关键要结合实际的农业、林业、养殖业经营案例,介绍使用新技术在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经济损失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帮助农民学习新知识、开阔视野为主要工作目标,在开展培训班之前做好宣传工作,并为农民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
3.2 落实惠民利民补贴政策
为了帮助农村挽留高质量的人才,应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助,提供人才就业补贴政策。首先,提高大学生下乡的薪资待遇,并为人才提供落户政策和住房经济补贴。其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政策的顺利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就业贷款免息政策,来鼓励更多农民进行农业、林业、畜牧业的建设工作,降低农民选择转换职业的概率。另外,基于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应由中央、省政府部门直接拨付资金,并由市级、县级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无偿开展培训工作,保障人才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3.3 优化农民培训的方案
3.3.1 丰富培训内容
在全面开展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工作时,应积极丰富培训的内容。常规培训任务应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以农耕文化、乡村振兴要求、新时代农民素质要求为核心,开展培训任务。其二,要针对优秀农民应具备的技能问题,专项设置技能培训任务的内容[4]。比如,小麦生产、水稻绿色生产、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药物及机械设备使用技巧等等。其三是根据不同农民的个性化优势,进行能力的拓展训练,最终有效提升农民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
3.3.2 拓宽培训路径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时,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云上智农APP、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微信群、QQ群等线上培训平台。应将培训内容制作成视频、图片,配合文字信息进行网络传播,这对于拓宽农民的培训路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要求培训师能掌握信息技术的灵活操作方法,可以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与其他地区的人才沟通,共同探讨如何优化培训方案。同时,应引导农民学会操作计算机设备自行观看培训视频。还要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农民在网络平台的信息检索行为,为农民推送相关的信息,助推农民的个性化发展。
3.3.3 创建培训环境
要让农民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自主提升个人工作素质,就要在生活中为农民构建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应建设农村图书馆、文化广场,定期开展图书阅读活动、文艺晚会,借助农村独特的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在2022年的安徽秸秆博览会上,安排参与培训的农民参观学习,合理拓宽培训路径、增强培训效果,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稳步开展,最终依托人才的力量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3.4 加大培训师资建设力度
当农村需要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时,应意识到培训师的作用,积极开展师资建设工作。以怀宁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师资建设情况为例,当地已经采用了小班制的授课模式,50人为一班,设立班主任、班长负责进行教育及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应尝试加大师资建设力度,保证每个班级至少聘请一名省级专家库专家授课,其他均为市级、县级农技方面的专家。以此来确保培训师的专业知识强、有针对性。例如,针对水稻种植教学,应聘请水稻方面的专家。其次,要求培训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能在田间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使用新观念、技术及设备进行农耕工作。最后,农村在聘用培训师的过程中,应从培训师的文化水平和日常教学表现两个方面定期评职称。在决定为培训师提供进修机会时,也要着重打造全能型人才,确保培训师能掌握农学、园艺、水产、畜牧、经营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5]。
3.5 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
专项进行农民培训工作时,农村管理者会考虑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比如,在线上培训时应合理设置课时。以培养经营管理型人才为例,线上学习时长应不低于24h。可以同步使用信息技术检测农民在观看视频时是否出现挂机时间过长、不认真学习的情况,对切后台播放视频的行为予以警告,严格管理线上刷课时的行为,提高培训质量。另外,应设置目标管理法,根据战略发展要求确定本次培训的任务,设置培训指标,选拔出符合要求的农民。同时,应采用奖励激励机制,对通過培训的农民进行精神表扬的方式,让农民产生工作自信心 [6]。
4 结语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原因是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能实现农民和农村的共同发展进步、能降低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经济风险、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这项工作有较高的开展难度,需要农村管理者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观念,重点关注农民个人的实际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求,合理布置培训任务,丰富培训内容体系,拓宽培训途径,还要建立起配套的培训管理机制。同时,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最终真正解决高素质农民的培训难题,实现农村的经济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华东升,汪金灿.培训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潜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研究与思考[J].基层农技推广,2022,10(1):1-3.
[2] 王莹.新形势下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8):53-55.
[3] 张宁洁.高素质农民培训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6):52-54.
[4] 罗明忠,邱伟荣,雷显凯.培训经历、行为能力与高素质农民生产效率提升[J].世界农业,2022(5):60-69.
[5] 李锦书.以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实现乡村人才振兴[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2):52-54.
[6] 刘丹.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村工作通讯,2022(19):55-56.
作者简介:程锡姣(1979—),女,汉族,安徽怀宁人,怀宁县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高素质农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