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良
摘要:本文从马尾松的生长习性入手,对其育苗技术、整地技术、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对马尾松的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本文从种植区域的选择、追肥、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马尾松栽培管理要点,以期提高马尾松的产量和品质,为马尾松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栽培管理;种植技术;病虫害
马尾松是一种松科的乔木,是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一种针叶林,主要分布在贵州、山东、台湾、四川及两广地区,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1000mm的地区特别适合马尾松生长[1]。马尾松树的根发育很好,适宜在微酸性、砂质土壤和砂质土壤中进行生长,不宜在干旱、盐碱地进行栽培[2]。要真正确保其种植效益,必须对其进行适宜的种植面积,并强化其技术和栽培管理。
1 马尾松生长习性
马尾松是一种松科植物,树干为棕红色,树枝伸展或倾斜,叶鞘宿生,有柔软的针叶[3]。马尾松分布广泛,分布在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地,最适合长江中游地区的分布,在上游1500m以下,中游1200~1300m,下游500~600m以下,马尾松喜光,喜温暖,为一种阴性植物,但耐旱。
1.1 温度
一般在12~20℃的气温下,对马尾松树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我国第二、三、四积温带可大量栽培。马尾松是一种强正的植物,在栽培时要注意保持气候的温热和潮湿,最好选择朝阳的斜坡。然而在某些高纬度、低温条件下,以松柏为主的植材不宜选用,可有效降低其存活率,减少资源的消耗。
1.2 水分
马尾松是一种适应性很好的树种,它的栽培环境十分广阔,在水分含量高或者是半干旱的地方都很适宜。但是,在过度干燥的地方,对马尾松树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可以看出,每年平均降雨700~800mm或更多的马尾松林。马尾松树根呈直立状,可有效地确保造林的存活率。
1.3 光照
马尾松为强阳性者,其光照状况对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在向阳的斜坡上进行栽培,如栽植在阴凉的山坡上,其生长速率相对较低。
2 马尾松种植技术
2.1 种苗培育技术
要提高马尾松幼苗的移植存活率,必须采取一种科学的方法,即以40℃的热水将种子浸入水中,并在热水中进行催芽,待热水自然凉后,再进行24h的浸泡,可以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幼苗的杀菌,也可以在播种7d之前使用3%的硫酸铁水清洗幼苗,从而减少幼苗的细菌数量,防止孢子对马尾松的幼苗产生不良的危害,提高幼苗的萌发能力。栽培时,可以选用黄心土、松林表土、火烧土等,黄心土占65%~75%,松林表土20%~30%,火烧土占5%~15%。其次,技术工作者要结合马尾松树的栽培特征和生长发育特征,合理地选用适宜的育苗方式。
常用的繁殖方式有:(1)割根繁殖:要培养田间根系,技术工人可以采用盆栽技术,促进幼苗的主根生长。提高造林存活率的主要措施包括剪断部分原主根,提高侧根的数目,提高根数,并提高树冠的比例;提高马尾松裸根苗木的品质。(2)剪根时机:在超过12cm的幼苗后,技术人员可以在7月15~20日期间进行剪枝,特别要留意的是,剪根的时机要视植株的生长状况而定,假如马尾松的植株海拔高,马尾松幼苗的修剪应适当推迟,但不得迟于9月20日,以保证其足够的生长周期,提高其剪枝效率。(3)剪断的深度:若幼苗的根部较短,则切割的深度也比较浅,通常剪去幼苗的1/2,不过,其长度不宜超过10cm,不宜小于5cm;可以采用横切和斜切的方法,首先从苗床最内侧的幼苗,与幼苗形成45~60°的角度,使之均匀,避免铲子的上升。
2.2 整地技术
马尾松树移植前要先把幼苗地进行深翻。3~6个月的整地,保持20~25cm的深度,保证以后的生长,技术上可以在播种的时候施用基肥,在土壤中施用20kg的硫酸鐵粉,或者是60kg/667m2的基础肥(有机肥料),可以按照不同的条件,对土地进行第二次杀菌,施用生石灰40~60kg/667m2,降低土壤中病菌含量,在施足基肥之后,整地筑床。选择排水良好、疏松的沙质土,于2~3月中旬进行,采取精细的耕法和铺床。
2.3 水肥管理技术
为了保证马尾松树的高产,技术上要考虑到苗木的需水量和耗水量,采取分层施肥的措施。马尾松幼年期的日用水有差异,苗期15~60d的消耗量约3.15ml/棵,而在快速生长期(70~90d)的最大消耗量为56.35ml/棵,至140d以后,对水的要求逐渐下降,消耗的水约为26.15ml/棵,这时马尾松苗的生长发育较慢。其次,马尾松树的月耗水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一差别整体表现为:在秧龄110d(马尾松苗的后期)以后,消耗的水分保持在89.35ml/株/月,而后在半熟林中,水分需求逐步增加,所以栽培技术上要按照马尾松的需水规律进行。马尾松供水方案(幼林)如表1所示。
马尾松在不同生育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也存在差异。在马尾松幼体170d时,需要的全氮约7.75g/kg,五氧化二磷约0.654g/kg,钾约13.72g/kg。具体的施肥量如表2所示:
3 马尾松栽培管理要点
3.1 种植区域的选择
马尾松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植物,适宜于气候温和、潮湿地区栽培。马尾松林不宜大面积栽培,相关人员必须对其生长环境及马尾松林的特性及栽培环境有较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其具体情况及土壤要求,选择适宜马尾松林的栽培地区。在这些条件下,栽培地区的土壤要保持酸度,尽量不要选择成熟的土壤,并能很好地调控土壤的含沙率。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所以很可能会出现缺乏水和化肥的状况。
3.2 追肥
对于2年生和3年生的马尾松幼苗,可以进行一次有目标的追肥。在第一次施肥时,要施用100g的肥料,在距根部40cm以上或横向处,将基部10cm×15cm的圆弧状土槽进行开挖。施用一次化肥后,用15cm厚的土壤覆盖并夯实。在每个马尾松树的灌水处,在每个马尾松树顶的水平方向上开一个肥料槽,这个肥料槽的高度是上面35cm,底部是10cm,深度是15cm。一般是在5月以前施肥料,并尽可能地利用量仪进行计量,以保证马尾松的肥料供应均匀和充足。
3.3 育苗
针对马尾松林的特点及适宜的生长条件,提出一套适宜的栽培方法,以确保其良好的栽培效果。马尾松幼苗要在苗床上施用足量的肥料,以确保其含有足够的养分。马尾松籽经人工催芽,以0.3%的高锰酸盐溶液进行杀菌,并于30~50℃的水里浸泡24小时,每日用水冲刷。1个星期后,如果超过1/2的籽粒有裂缝就可以进行播撒。在苗期内,马尾松幼苗在9~13℃时即可进行播撒。在进行马尾松幼苗时,若苗圃不大,可采用手工播撒。利用机械在苗床周围挖出一条沟槽,沟槽的深度在0.7~0.9cm,然后再用手工播种机进行条播,播幅的宽度一般在2.5~4.5cm,行距为9~10cm。种子播下后,将幼苗的土壤表层稍微加压。
3.4 移栽
马尾松在3月份栽植,需要种植者对土壤进行全面的判断,以确保土壤适宜栽植,以免过早播种,马尾松的生长情况,应避免气温的变化。另外,马尾松树的栽植密度也要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以保证其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对马尾松林的栽培实践,认为1.6m×2.1m是适宜的栽植密度,提高马尾松林的生长条件,马尾松的栽培效果显著提高。
3.5 病虫害防治
马尾松易发生的病害有:斑点病、赤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松瘤病等,当叶片枯萎、土壤湿度高时,子叶、根茎部位开始发黑、腐烂,俗称“烂芽”,并逐渐扩散。由于马尾松原代初期的栽培密度控制不当,造成了幼龄和半成熟期的光照条件较差。为了提高小麦的猝倒病发病率,可以采用75%百菌清粉500倍,配合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或30%甲霜恶霉灵500倍液进行综合控制,降低苗床的气温,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此基础上,对病害进行了全面的治理,采用58%的甲基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配合69%的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水进行全面的控制。
马尾松虫的危害最大,以松毛虫、松尺蛾和松蜂虫为最多,本文以松蜂虫为实例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松蜂虫是造成松叶蜂虫危害的重要因素,马尾松栽植过程中,坡度和坡向的选取会对松叶蜂虫的危害造成一定的危害。这时营林技术工作者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精细营林措施、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综合运用物理防治方法,以造林为主:在马尾松树栽培的选材上,宜选用速丰高产树种,采用犁头深挖,以根除厚硬硬的土层;保证造林“下紧上松”,保证苗木与泥土紧密结合,充分吸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同时采用25%多灵真菌可湿粉进行混合,提高苗木的抗病力;药剂防治是在松树虫卵(2~3岁)的初期,采用10%吡虫啉和高效氯氢菊酯的全面控制,或使用800倍的敌敌畏乳油喷洒馬尾松病区,喷出的最佳时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另外,在幼虫的产卵期,可以在9~10月进行二次喷药,减少昆虫的数量,从而减少昆虫的冬虫量;所谓的“生物防治”,就是在马尾松营林区,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将其天敌释放出来,例如:在松树的幼虫期,主要的害虫是椿和蚂蚁,而在化蛹阶段,主要以苍蝇为主,在成虫阶段;其天敌为山雀、画眉、赤眼蜂、杜鹃、蜘蛛、八哥等在造林地投放一定的天敌,可以减少害虫的暴发;此外,还可以采用“以菌治虫”的办法,采用苏云金杆菌1000亿活性孢子/g进行喷洒,控制效果显著,而且与传统的化学控制方法比较,具有无毒、无毒、无残留等优点。
4 结语
综上所述,马尾松人工造林已成为南方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马尾松的长势、产量、生长品质、培育大直径木材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马尾松树的需求,应采取测土配方技术,中和土壤特性,实行精细的服务管理,全面控制水肥供应,在种植管理中引入多种病虫害的控制,尽可能地采取生物防治法,减少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提高马尾松的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陈小丽.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6):170-171,174.
[2] 覃云.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要点探究[J].中国林业产业,2022(1):50-52.
[3] 黄秋棉.马尾松种植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6):88-89.